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國都在紀念屈原,只有蘇州人紀念伍子胥

2020-12-05 蘇茶網

粽子節

哦不,端午節!又來了

提起端午,

腦海裡就會duang的蹦出

這個人

屈原

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

傳說端午節包粽子、划龍舟的習俗

都是為紀念他

但在蘇州,

端午節,卻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而是紀念另一位人物:

伍子胥

端午節與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吳國忠臣,他對蘇州的影響深遠。最早的闔閭大城,其總設計師,便是伍子胥。他「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合理規劃,建造了闔閭大城,也就是今天蘇州古城的雛形。

千百年來,民間還流傳著伍子胥用糯米鑄城牆,在越人攻進來的時候,吳人掘地三尺,度過饑荒的故事。

蘇州人感念伍子胥的功績,為他立廟以祀。相傳伍子胥死後化為濤神,吳人又沿江溯流祭祀他。

南朝《曹娥碑》記載:「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謂是東吳之俗。」說明從那時起或更早,蘇州便有端午紀念伍子胥的習俗。

投粽胥江,紀念伍子胥

划龍舟是蘇州端午習俗中的重要一環,而划龍舟最早也是吳中百姓為紀念伍子胥而舉行的。《蘇州詞典》裡說,「舊時蘇州每逢端午節,在胥門外有龍舟競渡,與他處有異,所異者,在紀念伍子胥,而與三閭大夫屈原無關。」

原味的蘇州端午節這麼過

食粽子

蘇州粽子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餡料,配料講究、製作精細。

比如豬油夾沙粽子,選用上等紅小豆,煮熟後去皮濾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適量的油脂製成餡,裹扎時餡裡還夾有一塊肥肉,煮熟後晶亮甜美,油潤清香。

吃五黃

蘇州人在端午節一直有「吃五黃」的習俗。所謂「五黃」,是指黃魚、黃鱔、黃瓜、黃泥鹹鴨蛋和雄黃酒。

黃魚、黃鱔等都是時令食物,具有滋補功效。而雄黃酒,跟蘇州的關係極深,民間傳說白娘子在端午喝了雄黃酒現出原形的故事,就是在明朝蘇州人馮夢龍寫的《警世通言》裡第一次出現。一些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兒,大人要將雄黃酒在他們的額頭處塗抹開來。

掛菖蒲

端午時蘇州百姓會在門上懸掛菖蒲和艾蒿。《清嘉錄》中就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祛鬼"之說。

據說鍾馗有捉鬼的本領,家家戶戶還會掛出鍾馗像,起到所謂"鎮惡"的作用。當然,驅鬼避邪不足為信,但這一習俗則反映了民間一種揚善祛惡的嚮往,同時與"毒月"的觀念有關。

佩香囊

端午節,蘇州風俗要戴香囊。舊時繡制香囊是一項極重要的女紅,每到端午節前夕,閨閣女子、媳婦就要早做準備,在自己做好的香囊上設計好新奇的紋飾,再巧加刺繡,如:十二生肖、獅子、雙魚、珍禽、瑞獸、蔬菜、瓜果等吉祥圖案。

五毒衣

蘇州舊時端午節有個重要的習俗:給七歲以下的小孩子穿上印有老虎圖案的「五毒衣」,要掛上裝滿艾草、菖蒲等植物的香袋,穿上虎頭鞋。

由於端午節通常在農曆五月份,而這時蘇州地區即將進入梅雨季節,天氣溼熱,蚊蟲出沒,人也容易長一些痱子、癤等,而小孩子抵抗力差,給他們穿戴這些衣服配飾,主要是希望孩子不受感染,寓意孩子身體健康。

賽龍舟

蘇州龍舟競渡的最早發源於「胥門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每年一度的龍舟賽,是蘇州傳統。端午前二周,龍船出屋,倒放露天,在陰溼天上油漆。還要準備用豬皮做鼓面的傳統鼓,在比賽時使用。

