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企業家成功人士,甚至是領導管理人才都有一個習慣,他們都喜歡和不同的人交流,特別是老人,交流中可以得到一些人為處事的方法,這就是總結前人的經驗,以避免自己犯錯。
我國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老祖宗通過對生活經驗的不斷總結思考,形成了很多通俗易懂的話,這些俗語廣泛流傳於民間,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祖宗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融會貫通,總結後編製成博大精深的《增廣賢文》,裡面就講到:「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啥意思,現在還準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四十三不比
古人都強調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情,俗語都講『』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其中道理就是30歲的年紀要獨立自主,知道做什麼怎麼做,到了40歲要懂的變化,遇到事情不迷惑,到了50歲就要明白什麼是天命。
其中「三不比」第一個就是不比財富,到了這個階段工作和家庭都比較穩定了,老祖宗的忠告就是這個階段就不要去跟別人攀比財富,不要隨意暴露自己的經濟情況,不要引起別人的覬覦容易被針對。
第二不比的就是孩子,40歲的年紀正常情況孩子也上學了,很多家長喜歡在朋友面前比孩子的成績,某某冠軍,其實這種藉助孩子的表現自己實力的行為,容易導致不滿,大家在外都特別看重臉面,攀比孩子容易傷害別人的自尊心,而且對孩子也是一種壓力。
第三不比出身,每個人決定不了自己的出身,這個是難免的,如果你家境比較好而去瞧不起那些家境差出身低的人,很容易被人說人品問題,每個人都無法決定父母,只能說後天的努力去改變家庭的命運,如果一直在低出身面前攀比會導致別人的仇恨,容易發生被報復。
五十歲三不親
下半句古人就講到了五十歲,在以前五十歲的年紀算是老年了,但是現在50歲還是工作時間,距離退休也有一段距離,所以依舊不能停止奮鬥,古人就講了「五十歲三不親」
一不親貪財好利的人,50歲的年紀更多是平穩過渡,這個階段的人有些身家,工作也穩定,老祖宗就強調了要減少跟貪財好利的人相處,不然受損失的概率就比較大。
二不親薄情寡義的人,這個年紀就要看透人跟人的關係,有些人能夠相處就接觸,不能結交就放棄,不要再去聯繫那些薄情寡義的人,連著也是白費勁,熱臉貼冷屁股。
三不親找外遇的人,對一個中年男人來說家庭安穩對晚年的影響特別大 ,這個階段不要讓出現影響夫妻感情,家庭穩定的人,身邊出現找外遇,尋花問柳的人也要注意,人與人之間相處會不自覺的影響,這種給人少親近。
從《增廣賢文》裡面看到的「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俗語,就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智慧,老祖宗提醒我們人心不可測,我們在職場還是生活中都要注意與人相處踏實做事,低調做人,不管年紀多大,什麼工作都要留心。
當我們現在感到迷茫,想要改變生活時,不妨多看看老祖宗的話,從這些內容上吸取為人處世的道理,一步步改變壞習慣,對我們的發展就是幫助。
簡單的一句俗語,其中的道理,就能讓我們獲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增長我們的見識,這就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智慧。
古訓增廣,俗語諺語,是中國幾千年人民生活經驗的結晶,雖來自民間,卻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在國學經典《增廣賢文》中就收錄很多,而且都是用非常簡單,很容易看懂的「俗語」形式,比如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等,看著非常有意思。
學習時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中吸取知識的營養。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這裡的「增廣」就是《增廣賢文》,而「幼學」是指《幼學瓊林》。
《增廣賢文》是一部極具影響的蒙學讀本,從為人處世、禮儀道德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包。其中有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千錘百鍊,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
一句句俗語看似簡單,看似露骨,但細細品味,這些道理,放到現在依然適用。
後人都說《增廣賢文》是先輩智慧的結晶,其實不然,增廣賢文的故事都是我們生活中瑣碎的小事情,他總結了生活中的事情,教我們如何應對,如何能做的完美。
和西方的鼓勵文化以及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它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看似無情如穿腸毒藥,實際上卻是字字璣珠的真知灼見。
《增廣賢文》中提到:「許人一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古人對於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放到現在都不過時。
幾百年來,無論顯貴還是商賈,無不將《增廣賢文》奉為必讀經典,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必然涉及為人處世,競爭博弈,溝通勸諫,自保防身,這些你都能從此書中找到靈感和方法。
這本《增廣賢文》是精裝正版,經久耐用。全文111篇,包含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和故事,內容十分完整,值得全家老少的閱讀和學習。
老話雖老,常讀常新。經常閱讀這些經典,就會對人情世故、人際往來、人生命運等等諸多方面,對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有幫助
點擊下面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