陝西將全力打造文旅融合「金名片」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陝西將全力打造文旅融合「金名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文化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目標要求。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緊跟國家發展大思路,加快制定《陝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未來五年,文化和旅遊工作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陝西省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力爭到「十四五」末,逐步實現由文化旅遊大省向文化旅遊強省轉變,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文旅融合逐步深化、數字文旅新動能進一步激發、文化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文化旅遊發展環境更加優化,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示範區,中華文化傳承示範區,文化旅遊業成為萬億級產業

  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政策法規處處長朱耀勳介紹,省文化和旅遊廳用全會精神指導「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提出推動文化事業全面提升、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旅遊產業集聚發展、文化和旅遊業深度融合發展。

  圍繞規劃目標,「十四五」期間,陝西省將著力實施文藝創作繁榮工程,做強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特色文化品牌,培養一批藝術骨幹人才,培育一批藝術與旅遊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打造文化藝術新高地;著力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建設一批重點文化設施和地標,實現縣級以上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全達標,建立「一雲多端」的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平臺,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和適用性,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著力實施文化自信培育工程,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黃河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深入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探索建設關中文化保護生態試驗區,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著力實施全域旅遊示範工程,以全域旅遊為抓手,打造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遊「拳頭」項目和產品,培育一批文旅融合「金名片」,重點打造一批文化和旅遊融合示範區、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和業態創新;著力實施文旅產業倍增工程,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完善區域布局,在全省建設10個左右重點文化產業園、20個文化特色小鎮、50個文化創意街區。健全文化旅遊產業體系,強力推動《打造萬億級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實施意見》落細落實落地;積極推進數字文旅建設,著力發展智慧旅遊,建設三秦文化和旅遊數據共享平臺,打造15個5G文化旅遊示範應用場景,加快推進數字文旅創新;加強文化和旅遊對外交流推廣,以講好陝西故事為著力點,實施陝西文旅對外推廣計劃,強化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等平臺作用,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旅遊交流合作,全力推動全域旅遊示範省建設。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創新宣傳推廣方式,著力構建跨區域、跨平臺、跨終端的旅遊目的地營銷體系。

