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
在中國大地掀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熱潮。
建甌作為曾經閩北的糧倉,
從1968年起,
先後接納安置了福州等地的知青1.8萬多名,
遍布300多個村,
安置數量居福建全省之冠。
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
當年的知青們都已兩鬢斑白,
而曾經的那些知青點、知青樓,
也大多數被拆遷,損毀,所存不多。
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
建甌各鄉鎮現存的那些知青記憶~
1
小 松
圖為建甌市知青博物館,坐落在小松鎮穆墩村,由原穆墩村知青點改造而成,由小松鎮政府承建,是閩北首家知青博物館。館內設有知青文化長廊、知青園、知青亭等,同時還設立農具用具實物展示、珍貴照片展示,歷史檔案書籍,代表作品回憶錄等特色展廳區。
小松鎮穆墩知青博物館被省裡評為「福建省知青歷史文化第一博物館」,還被中國知青之家聯盟授牌「中國知青文化旅遊勝地」。
2
東 峰
圖為東峰鎮桂林村知青樓,曾是我省有名的知青點。這棟建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知青樓,見證了上千名知青在桂林村艱苦奮鬥的歷史。
這棟樓,不僅承載著知青文化的厚重歷史,當年的「桂林知青隊」,創造了畝產水稻982公斤的奇蹟,享譽全國,至今仍有人津津樂道。
(甘燦/照片提供)
幾經周折,在多方的努力下,東峰桂林村知青樓終於建成了如今的「閩北知青村」,成為了建甌市又一張知青歷史名片。
(卞愛基/照片提供)
3
東 遊
圖為東遊良種場原知青樓,在經歷風雨之後,知青樓遭遇火災,被拆毀。
如今,已建成新的場部大樓,圖為原知青點插隊知青們在場部大樓前合影。
(藍天白雲/照片提供)
4
順 陽
圖為順陽鄉江墩村荔常自然村知青點,「廣闊天地」是該知情樓的建築主題,這些知情樓群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
(遊小旺/照片提供)
5
房 道
圖為房道安寧村原知青住址,後為鎮敬老院,現為一企業辦公場所。
圖為房道鎮上庠村知青點。
(範小輝/照片提供)
6
小 橋
圖為小橋鎮高門村知青住址,磚混兩層樓房,如今已變成紅酒麴廠。
(黃善旺/照片提供)
7
水 源
圖為水源鄉桃源村知青點。現作為臨時的避災點,季節性用於菸葉分等級的場所。
(劉曉珊/照片提供)
8
川 石
圖為川石鄉慈口村兩個知青點。原為來自福州、建甌的知青們的居住點,現作為當地的供銷社辦公場所,以及村民的居住處。
(吳留漢/照片提供)
9
徐 墩
圖為徐墩鎮豐樂村知青們當年住過的老房東家,多為木頭建的老房屋,年久失修。
(黃永超/照片提供)
10
吉 陽
圖為吉陽鎮吉陽村原知青居住點,現為村民居住處。
圖為吉陽村知青住的老房東家,多已牆不避風,瓦不擋雨。
圖為吉陽村知青住的宿舍,現已作為吉陽村村部辦公場所。
圖為吉陽村知青住的集體宿舍,現已被改造成吉陽村衛生院。
圖為吉陽村知青住的集體宿舍,現已被改造成老年活動中心。
圖為吉陽村知青住的集體宿舍,現已被改造成廟宇。
(馮永豪/照片提供)
精神財富如何記錄和保存?
知青樓無疑是最佳的載體。
它們所承載的知青歷史價值,
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可圈可點,
建甌現存的知青點、知青樓,
遠遠不止以上呈現的這些,
當年建甌170多座知青樓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陸續蓋好,
數量、質量、速度都位居全省之首。
這些寶貴的財富,
別讓它們破敗頹廢,
應該作為一個國家歷史遺蹟進行保護。
來源:建甌廣播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