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枚縫衣針潛伏農婦體內 人間大愛創造生命奇蹟
人與針的生死較量
核心提示
26根縫衣針的背後,是善與惡、科學與蒙昧的較量。
⊙法制周報記者 朱春先 文/圖 發自雲南
30歲的羅翠芬仍在與體內藏著的13枚縫衣針作著生死搏鬥。
醫學專家說,這13枚縫衣針隨時都會進入她的內臟,死亡威脅警報至今仍未解除。
一個半月前的9月12日,羅翠芬在昆明市瑞奇德國際醫院順利地取出了13枚縫衣針。而17萬元手術費由醫院全免。據醫院專家介紹,第一次手術後的一個月到三個月,是取出體內餘針的最好時機,但還需做兩次取針手術,費用近20萬元。
羅翠芬取針手術的成功,被媒體稱為前所未有的醫學奇蹟。而圍繞羅翠芬身體內神秘出現的26枚縫衣針,以及她今後的命運軌跡,有著太多的未知數。
尿血事件
2007年10月19日早晨7時,雲南省嵩明縣楊林鎮龍潭洞村。羅翠芬7歲的兒子周玉斌,正背著書包朝三裡外的落水洞小學走去。這個孩子被醫學界稱為另一個奇蹟。有專家解釋說,羅翠芬體內布滿縫衣針,竟能順利懷孕生子,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奇蹟。
在檢查出身上有鋼針以前,羅翠芬從沒懷疑過自己的生育能力,但醫療檢查結果出來後,她忽然有一種特別慶幸的感覺。如果早幾年知道實情,她很可能被建議不要懷孕生育。「那樣太危險了!」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的一位主治醫生曾這樣說過。
事實上,在2004年10月18日以前,羅翠芬的生活並沒有太多異樣。身體裡的縫衣針就像特務一樣蟄伏著。
「從我記事起,並沒有什麼感覺。」羅翠芬對《法制周報》記者說,只有幹體力活時,腰部和胸部有點痛,「還以為是幹活累了,歇歇就會好。」
在她27歲時,終於有了一次總爆發。
2004年10月18日,羅翠芬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為兒子準備早餐,突然,她覺得腹部一陣劇痛,豆大的汗珠冒上額頭。正準備下地幹活的丈夫周正榮見狀,馬上將她扶到院後的廁所裡。
「我發現自己的尿竟是鮮紅的。」羅翠芬說。夫妻倆嚇壞了,周正榮立刻叫了一輛摩託車,將妻子送到了楊林鎮衛生院。但衛生院沒能查出具體原因。
第二天早上,兩人帶上從親戚家借來的錢,搭上開往昆明的早班車,住進了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醫生的檢查結果是,羅翠芬的體內有26枚鋼針,分布在頸、胸、腹、腿、會陰等部位。這26枚鋼針全是大小相同的縫衣針。這樣的縫衣針,是農家最常見的生活用品。
這次住院檢查一共花費了1萬多元。由於手術難度太大、費用過高,羅翠芬去了幾家醫院,都沒有將身上的鋼針取出來。
幾次檢查後,羅翠芬又回到了家中,像往常一樣地生活著。「我家裡沒有錢,」羅翠芬對《法制周報》記者說,「那個時候就只有一個想法,回家拖一天算一天。」
難解的謎團
2007年10月19日中午,雲南省嵩明縣楊林鎮。
一身泥汙的周正榮,從一個汽車修理廠的工棚裡冒出頭來。周正榮告訴記者,從他家所在的當地最高的落水洞龍潭村山寨下來,坐摩託車用了近兩個小時,路旁的泥水濺滿全身。
「我也想過叫翠芬到鎮上接受你的採訪,」周正榮說,進山的路實在太難走了,「但她剛做完手術,不能吹風。」
下午1時許,坐上從當地租來的一輛小車,記者和周正榮趕往龍潭洞村。在崎嶇山路上行駛了一個半小時後,才到達周正榮的家。司機尹先生對記者說,周正榮的家境確實是當地最困難的,「連一間周正的房子都沒有」。
周正榮說,由於地處高寒山區,全村只有兩種作物,一種是烤菸,一種是苞谷。「一年可以賣兩三千元錢。」周正榮說,全家一年的生活費就靠它了。
為羅翠芬看病前前後後花了4萬多元,大多數是從親戚朋友那裡借的。周正榮說,這些被借錢的親戚中,不包括羅翠芬的生父楊民孔(化名)。
直到羅翠芬動完手術,楊民孔才在別人的勸說下,出現在羅翠芬的病房前。這一對血脈相連的父女,在近28年的漫長時間裡,沒有聯繫。羅翠芬對記者說:「我們上街也能看見,但互相不理睬。」
羅翠芬告訴記者,在她兩歲時,父親楊民孔和母親蘇桂花離婚。姐姐楊雲芬隨了父親,當時名叫楊翠芬的她隨了母親。之後,楊翠芬與母親一起到繼父羅本許家生活,於是改了姓。
對於父母離婚的原因,羅翠芬解釋說:「爺爺奶奶和父親都重男輕女,在連生兩個女孩後,父親對母親很不好,經常打罵。」
羅翠芬告訴記者,她母親說,在她還只有1歲多時,後腰曾化膿,從傷口裡流出過一枚針。「我懷疑是父親把針扎進我的身體裡的。」羅翠芬說,她曾向嵩明縣楊林鎮派出所報案,但由於時間跨度大,警方表示一時難以破案。
羅翠芬身上鋼針的來歷,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醫學界的極度挑戰
