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到泗洪縣公安局歸仁派出所時,已快中午。
地道的「歸仁腔」
「所長呢?」到接處警大廳,記者說明來意後問到。
「在辦公室呢。」正在值守的兩名輔警老同志用地道的「歸仁腔」回答著記者的問題。
歸仁鎮北臨宿城區、西臨安徽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歸仁鎮居民的口音不像泗洪本地話,卻更接近於宿遷方言。也正是由於這個特殊的地理區位,使得歸仁派出所的疫情防控戰線拉的很長,面臨著很大的工作壓力。
「及時消毒」
沒有進所,記者轉到了隔壁的戶籍服務大廳。
人來人往,前來辦事的群眾絡繹不絕,老民警曹軍和兩名輔警小姑娘一刻不停的忙碌著。
「我這口罩能不能摘啊?」在身份證照片採集室,一位前來辦證的群眾不安的問到。
「您放心,我們這裡隨時消毒的。」輔警小張邊說邊晃了晃手中的噴壺,等待群眾摘下口罩後,馬上坐到電腦前迅速拍了照。
剛送走辦證群眾,小張迅速拿出噴壺,對著拍照區進行消毒。「我得為每一名辦事群眾負責,確保他們拍照時候的安全。」
「不累」
「老曹過年休息沒?」記者問曹軍。
「沒有。所裡這麼忙,他們幾個小夥子天天都忙不開,我這老黨員更不能脫崗啊!」曹軍答道,目光透露著堅定。
「天天在崗,累不累?」記者追問到。
「幹工作有什麼累的。不累!」曹軍哈哈的笑了,仿佛在說著一件開心的事,連周圍的群眾都被帶樂了。
疫情當前,口罩遮面,給人以十足的距離感,但聽著他們的笑聲,看到他們眼中投射出的堅定目光,不禁讓人更有種親切感和安全感。警察本就是如此,嚴肅認真、親民暖心。
接不完的電話
在所長丁德志的辦公室,記者正準備了解派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情況,但他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不停重複著接電話、掛電話的動作,宛如一臺接電話機器人。
「在歸仁幹的時間長了,群眾都認識我,有事都來找我。」借著沒接電話的短暫空擋,丁德志笑著答道,沒有因電話的不停有著絲毫的不快,「群眾有事喜歡找警察,這也是對我們的一種信任吧。」
「輔警隊伍規範管理」
不知不覺,辦公桌上的時針已指向了12點。
「快到飯點了,走吃個午飯吧。」丁德志邊說著,邊引著記者向樓下走去。
在辦公區的樓梯間,丁德志指著一面白板告訴記者,「這是我們所裡的公示牌,工作制度、工作質態都在上面。」
話音剛落,他又接著說到,「我們在考核民警的基礎上,還按照縣局的要求,對輔警隊員的工作也進行考核。」
去年以來,泗洪公安著手開展輔警隊伍正規化建設,實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並配套了一系列的制度。記者翻看了歸仁派出所的《輔警隊員績效考核辦法》,發現內容的確很細緻,對縣局的各項要求都進行了落實。
「牢記規範執法」
下樓時,記者看到歸仁派出所樓梯間隨處可見各種公安題材的提示牌。
「我掛這些牌子,是為了提醒全所民警,更是提醒我自己,必須規範執法。」看到記者對著提示牌拍照,丁德志主動解釋到。
來到一樓,丁德志沒有急著走向食堂,而是直接往辦案區走去。
推開候問室的門,兩名輔警正在神情專注的值守。丁德志看了一下,沒發現問題,便走向隔壁的詢問室。
詢問室裡,副所長陳銘樞和民警楊振宇正在詢問嫌疑人。
