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有「自卑心理」,父母要及時幫一把

2020-12-14 歷史國學智慧

性格決定命運,換句話說命運和一個人的性格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

就像膽子大、做事果敢的人,才有可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但是懦弱,自卑的人,很難獲得成功。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父母培養他們良好的性格,長大之後才更加的容易成功。

6歲前孩子如果有這些表現,說明已在自卑邊緣

1. 做事畏畏縮縮

孩子一般做事情不會太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初生牛犢不怕虎」。

所以孩子是不會像大人一樣那麼會察言觀色,看別人的臉色辦事情,如果孩子在6歲之前做事情畏畏縮縮 ,看到別人的臉色不對,就不敢繼續做下去了,這樣的孩子很開始有些不自信了。

2. 沒有主見

情商高的孩子不但做事情有主見,而且不會總是依賴別人。這樣的孩子長大一定會有出息。

而那些對自己不自信的孩子,往往不敢實行或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就變得越來越沒主見,做事情總是依賴他人。

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有主見,首先就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多鼓勵孩子,不要總是非否定孩子的一些你不能理解的行為。

3. 喜歡發脾氣

好奇嗎?喜歡發脾氣的孩子怎麼能和自卑扯上關係?

發脾氣說明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調節心情,是遇到挫折和失敗時發洩的一種手段。脾氣越大的孩子說明,內心被挫敗感佔據的,長此以往就會發展成「自卑」感。

父母如何幫孩子走出困境?

1. 陪伴孩子

治癒孩子「自卑」最好的良藥就是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多抱一抱孩子會讓孩子很有安全感,感覺到非父母的愛,讓孩子存在感慢慢提升,漸漸地也就會增強孩子的自信。

2. 時常鼓勵孩子

對於那些自卑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經常鼓勵他們,增強自信心,不要讓孩子覺得「我不行」。

孩子自卑的大部分原因,都與父母日常經常否定孩子有關係,所以父母一定要多多的鼓勵孩子,即使是管教,也不要總是「不能這麼幹,不能那麼幹」,而要耐心的跟孩子解釋原因,不然孩子可能會把「不能」的原因歸咎於自己身上。

