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45天連軸轉熬湯劑 ,為醫院籌集近500件防護服、4000餘個N95口罩,每天往返80公裡接送同事上下班……這些數字記錄著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中藥劑師蔡澤浩戰"疫"以來的成果。
板寸頭,黑框眼鏡,操一口純正恩施口音,衣服溼漉,遠處都能聞到其身上的藥香。這是同事們對蔡澤浩的第一印象。蔡澤浩說,"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此次疫情期間中醫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自1月25日,醫院被設為集中收治發熱患者定點醫院後,中醫部根據國家衛健委中醫診療指南,組織院內中醫專家聯合選定5大協定方劑,針對性滿足輕、中、重、危重、出院患者康復需要,實現住院患者全覆蓋。雖然整個湯劑熬製量相當大,但是整個團隊頂著巨大壓力,在各自崗位上堅守。
蔡澤浩正在清除藥渣,每袋藥渣重達40斤
浸泡、煎煮、合併、包裝、分裝,在醫院的煎藥房,蔡澤浩和同事們每天都會依承古法為全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職工熬製湯劑,人均一天2袋藥量,日熬製袋裝湯劑千餘份,熬藥工作從早8點持續到晚8點甚至更晚。除需注意火候、時間、放水量等經驗技術外,除藥渣也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據蔡澤浩介紹,每天要和同事們清除中藥渣800餘斤,來回取除藥渣20多趟,一天下來,衣服一直被汗水浸溼,從未乾過 。
同時,為了緩解醫院防護物資緊缺的局面,蔡澤浩利用下班和休息時間,多方籌措求援。在實習帶教老師的幫助下,蔡澤浩第一時間聯繫到愛心企業,向醫院定向捐贈N95口罩近千個,防護服數百件、移動紫外線消毒機、消毒液等物資。蔡澤浩說,自己因工作需要,抽調至發熱門診發藥,深知防護物資對戰疫一線的重要性,只有保護好醫務人員,才能更好抗擊疫情。非常感謝愛心人士在危難之際,伸出援助之手。
蔡澤浩利用休息時間,為醫院籌措物資
武漢公共運輸全面停運後,醫務人員上下班成了難題。家住漢陽陶家嶺的蔡澤浩考慮到同事出行不便,主動開啟了互助接送模式,每天主動接送家住姑嫂樹、後湖、七裡廟等地的醫務人員上下班,往返公裡數從原先的30公裡飆升至80公裡。蔡澤浩說,戰"疫"疫期間,哪裡有需要,我就出現在哪裡。
湖北之聲記者 羅冰 通訊員 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