(文章來源:城市金融報)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菏澤:八大融合打出多張文旅名片
    名揚四海的牡丹文化、忠義俠武的水滸文化、延續千年的堌堆文明、流淌千年的黃河文明、獨領風騷的非遺文化、感天動地的紅色文化……說起當地的文化旅遊名片,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尹慧萍如數家珍。「2019年是文旅融合元年,我們把文旅融合發展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 河北臨漳全力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今年以來,臨漳縣圍繞打造「全國文化旅遊目的地」目標,實施「文化振興」戰略,以「鄴城文化」為依託,以「現代技術」為手段,以「惠及群眾」為目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紮實做好「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公共文化」三大工程,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實現鄴城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 盛京皇城文商旅產業融合發展 打造文旅園區新名片
    立足瀋河區的文旅產業資源基礎,著力優化文旅產業布局,通過跨界融合和科技嵌入,圍繞文商旅融合產業鏈,重點推動文旅運營、文化創意、智慧文旅、文旅綜合體、網紅經濟等相關企業和項目落地發展。  一是引進專業機構,做好產業規劃的頂層設計。
  • 聚焦聚力打造文旅「窗口」 海寧市鹽官鎮全力建設美麗城鎮
    緊扣發展格局,「戰略規劃師」謀實藍圖  鹽官鎮依託現代社區、風情集鎮、潮韻古鎮三個風貌區基礎,重點打造「雙核四帶三區多點」風貌格局,強化鎮區行政中心、鎮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路以南新區公共生活中心以及桃園豐士新社區公共活動中心,統籌全域,聚焦空間布局、生態保護、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文化傳承、社會治理等方面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 寶安要將沙井古墟打造成深圳文旅融合新地標!
    寶安要將沙井古墟打造成深圳文旅融合新地標!沙井街道和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按照「政府主導,統一規劃、統籌算帳、分類分片分期實施」的工作思路,以「重點城市更新單元+歷史街區活化」為推進模式,打造沙井古墟「三大典範」,即瞄準深圳西部城市級中心這一定位,打造「雙區」建設下城市建設的發展典範;以寶安文化之魂的人文節點與「國際會展文旅中心」的核心空間載體,打造「重點城市更新單元+歷史街區活化整治」的發展典範,將歷史性、未來性文化元素與文旅產業有機融合
  • 瀋陽全力打造城市歷史文化的「金名片」
    《瀋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近期建設規劃方案(2019-2021年)》出爐——  瀋陽全力打造城市歷史文化的「金名片」  位於鐵西區衛工街,現存廠區面積約7.4公頃,包括6棟歷史建築。它們點亮成串,不僅延續了文脈,也成為一張張璀璨的歷史文化「金名片」。  早在1986年,瀋陽就已經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圍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瀋陽多年來持續開展了制定相關保護規劃、健全保護法規體系、推進遺產資源保護等工作。
  • 傳承大運河文化 打造「千年運河」金名片
    今天,在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文化資源,打造「千年運河」的金名片,既是我們的現實使命,也是我們的文化責任。 以新理念看待大運河保護利用 文化是影響人精神和心靈的事業,文化傳承發展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 省市共育「金名片」杭州18個文旅項目總投資881億元
    記者從6月29日舉行的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與杭州市人民政府培育文旅「金名片」共建合作籤約儀式暨會商會上獲悉,省文旅廳與杭州市將開展文旅金名片培育戰略合作,加快推動杭州市文化和旅遊融合高質量發展。杭州市將錨定「頭雁」標準,以一流的業績和狀態,打造一批展示杭州城市文化向心力、創造力和影響力的「金名片」。據了解,協議中包括了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國家文化公園等18個杭州市文旅「金名片」培育項目。這些項目都是各區、縣(市)近期實施、最具代表性的文旅項目,各級政府對「金名片」項目規劃、土地、資金等要素均予以重點保障,18個項目總投資額達到881億元。
  • 從看「墳」到看「文」,陝西如何借文旅融合擺脫「門票經濟」?
    外地遊客來陝西除了「看墳」和博物館之外,可選擇的餘地似乎不是很大,陝西距離文旅強省還有一些距離。但是這是對陝西旅遊的再一次傷害。文化變現能力偏弱是陝西面臨的另外一個大問題,陝西是個文化大省,但是文化大省卻沒有幾件能拿的出手的文化產品,陝西大部分文化產品只是停留在觀賞階段,並未真正實現市場化。文旅融合大背景下,這種陝西文化的開發利用著實讓人著急,優質的文化資源沉睡在了博物館、展覽館,外地遊客想帶走一些陝西特色的旅遊產品卻是比較困難。
  • 建設城市「生態+」 打造文旅「國際範」
    新加坡華鼎集團董事長李良義說:「我期待能夠將更多的海外華人華僑帶到陝西進行深度旅遊。與新加坡相比,陝西的全域旅遊正在不斷創新,尤其是滻灞的綠色生態建設,更是打破了人們長久以來對陝西是黃土高坡的傳統印象。我相信,這樣優美的環境能夠切實體現陝西綠水青山的全域旅遊優勢。」  以生態作名片,並不是當代滻灞的「專利」。
  • 樓塔全力打造新時代千年文旅古鎮
    在做優環境的同時,樓塔堅持打造高標準配套設施以支撐產業發展,一座千年文旅古鎮正在樹立起文旅融合發展的標杆。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這片杭州南部的熱土,美譽、憧憬、責任,轉化為上下奮進的動力,沉澱為創新領跑的業績。由千年古鎮「蝶變」美麗城鎮,從山水名鎮到文旅高地,樓塔的腳步豪邁鏗鏘。
  • 莒縣文化和旅遊局:打好「毋忘在莒」名片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在莒縣文旅特色展賣區、體驗區,各種非遺產品、文創產品琳琅滿目,深受遊客喜愛。莒縣文化和旅遊局充分利用冬季文化旅遊資源,把莒縣最美的自然風光、最美的文化元素呈現給每位遊客。  以創新推動落實,以發展謀求突破。
  • 高密,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擘畫文旅融合發展大框架!
    大地風景和高密的結緣源自2012年,整整陪伴式不間歇服務了8年,在近日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年會上,高密市榮獲「2020年度中國文旅融合發展名縣(區)」。;2019年,對高密老縣城、山寨文化園進行修建性詳細規劃與景觀建築方案及擴初設計;2020年,大地風景歷經五年傾情創作,在莫言老師文學作品亦真亦幻的文化基礎上,打造出一個全新升級的紅高粱文旅小鎮。
  • 深耕文旅融合 偉光匯通打造小鎮裡的中華
    偉光匯通作為中國知名的文旅小鎮產業運營商,從彝人古鎮開始,陸續打造了皇家驛站、灤州古城等一系列優秀文旅項目,秉持「讓城市更中國」的品牌理念,形成了一套獨特而成熟的文旅小鎮投資開發、運營管理方法論,演繹中華精神,創建「小鎮裡的中華」。
  • 呼倫貝爾,文旅融合向世界遞出靚麗「名片」
    依託先天優勢,致力打造集厚重森林文化、生態康養度假、紅色文化研學、高新科技展示、大型賽事承辦和大興安嶺特色四季冰雪運動等多種形式於一體的森林冰雪生態旅遊勝地。在嘗試文化、旅遊、體育等多產業的融合,讓全域旅遊綻放出新活力的過程中,湧現出不少文旅體高度融合的成功範本。
  • 西南商報:成都錦裡牽手重慶巴國城合作打造巴蜀文旅融合新名片
    雙方將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新背景下,緊抓機遇,在構築巴蜀文化圈、非遺項目傳承保護、民俗活動推廣合作、市場協同營銷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錦裡」以川西民風與傳說、三國文化元素、明清建築風貌為依託,兼及文創開發、文化產業和文旅融合,是成都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產業項目和成都最負盛名的文化地標之一
  • 平涼:豐富文旅業態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十三五」以來,平涼市緊緊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旅遊休閒養生目的地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的目標,持續深挖文化資源,延伸旅遊產業鏈條,全力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從故事的設計,我們的題材其實是一個神話題材,這次實際上使用了很多元素,有管弦樂、有鋼琴、有民樂,甚至還有一些電子樂,其實是一種比較融合的現代舞的嘗試,我們希望能以這樣一個舞劇為載體,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崆峒文化。近年來,平涼市通過挖掘地域文化資源、舉行賽事和展演,讓文化「走出去」,將遊客「引進來」。
  • 浙江常山:文旅融合打造「詩和遠方」漫居生活
    多年來,常山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旅遊打造成為縣域文旅金名片。「十三五」期間,常山先後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中國觀賞石之鄉」、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如今,在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內核驅動下,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佳景正在這片土地上繪就。
  • 山東省全力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時期,山東省文化和旅遊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全力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整體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山東省公共文化場館(圖書館、文化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市縣全覆蓋、鎮村基本覆蓋,各類博物館達到575個,3年增長19%,國有美術館達到55個,3年增長12%。
  • 發力「IP+文旅」新業態 杭州新天地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
    在此之前,杭州新天地已經碩果纍纍,先後被評為「中國商業地產綜合實力50強」「2020年中國文商旅運營商標杆」「 杭州市文旅『金名片』培育項目」「2020全國十大熱點商業新地標」。十年磨一劍,出鞘必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