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經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沉重的浩劫,特別是對於中國、東南亞地區以及太平洋地區。說到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就一定要提到美國,畢竟正是因為當時美國的介入,最大程度上促進了二戰的結束。有些人覺得日本戰敗是因為中國儘可能拖住了日本的作戰進程,但是有些人則表示,日本當時宣布投降,主要是因為當時美國加入了同盟國,給日本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以及慘重的傷亡。那麼美國當時是如何加入二戰的呢?
人們普遍認為,美國加入二戰,就是因為當時日本執意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正好給了美國加入戰爭的機會。雖然很多人都說日本此舉是荒誕不經的,不知是誰給他們的膽子。但是其實這只是日本走入絕境後的無奈選擇,他們要是想要將戰爭進行下去,只能選擇偷襲珍珠港。
這主要也是因為日本當時雖然本國的實力比較強大,擁有完善的軍工業發展本國的軍事,但是日本同樣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他們本土面積很小,更沒有足夠的戰略資源供自己揮霍,這才促使日本將目光投向了別的地區,比如說東南亞地區以及中國。
事實上,日本當時準備襲擊東南亞的時候,美國就已經猜測到,日本應該是想要東南亞地區的戰略資源,這對於美國而言並不是好事,為了能夠遏制日本,美國暗中向日本施壓,希望通過管控日本的戰備物資以及經濟來源,以此阻止日軍,而這一點剛好引起了日本的警惕。
在日本看來,美國的這種行為就是與自己作對,再加上日本本國的資源逐漸告罄,為了不出現更加危急的情況,日本乾脆決定向美國主動發起進攻。這就是當時日本所說的「南下」,而制定這個進攻計劃的人,正是日本高級海軍將領山本五十六。雖然很多人對於山本的看法不是很好,畢竟他在日本的主要形象是一個賭徒,但是山本的軍事才能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而山本的這個計劃可以說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場豪賭,畢竟關係到當時日本戰局的未來走向,那麼山本到底知不知道這場以偷襲手段為主的豪賭會招致美國的瘋狂報復呢?答案是肯定的,畢竟山本也不是個不學無術的人。
在日本看來,如果他們不進攻美國,就只能宣告戰敗。但不管從軍國主義思想方面出發還是從武士道精神層面討論,這都是日本不能接受的。更何況,日本也不甘心自己就這樣放棄。
於是,日本經過緊張的準備工作以後,向美國發動了偷襲,給美國的珍珠港造成了沉重的傷害。也是因為這些偷襲的成功,使得美國進入了短暫的自顧不暇的階段,日本順利將戰爭延續了下去。
但是好景不長,日本還沒有進一步實現自己「大東亞共榮圈」的設想,美國就找上門來,對日本進行了瘋狂的報復。山本本以為在美國恢復之前本國的軍隊能夠有所作為,但是他沒有想到美國恢復的如此之快,最終造成了日軍的凋敝。
不管怎麼說山本的這次豪賭只能說成功了一半,他確實做出了當時最正確的選擇,但是他也沒有更加精準的確定當時的局勢,因此雖然日本通過偷襲美國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