3. 培養孩子的主見

從小就要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的主見,遇到事情要多問問孩子的想法,多與孩子溝通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事情完成的時候,表揚孩子,誇誇他哪裡做的好,這樣下去孩子一定能成為有主見的少年。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6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孩子5歲後,這些行為意味著自卑心理,媽媽要善於發現,及時糾正
    所以,對於孩子而言,若是有自卑現象,那麼家長一定要及時發覺並糾正,以免耽誤孩子一生。5歲男孩兒,不願社交沒有朋友,檢查是「輕微自閉」小錢和老公兩人都在外地打工,孩子都是交由家中的老人帶,夫妻倆每年見孩子也沒幾次。但小錢總覺得,自家的孩子,似乎比較膽小怕生。
  • 孩子在9歲之前,若有以下表現暗示自卑了,請家長及時拉一把
    這其實就是自卑的表現,這類人錯誤的認為,只有各方面優秀才有資格自信,但自信並非用能力來衡量的。而造成這種自卑的狀況,要追溯到童年時期,9歲之前就能看出來!為什麼說是9歲前呢?有什麼依據嗎?心理學家把9歲前的孩子分為兩個階段培養。
  • 孩子有這四種表現,說明沒有教養,如果全中,父母要及時幫孩子改正
    孩子有這四種表現,說明沒有教養,如果全中,父母要及時幫孩子改正! 自己想要的沒人給買……也可能就是別人的一句話,或是長相,看著不順眼,把別人「埋汰」到一無是處,這樣的孩子是非常沒有教養的,父母要及時幫孩子改正。
  • 孩子5歲前有這些表現,說明情商真的很低
    可是嫂子去開家長會的時候才發現小侄子在學校裡非常的慫,很少有朋友跟他玩,所以小侄子每次只能通過搗亂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看著小侄子這種極端的做法,嫂子非常的擔心。後來在嫂子的一番教導之下,小侄子情商提高了好多,而且在學校裡有了很多夥伴。其實,孩子在5歲前有這些表現,說明孩子的情商很低,家長及時引導還來的及。
  • 孩子自卑敏感,多是父母的5種表現導致的,及時改正還來得及
    有些孩子明明很優秀,但是卻是脆弱、小心翼翼的。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快樂的成長,可是現實生活中卻有太多的孩子自卑、敏感,不敢與人接觸。其實孩子的性格跟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很大關係,如果你是下面這樣的父母,很可能孩子也會變得自卑懦弱,發現問題及時改正還來得及。父母經常抱怨很多父母遇到事情時喜歡用抱怨來解決問題,其實父母的抱怨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抱怨太多我們的態度就會變得消極。
  • 孩子被罵後有這種表現,將來易成討好型人格,父母別急著沾沾自喜
    12歲之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當其出現心理問題時,父母需及時拉一把。3、不斷頂嘴在面對父母責罵時,孩子偶爾頂嘴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說一句頂一句,同樣不是好事情,說明孩子已經產生了逆反心理。其實,這也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權威性不斷下降的表現,後者對前者的信任感越來越低,以至於覺得他們說的話都不是正確的,而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 6-12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典型表現
    從今天開始我們又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那就是6~12歲。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根據艾裡克森的理論,主要的危機是勤奮與自卑。這是他們剛剛進入一個密集學習各種社會技能,各種文化知識的時期,他們越來越在意自己在學校的表現和周圍的同伴對自己的評價。
  • 孩子6歲前有這4種表現,說明智商都不低,將來個個有出息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在我國,一直有種教育方式,就是不要輸在起跑線,為了這句話,很多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學習,前6個月屬於寶寶們主動學習,之後的時間可能就沒那麼輕鬆了。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都有這5種表現,將來個個有出息1、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聰明的孩子一定是求知慾比較旺盛的,他們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他們願意發問,對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永遠充滿好奇心。
  • 哈佛心理學家提醒:這8個表現,說明你正在培養一個自卑的孩子
    有研究表明,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犯罪都是因為童年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在現代這個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的社會,兒童的心理問題受到了極大關注。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嬰兒弱小而無助,完全依賴於成年人,他們意識到父母更強大的力量,以及試圖挑戰這種力量的絕望。
  • 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說明他正慢慢變得自卑,家長越早發現越好
    為避免這樣的發生,當孩子出現這三種表現的時候,說明他正慢慢變得自卑,家長應當越早發現越好。然而對於一些心理比較自卑的孩子來說,外界的事情讓他感到退卻,甚至不願意去接觸外界的事物。即使有其他的小夥伴主動和這樣的小朋友接觸,他也會用非常排斥的態度面對,或者說乾脆不說話,不過家長也不要拉著他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觸,因為這樣的話反而會起到反作用,讓本來就已經自卑的孩子心理更加脆弱。
  • 什麼是「自卑情結」?「自卑情結」的表現都有哪些?
    共讀前,大家可以先思考下面兩個問題:1. 什麼是「自卑情結」?2.「自卑情結」的表現都有哪些?可以說,任何一種凌駕於他人之上的舉止背後都有一種亟需隱藏的自卑感存在。不過自卑感表現的方式卻不盡相同。比如,有三個孩子第一次被帶到了動物園,當他們站在獅子籠前時,第一個孩子躲在了媽媽的身後,哭著說:「我想回家」。而第二個孩子卻站著不動,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卻說:「我一點也不害怕」。
  • 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父母把孩子養得很好!將來多半有出息
    孩子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心,你、我都希望孩子可以成才,所以都在給孩子鋪路,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鋪的路走,自己也做一個「有遠見的父母」。可是你有想過你給孩子鋪的路這真的是適合孩子的嗎?這裡有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的小娘——林噙霜。
  • 男孩「性早熟」通常有這幾種表現,關係孩子心理髮育,家長要重視
    一說到「性早熟」我們首先想到的或許是小女孩吧。確實,隨著物質生活的變好,以及孩子攝入的飲食種類變化。一些很小年紀的女孩子都開始有了身體變化。比如有八歲的姑娘就已經開始出現第二身體特徵,並且伴隨著身高的增長緩慢。
  • 家有內向孩子,父母若是急著往外推,反而會讓孩子變自卑
    家有內向孩子,父母若是急著往外推,反而會讓孩子變自卑。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不要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或者拋頭露面參加集體活動,否則會傷害孩子心理我家樂樂就是一個內向慢熱的孩子。樂樂幼兒園小班下學期,老師開始要求孩子們見面跟老師打招呼,但樂樂每次都不肯。
  • 埃裡克森人格心理八階段理論——孩子6歲前,要抓住這3個主要矛盾
    我們今天重點來說說前3個階段,也就是孩子0-6歲階段。一、0~1.5歲嬰兒期基本信任與不信任的心理衝突這個階段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度很高,於是造成了他對父母既信任又不信任的心理矛盾。二、1.5-3歲兒童期自主與害羞的衝突一歲半之後,孩子第一個反抗期會開始出現,他會有較強的自主性,同時,堅持自己的意見,其實需要克服一定的害羞或懷疑心理,於是矛盾出現。
  • 心理專家:孩子這幾個「微意識」,是自卑心在作祟,家長要懂預防
    這名網友說,上大學後,室友組織大家一起出去聚餐、郊遊,他害怕花錢不敢參與,導致四年大學時光幾乎沒有一個好朋友;有女同學主動表示好感,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出身城市家庭的女孩子,不敢回應。其實,父母提供給他的生活費並不少,可是長期被壓抑、被打擊的他已經養成了自卑的心理,根本沒有與人交往的自信心。
  • 孩子缺乏自信,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
    很多父母喜歡事事替孩子代勞,卻又常常指責和抱怨孩子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會,時間一長只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所以父母要多讓孩子發揮自己動手的能力,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及時的給予鼓勵,讓孩子從中找到自信。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會養出白眼狼
    說到底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一旦發現孩子在此期間有什麼不好的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要不然後悔都晚了。當你家的孩子有了這3種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的話會養出白眼狼,晚年註定無依無靠。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愛把這「3句話」掛嘴邊,父母要及時糾正
    可隨著時代的改變,別說孝順父母了,不贍養父母,打罵父母,遺棄父母已經都成為見怪不怪的事情了。正所謂三歲看老,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會表現出不孝順的徵兆,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當孩子產生這樣心理的時候,就要正面對他進行引導,及時糾正他的錯誤心理。所以,當孩子說什麼錯話時需要及時制止並教育他。
  • 孩子身體出現這幾種信號,可能被自卑纏上了,父母別急著沾沾自喜
    因此,作為父母,除了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關注其心理健康問題,如果發現他們身體出現四個信號,暗示娃可能自卑了——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信號一:語言組織能力差據兒童專家統計,自卑的孩子有80%以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