春風修禊憶江南,酒榼茶爐共一擔。(唐寅)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紀念屈原,有兩座歷史文化名城紀念伍子胥,江蘇湖北各一座
    在我國,端午節主要紀念的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全國普放三天假(如果除去本來應該放假的周末,實際只多放一天),因此,全國人民都由衷感謝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政治家屈原,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楚辭》,代表著楚文化。但在我國,有兩個城市卻是非常例外,紀念的卻是春秋時期比屈原早了兩百多年的一代名將、軍事家伍子胥,一個是江蘇的蘇州,一個是湖北的荊州。
  • 屈原,還是伍子胥?誰紀念端午節
    近年來,人們對端午節的印象大多是吃粽子,但事實上蘇州寧有不少習俗!屈大VS伍大中國大多數人的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蘇州人們紀念的是比屈原大200多年伍子胥。菖蒲,艾蒿,鍾馗圖像切蒲為劍,把樹冠當鞭子砍下來,添加鍾馗圖像,所有的壞事都被驅散了!
  • 蘇州冷知識:端午不紀念屈原而是伍子胥,每年端午此景區限時免費
    端午節來源各地皆有自己的一套說辭,說起這個節日,大家往往第一想到的是詩人屈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蘇州,端午紀念的不是屈原,而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大夫伍子胥。那麼伍子胥究竟和蘇州有著怎麼樣的關係,才會讓全城人到了端午都會特別隆重地紀念他呢?
  • 屈原,還是伍子胥?蘇州人端午紀念誰
    這年頭,大家對端午的印象多半都簡化成了吃粽子,但其實,蘇州寧的端午習俗還真不少!屈大大VS伍大大全國大部分人民的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但蘇州人民紀念的是比屈原大了200多歲的伍子胥。佩香囊蘇州寧的香囊,不僅要能驅蚊蟲,還要美!
  • 外地人都以為自己聽錯了,蘇州的端午節,紀念的竟然不是屈原
    蘇州端午節紀念(還是祭奠?沒聽清)的是2000多年前吳國的國相伍子胥,這個事情一定要搞搞清爽。」一臉茫然,不是端午都是祭奠屈原的嗎?怎麼會變成了伍子胥?難道真的是陷入了「曼德拉效應」?記得小時候書上可是一直講的是,楚國大夫屈原忠心愛國,卻不被楚王重用,在楚國即將滅亡之際,於5月5日悲憤投汨羅江而死。
  • 端午節在於趨吉避兇,划龍舟是紀念伍子胥,如今都轉變成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許多活動,目的都在於趨吉避兇,與屈原並無直接關係,況且某些端午的習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後來都轉變成對屈原的紀念與崇敬。比如,划龍舟原本是紀念潮神伍子胥,現在則轉換成紀念屈原的活動,並為世人所共同認知。其實,屈原不僅僅因愛國情操及不同流合汙而流芳百世,他同時還是中國文學這棵大樹的不可撼動的根源基礎。
  • 端午源於紀念屈原?其實還有其它傳說,如紀念伍子胥,孝女曹娥
    「端」,就是事物開始的意思每月都有3個午日,頭一個午日稱為「端五」。因此,一年12個月的初五都可以稱為「端五」。因為在農曆中,五月的別稱是「午月」,所以端午」便專指五月五日了。端午節,是我國南北文化融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個節日,流傳的地區和民族非常廣泛。據現代諸多專家考證認為,端午節是起源於古代吳越地區的龍圖騰崇拜,距伍子胥塑像今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 蘇州伍子胥研究會舉辦「紀念伍子胥研討會」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6月15日,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蘇州伍子胥研究會在盤門景區舉辦了「2018紀念伍子胥研討會」,弘揚和提煉伍子胥精神文化,研究蘇州城營造歷史,做好古城保護的守護者
  • 原來蘇州人的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地道的端午應該這樣過!
    不過因為今年這場超長待機的疫情,很多人也只能留在蘇州過端午嘍~ 說起端午節,全國人民通常的概念中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且蘇州人過端午的方式也很有講究,今天,就來get蘇州人過端午的正確姿勢~ 為什麼蘇州的端午節是紀念伍子胥
  • 《端午節—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
    當然你可能不喜歡歷史,但在端午節假期您遊玩與家人團聚的時候,請記得屈原,伍子胥,曹娥,並請把他們的故事講給你的孩子,我們需要傳承,更要讓孩子們懂得愛國。簡單攻略:一直以來端午節有紀念屈原的,還有紀念伍子胥的,我是到嘉興才知道那邊還有曹娥的傳說。
  • 端午節到底是紀念誰的?屈原,還是伍子胥,抑或另有他人?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最早在荊楚地區廣為流傳。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始於南朝的文獻。南朝梁宗懍編撰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屈原投江自盡的日子是農曆五月初五,即端午節。因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端午節便逐漸演變成了人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傳說二: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的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吳國的大夫、軍事家。