「牢記規範執法。」丁德志向陳銘樞小聲叮囑了一句,在室內檢查了一番,確定沒有問題後才離開。
「就在家待了半天」
在派出所一樓門廳,丁德志指著牆上的民警照片牆說到,「剛才在裡面辦案的民警楊振宇,他的奶奶剛去世不久。他的奶奶過世前,家裡人希望他能回去見上最後一面,我也讓他趕緊回去,但他堅持說要把那天的班值完再走。後來第二天等他回去了以後,奶奶已經過世了。家裡人告訴他,奶奶臨終前一直念叨著他,但直到最後都沒見上他一面。」
說到這時,丁德志神情略顯動容,頓了一下,「我讓他在家多待幾天,但他就在家待了半天,又回所裡來上班了。」
「整了個大的」
正說著話,派出所的院門打開了。回來的是一輛電動巡邏車,開車的是輔警老葉、後排的是輔警老陳,消毒的是輔警老朱。消毒工作配合默契,顯然已經過了千百次的磨合。
「車都要消毒啊?」記者問到。
「是啊,他們剛從隔離觀察點回來,必須這麼操作。保護好我們自己,也等於保護好群眾。」丁德志隨口回答著。
看著他們消毒,記者注意到巡邏車的後座上放著一個大音箱。「出去巡邏還帶個音響幹嗎?」
「縣局要求,組織社區警務助理巡邏的時候放小喇叭宣傳。我們這是農村,地方大,小喇叭聲音不夠大。我們就整了個大的,土氣了點,不過聲音特別大,在村頭一放,整個莊子都能聽見。」丁德志的回答很接地氣。他們的做法也很接地氣,效果也很明顯,近兩年,歸仁鎮的治安持續向好,各類違法犯罪案件呈明顯下降趨勢。
「民警之家」
派出所的院子裡,透過茂密的藤蔓枝,依稀可見「民警之家」的字樣。
「你這院子裡的花草長得挺密啊。」記者感嘆說。
「天暖了,這裡就是天然涼棚,大夥累了能乘個涼休息一下。現在葉子掉了,看起了有點亂,但是我們捨不得剪。」丁德志解釋到。
廚房設置在「民警之家」的一樓。
「來客人了,中午加個菜。」丁德志向正在做菜的王大姐說到。
「好的。那我去菜地摘點菜來。」王大姐說著便要放下手裡的鍋鏟。
「我去就行了。」丁德志趕緊說到,「你這會做飯呢,待會回來還得消毒,耽誤事。」
「守好咱們的『一畝三分地』」
「這是鎮裡留給我們的小菜地,我們平時就在這裡種點菜。」走在派出所門外的土路上,丁德志止不住的談著派出所的一畝多小菜地。
「你這地種的不錯啊!」記者打趣的說到。
蹲在田間的丁德志,輕撫綠油油的蔬菜,宛若撫摸著自己孩子的腦袋,眼中飽含著笑意。「農村嘛,種點東西,自給自足,保障起來方便。」
正說著話,輔警老葉從一旁的地裡摘了幾顆菊花菜,裝在盆裡送回廚房。
「守田種地,守土有責。連這點地都種不好,怎麼守好咱們的『一畝三分地』啊。」不知道丁德志從哪兒整來的順口溜,一語雙關,細細一品還覺得挺有道理。
聞警而動
飯剛吃完,值班室的電話又響了起來。
輔警小劉快速的在登記簿上記錄下警情,便迅速用4G對講機向值班民警報告情況。
來不及休息,民警楊振宇馬上帶著輔警衝向警車,乘車出發。
「滿牆的錦旗」
趁著午休的檔口,所長丁德志把民警陳銘樞、閆保利喊到黨員活動室裡談心談話。
「讓你等久了啊。他們兩個從年前到現在一直沒有休息,我剛才給他們鼓鼓勁的。」會議結束以後,丁德志對記者略含歉意的說到。
然而記者早已被滿牆的錦旗吸引,「你從哪裡整的這麼多錦旗啊?」
「都是群眾自發送的,一面牆掛不下了。平時忙,沒來得及好好整理,有點亂。」丁德志的語氣略顯不好意思,但眼神中卻透露著一股子自豪。
群眾的口碑就是獎盃。這滿牆的錦旗,不就是對派出所工作的最好褒獎麼。
記者:崔立
往期文章推薦
原標題:《【戰「疫」故事】守好咱們的「一畝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