羅翠芬的遭遇,被當地媒體報導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昆明的瑞奇德醫院提出免費為羅翠芬做取針手術。
2007年8月29日傍晚,得知這一消息的羅翠芬夫妻興奮得半天沒說出話來。
而作出這一決定的瑞奇德醫院院長徐梅,心情卻並不輕鬆。她明白,羅翠芬的手術,意味著向一個世界性難題發起挑戰。徐梅曾通過網際網路查找「體內金屬異物手術」的資料,但發現國內只有一篇文章介紹過該手術,可借鑑的資料少之又少。
8月29日一大早,徐梅召開各外科專家緊急會議研究方案。當天下午,醫院放射科、B超科等科室主任接到通知:第二天帶著全套急救、診察以及體檢設備,前往嵩明縣楊林鎮醫院。
8月30日上午,羅翠芬接受了瑞奇德醫院專家們的聯合會診。羅翠芬體內的26枚縫衣針錯綜複雜,腹部的6枚還呈遊動狀態,隨時都可能刺破血管引發生命危險。這一情況,讓徐梅和隨行專家皺起了眉頭。
但徐梅仍決定為羅翠芬進行手術,她對羅翠芬說:「我們回去研究方案後,再來接你。」
驚心250分鐘
2007年9月11日,是為羅翠芬正式進行取針手術的日子。這一天的到來,讓羅翠芬和瑞奇德醫院都充滿期待,「畢竟,這是一個向世界難題挑戰的時刻。」參與手術的一位專家事後這樣說道。
上午8時26分,護士為病房裡的羅翠注射了一針鎮靜劑。
8時45分,羅翠芬被送進手術室實施麻醉,與此同時,引流帶、呼吸機及插管都準備停當。9時50分,麻醉準備工作全部完成,羅翠芬進入麻醉後的平穩狀態。
上午10時06分,主刀專家開始動刀。10時10分,解剖完成。主刀的李恩全教授在腹腔裡探針。「當時手一進去不久,在腹膜部位裡,就摸到了一枚針,再摸,是兩枚。」事後,李恩全回憶道。
隨後,主刀專家打開盆腔底部,拔出了第三枚針。10時25分,第四枚針取出。10時27分,第五枚針順利取出。
被分別編為8號和19號的兩枚針,實際上是斷成兩截的一枚針,處在動脈血管旁,很難與人體組織分離。時間轉到10時33分時,難題得到解決,但取出的兩枚針上,都沾了部分肌肉。10時36分,通過X光進行定位,在大網膜裡又探到一枚針。10點38分,第八枚針拔除。
在取20號針時,專家們遇到了最為棘手的難題,「髂腰肌裡的20號針在骨組織表面,深埋在肌肉裡,用手摸不到,也探不到。」取它要花兩小時時間。而手術時間超過4小時,病人術後恢復會很慢。在有限時間裡,是開刀分裂髂腰肌取一枚針還是取更多的針?與羅翠芬的家人商議後,專家們最終作出了暫時放棄取20號針的計劃。
之後,分布在肝右葉的16號針和分布在肝上的11、13、14、15號針相繼被取出。
中午12時46分,第一次取針手術結束,整個手術耗時250分鐘,共13枚針被取出。
「生命傳奇」尚需續寫
2007年10月19日,羅翠芬手術後的第38天。從外表看上去,羅翠芬沒有明顯的病態。這一天,她和當地村民一樣,只安排了兩頓飯。早上10時左右吃第一頓飯,下午5時左右吃第二頓飯。不吃中餐的她,堅持為記者和司機做中飯。幾個荷包蛋和炒苦瓜,是他們家待客的最高標準,周正榮陪吃了一頓難得的中餐,但羅翠芬卻坐到一旁篩豆子,不肯上桌。
這樣平靜而和諧的農家場景背後,隱藏的卻是一個「生命傳奇」的巨大懸案。
在剩下的另外13枚針裡,分布在羅翠芬頭顱裡的1號針和頸部的2號針,是潛在的兩個「致命殺手」。醫學專家稱,這兩枚針隨時可能威脅她的生命,必須及時手術治療。而接下來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取針手術,還需要20萬元的手術費用。
為等待好心人的資助,周正榮特地在家中裝了一臺電話。羅翠芬每天在家裡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有空就拿抹布給電話機擦擦灰塵。在她內心深處,總希望這臺紅色的電話機能多響幾次,「畢竟,我還只有30歲,雖然窮點苦點,但也想活下去啊。」說完這句話時,羅翠芬的眼睛溼了。
記者手記
生命的力量
儘管到目前為止,是誰將縫衣針扎進羅翠芬的體內仍然是一個謎,但殘酷的現實卻表明,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禍,扎針者顯然是想結束一個幼小的生命。
但羅翠芬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直至結婚生子。這是「奇蹟」對生命的尊重!也是人類生命的力量。醫學專家在解釋這一奇蹟時說,對方將針扎入羅翠芬的體內時,她還只是一個新生嬰兒,這些針沒有傷到她的內臟,有的針扎在器官外壁上,但還沒有把器官穿通。
幸好我們這個社會不乏愛心。瑞奇德醫院的善舉,將羅翠芬的生命軌跡,朝著一個理想的方向撥了一圈。但這還只是一個開始,羅翠芬的奇蹟,還需要更多的愛心來延續。
(責任編輯: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