  • 屈原、伍子胥、曹娥,端午節究竟是為紀念誰?
    於左撰端午節是由南方興起的一個節日,關於它的由來,因為時間和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說法,許多都經不起推敲。我認為,端午節的風俗有著複雜和漫長的演化過程,起碼在最初時,不是為了紀念任何古人。無論是屈原還是伍子胥,都不會有如此強大和持久的力量,吸引普通民眾每年按時去紀念他們。端午節中許多習俗背後的真正目的,是祀神和祭祖,是禳災、送瘟和祈福。我們來看看《荊楚歲時記》中關於端午節的各種說法,其中羅列了紀念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勾踐說等等,書中都一筆帶過。
  • 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端午節不僅僅是甜、鹹味粽子之爭
    端午節除了關於粽子的爭論,還有關於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的爭論。屈原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中國四大節日,傳說上古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不過最初是為了禳毒驅疫,清潔防病,到現在端午節在民間依舊有很多類似習俗比如五彩繩、門上插艾草、清水洗眼睛等等
  • 端午節紀念伍子胥,屈原往哪擺?
    端午節的起源在蘇州,起源於紀念那位因過不了昭關而愁白了頭髮的伍子胥,你知道嗎?你不知道或者狐疑並不要緊,反正專家已經論證出來了,蘇州還要以此憑證將端午節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見昨日《新聞晚報》)。    這是一個專家發言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專家本土傾向十分嚴重的時代。
  •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屈原和伍子胥
    農曆5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今年端午不同於往年,蘇州將借「伍子胥起源說」的蘇州端午節進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東風,端午節這天將正式舉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動。對此,專家表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關鍵,中國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
  • 端午節最早不是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伍子胥!
    他已經是鑫商圈集團投資的電視劇《伍子胥傳奇》項目的投資人,是鑫商圈的合作夥伴,此次邀請韓總前去蘇州參觀考察,一是為了加固合作關係,二是為了體驗蘇州傳統端午節,看看蘇州端午節是怎樣紀念伍子胥的。在丁總的陪伴下,韓總來到了蘇州58到家分公司參觀考察。(韓立信總裁在58到家丁總的陪同下步入58到家蘇州分公司)
  • 紀念伍子胥 老蘇州春節排隊購糖年糕
    紀念伍子胥 老蘇州春節排隊購糖年糕 2015-02-19 14:21:44吃年糕,於老蘇州而言是懷念,是期待,大年初一必吃。  「這是一種過年的情結,總是覺得新年裡只有吃了糖年糕才算真正的過年了。」收拾著周安的小碗,沈秋蓉老太太講起了流傳在蘇州的年糕故事,對於這位從小在古城巷子裡長大的老人來講,這個故事有點久遠。  蘇州年糕有兩千多年歷史,聞名海內外。相傳春秋戰國時,吳王夫差建都蘇州,終日沉湎酒色,大將伍子胥預感必有後患。
  • 高淳端午節紀念伍子胥 他與浣紗女的故事列入南京非遺
    伍子胥奔吳。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划龍舟?很多人都會回答「為了紀念屈原」。而在南京高淳的固城鎮,吃五黃、划龍舟等民俗卻是為了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相傳,春秋時期楚國大將伍奢之子伍子胥在楚王的追殺下一路逃到如今的固城鎮,在這裡被一個普通的浣紗女所救,「胥河」就是他率兵開鑿的。如今,固城鎮還豎了一尊伍子胥像,每到端午節很多高淳人都會紀念伍子胥。
  • 端午新說:端午節實為紀念伍子胥 而且他還是宿遷人?
    「不祭拜屈原,而祭拜伍子胥,這是蘇州市民多年來一直堅守的文化習俗。」許蒙告訴記者,他曾經在蘇州讀大學,對蘇州過端午節有一定的了解。關於端午節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其中爭議最大的當屬紀念對象:兩湖(湖南、湖北)推崇屈原,蘇州推崇伍子胥。
  • 粽子為誰而供:屈原VS伍子胥?
    蘇州:伍子胥昂首走來   □尤文華  古城門下,萬人公祭伍子胥  2006年5月31日,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蘇州城古胥門前百花洲廣場已經響起了一陣陣的鼓樂聲,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了古胥門城牆下。上午九點,鼓樂聲平息,端午節紀念伍子胥的公祭典禮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