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孕媽都對葉酸非常熟悉,從備孕時就開始服用。但是,對於葉酸的來歷,可能就比較少人知道了,今天就為大家帶來「葉酸」的故事。
葉酸的作用最初是被一個叫露西·維爾斯的英國醫生首先確定的。上世紀30年代,她去印度孟買行醫,發現當地孕婦得上惡性貧血症(醫學上稱為巨幼細胞性貧血)的人很多,患者血液中的紅細胞體積不斷增大,而紅細胞計數卻在減少。
當地民間流傳著一種偏方可以治療這種貧血症,其主要成分是一種發酵的肝製品。露西·維爾斯從這種發酵提取物中分離出各種成分,挨個嘗試,終於證明其中所富含的是維生素B族葉酸。
1941年,一個美國科學家米歇爾從菠菜的葉子裡提純了葉酸,並搞清了它的結構和分子式。1946年,科學家又成功地用人工合成的辦法製造出了葉酸,並開始研究它的作用機制。
研究結果令科學家們大吃一驚,原來這種不起眼的小分子化合物竟是人體內DNA複製過程必需的一種輔酶,沒有它,DNA複製就不能進行,細胞便無法分裂。可是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卻不受影響,於是紅血球中的蛋白質便越積越多,體積自然也就越來越大,但數量卻不見增長,這就是貧血症的病因。
正在發育的胎兒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細胞分裂,需要很多葉酸,孕婦體內的葉酸被大量徵用,結果便造成了自身的貧血(惡性貧血)。
基於歷史原因,我國是嬰兒出生缺陷(含無腦兒、脊柱裂、顎裂、神經管畸形等)高發國家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圍產保健之母——北京協和醫院的嚴仁英教授在北京順義縣農村進行調研時,意外發現神經管畸形發生率高達0.7%,是造成圍產期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嚴仁英教授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非常著急,立即上報國務院。
1993-1996年,中美兩國科學家及上萬名基層衛生人員在我國四省30個市、縣神經管畸形高、中、低發區,監測近25萬例出生結局後,確認婦女妊娠前、後每日增補葉酸0.4毫克可有效降低神經管畸形發生率85%。準媽媽補充葉酸應於妊娠前10周服用,直至妊娠第10周(此時,神經管已經發育完全了)。
葉酸的用途很多,包括幹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型高血壓、嬰兒出生缺陷、貧血、抑鬱症、老年性痴呆症、認知障礙、腦卒中、葉酸缺乏症等。
同型半胱氨酸在體內有兩種代謝途徑:a.通過5-甲基四氫葉酸提供甲基轉化為甲硫氨酸;b.進入轉硫基通路形成半胱氨酸和-酮丁酸。葉酸通過抑制5-甲基四氫葉酸以促進同型半氨酸代謝和排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最佳治療日劑量為0.8毫克/日;對嚴重病例和同型半胱氨酸較高水平者可服2毫克/日,連續3年或至同型半胱氨酸血指標正常。與維生素B6和B12聯合應用可能增效7%,但單獨服用維生素B6和B12無效果。
葉酸又稱胎兒守護神,小葉酸有大作用。為預防嬰兒出生缺陷(顎裂、神經管畸形),需準媽媽在受孕前(妊娠前10周)開始服用葉酸,直至妊娠第10周或嬰兒出生。 營養不良、妊娠期的惡性貧血者,可選用葉酸治療,直至血象正常,同時輔以維生素B12肌內注射;或口服腺苷鈷胺(輔酶維生素B12)。
研究表明,在服用抗高血壓藥依拉普利的基礎上,另每日攝入葉酸0.8毫克可將高血壓患者的腦卒中發病率從3.4%降至2.7%,相對風險降低21%。
葉酸服後可很快糾正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異常現象,改善貧血,但不能阻止因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神經損害,如脊髓變性;且若仍大劑量服用葉酸,由於造血旺盛而消耗維生素B12,可進一步降低血清中維生素B12含量,反使神經損害發展。 因此宜並服維生素B12,以改善神經症狀。
偶見長期大量服葉酸可出現厭食、噁心、腹脹等症狀。大量服用葉酸時,可出現黃色尿。
在服用葉酸、維生素B12治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後,特別是嚴重病例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時,可出現血清鉀降低或突然降低,所以此期間應注意補充鉀鹽。
葉酸在有綠葉果蔬中如菠菜、甘藍、番茄、花椰菜、胡蘿蔔、洋蔥、豆類、蘆筍、龍鬚菜、小白菜、扁豆、葡萄、橘子、香蕉、梨子、櫻桃、石榴中,或牛羊的肝腎、雞肉、雞蛋、酵母、黃豆、核桃、腰果、麵包中含量較多,而在白米、蛋糕、點心、餅乾中含量極少。 天然的葉酸極不穩定,易受陽光、加熱的影響而發生氧化,長時間烹調可被破壞,故對綠色的蔬菜不宜烹煮的過爛。
作者 / 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北京積水潭醫院 張石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