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我會再次在庫車市停留,雖然只有四個多小時,但足夠自己能在庫車老城轉悠一圈。畢竟以前當記者時經常到庫車採訪,每次我都會去老城走走,哪怕獨自一人,靜靜地在老城街道上漫步,我只想透過時光,感受這座兩千多年古城的脈搏,聆聽它從歲月深處傳來的沉重呼吸聲。
4月11日,天氣還算晴朗,只是空氣中瀰漫著微量的沙塵,這個季節,正逢南疆沙塵暴肆虐之際,難免會出現如此天氣。自去年底庫車由縣改為市,我算是第一次走進庫車市的老城了,從人民路向老城的「龜茲古渡」行進,邊走邊看,內心不由得生出一些莫名的感慨來。
01、龜茲綠洲城郭,誕生人類文化
庫車,古稱龜茲,其地域囊括了東接焉耆、北到天山南麓、西連拜城、溫宿等地,南到阿拉爾市的廣大地區,是西域時期最大的城邦國之一。
行走在庫車老城街頭,望著眼前的情景,感覺猶如走在時空交錯的地帶,這裡是漢唐龜茲故城和明清故城的重疊地段,以庫車河為界,河東岸以龜茲故城為核心區域,河西岸為明清故城核心位置,儘管目睹不到龜茲故城的痕跡,但明清時期的古城牆卻聳立在民居之間,見證著龜茲地域的歷史變遷。
庫車有許多浸染著人類生產、生活氣息的歷史文化遺產,龜茲故城、明清故城、阿恰古城、唐王古城、蘇巴什佛寺遺址等向人們訴說著這些城市昔日的繁榮、輝煌、昌盛,古老的城牆則展示著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表達了歷代先賢在龜茲大地上追求生存和竭力發展的宏大願望。
歷史往往就是這樣,一旦有了人類,隨著城郭的出現,就標誌著庫車歷史文化進入一個新的紀元。特別是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從絲綢之路被鑿通後,漢文化如洶湧波濤由東向西,沿塔裡木盆地蔓延,很快就席捲整個庫車綠洲。
庫車是中西文化交合之地,古羅馬、古印度、波斯和中原等幾種文化首先進行了撞擊,並在撞擊中分流和融合。庫車在文化生態上同樣受到各方面文化的影響,塔克拉瑪幹的大沙漠、塔裡木的綠洲、天山北麓的草原文化都在這裡交匯,並且農耕文明逐步成為主流。
人類需要生存,時代更需要發展,在原始的草原文化與沙漠文化的抗爭中,就不斷地孕育出人工綠洲文化代表物——城郭的產生。有了城郭,那麼就有了人類的文化和文明,也就揭開了人類繁衍生息的序幕。
踏尋這些歷史的足跡,文化遺產的演進為我們指引著前行的道路。庫車古城遺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文化研究價值。這些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凝重之中,自有特殊生命的光芒。
02、厚重的老城,孕育著新生
眼前的庫車老城,確切地說,就是龜茲故城和明清故城。因為它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遺留的產物,如果能展示出其文化內涵,那麼就會無形地帶給庫車豐厚的回報。就像嘉峪關和敦煌一樣,每年實現的經濟效益不可估量。
現在的庫車老城,只感覺有些衰敗,人民路兩邊的人行道坑坑窪窪,不少地磚七零八落,兩旁的古民居有的正在拆遷,有的已被現代的建築所代替,還有些低矮的門面房等待拆遷。看到這種情況,我心裡感到異樣的疼痛,以前的四合院民居早已不見了蹤影,唯有眼前凌亂的景象。
去年5月份,見到庫車市文旅局書記祝鵬時,他告訴我說,庫車老城的改建已完成招投標,將由外地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準備斥巨資打造老城,只是目前資金遲遲不到位,所以老城的改造工作進行比較緩慢。
祝鵬告訴我的只是一個信息,但今天我看見的庫車老城,相比前幾年更顯得滄桑和破敗,甚至我能從它的呼吸中感受一種沉重的無奈。當去過喀什古城後,我多麼希望庫車老城能超越喀什古城,畢竟在阿克蘇工作多年,經常到庫車採訪,內心存在著一種難捨的情愫。
邁著失望的腳步,我一邊行走一邊觀看,發現路邊正在建造新樓房,在庫車河邊的兩岸,有些建築還在施工。站在庫車河橋上,望著這條古老已乾枯的河道,我彷佛聽到了它低沉而又暮老的喘息聲,也許它需要水源的滋潤,需要人類賦予它青春的容顏。
那橋頭搭起的鋼筋水泥建築,我覺得與眼前的景物格格不入,也許時代需要進步和發展,但總不能把歷史的痕跡抹去,更不能把這些代表性的民居徹底拆除。我試圖尋找霍家老總(清代稅收官員)的古民居,但卻被圍欄擋住,無法去看看如今這座古民居的模樣。
因為霍家老總曾經的住所,是整個庫車老城古民居的代表,從外形到內部的建造結構以及室內的裝飾,無不透露出中西文化的結合,畢竟它見證了庫車老城兩百多年的歷史。
正當我憂鬱之間,恰巧遇到了一位社區工作人員,攀談時了解到,庫車老城正忙於拆遷和改造,有的地方會保留原來的樣子,一些沒有價值的老房子會被拆遷和重新改建,僅有的幾處古民居會被修繕和復原,屆時會向世人開放。
聽到這個消息,我鬱悶的心情才稍微好轉,真擔心庫車老城會失去原有的文化氛圍。這時,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場景:街邊的老茶館,老茶客們邊品茶邊回憶著往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在自己的店面裡忙碌著製作銅器、手工刺繡和氈靴;街頭的商販叫賣著商品,偌大的巴扎,擁擠的人群川流不息,毛驢的叫聲此起彼伏……
庫車老城應該是,一派漢唐時期的繁榮景象,融合了新時代發展面貌,繼續向世人展現它昔日的繁盛和喧囂,更呈現出一幅和諧、溫馨、愜意的其樂融融場面。
03、人類的文明與進步,離不開延續和傳承
如今,庫車市境內的蘇巴什佛寺遺址、克孜爾嘎哈烽燧,還有距離很近的克孜爾千佛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點,這標誌著歷史文化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因為,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中,文化未來發展的路向問題,必定會被提到文化日程上來。人類有意識地保護文化遺產的運動將開闢人類歷史進步的新紀元。
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論證,在科學、合理規劃的基礎上適度進行開發,在建章立制的行為下依法採取保護,對這些作為民族文化遺產來說,具有突出意義,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對人類社會文化命運的終極關懷。
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把文化遺產的魅力體現出來並繼承下去,思緒在自然中遊走,遺產的魅力不僅屬於他們那個時代,而且屬於文化史上久遠影響後人的精神財富,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也需要注入後人的心靈。
每一處寶貴的遺產都是人類文明繁華的記憶,記憶本身就是有生命力的。後人所營造的不單純是對歷史文化的珍惜和緬懷,更可貴的是使物質文明的進步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為了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對於一個文化遺產失承的地域,意味著歷史的磨滅和文明的欠缺。文化遺產離開人民的生活,也就離開了其生命的源泉。一個民族文化的喪失,意味著這個民族文明的終結。
每一個角落都可能是追溯文明的歷史見證,通過對文化遺產的探尋,產生對文化命運的思考,進而延續文化生命的年輪。文化遺產不僅屬於歷史和現在,更屬於未來;不僅屬於一個地域,更屬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