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脫離華為日趨明朗,潛在收購方深圳星盟浮現

2021-01-07 和訊科技

榮耀的去留一直是華為內部討論最為激烈的議題,如今,消息更趨明朗。

11月10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榮耀內部多個信源確認,目前榮耀業務已確定收購方案,不久後將從華為剝離。「收購的方向定了,大家也在等最終的消息。」榮耀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有分析認為,華為出售榮耀手機業務對榮耀品牌、供貨商與中國電子業,將會是個多贏局面。一旦榮耀從華為獨立,也有助榮耀手機業務與供貨商增長。

誰來接盤?

作為榮耀的掌舵人,趙明曾於九月中旬在內部否認榮耀將被出售。截至目前,華為官方則未對出售榮耀的傳聞給予回應。

但從天眼查等平臺的查詢信息來看,包括深圳市星盟信息技術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內,由渠道公司組成的陣營將會是榮耀最有可能的收購方。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深圳市星盟信息技術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於2020年10月26日,註冊資本為13.7678億人民幣,其股東構成為6家機構:北京松聯科技有限公司(佔比37.77%)、北京普天太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36.32%)、中國郵電器材集團有限公司(佔比21.79%)、共青城酷桂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佔比2.18%)、天音通信有限公司(佔比1.74%)、深圳市鯤鵬展翼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佔比0.20%)。

據悉,深圳星盟除了執行事務合伙人鯤鵬展翼(GP)以外,其出資人(LP)均為手機國包商或者分銷商、經銷商和代理商。其中,第一大股東北京松聯有限公司是通訊分銷領域的龍頭企業,也是華為、榮耀手機的重要渠道商,背後的實控人何永權擁有多家通訊器材公司。此外,共青城酷桂背後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為深圳愛享投資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由深圳愛施德(002416,股吧)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愛施德也是老牌手機分銷商。

而其他股東北京普天太力、中郵器材、天音控股(000829,股吧)也為國內老牌的手機渠道商。據記者了解,早期為了快速補齊渠道短板,華為選擇的是以平臺商的模式進行分銷。比如,中郵(ND分銷模式)主要負責暢享系列、Nova系列等,像產品的分貨方式、價格層級制定、客戶銷量情況溝通等工作均由中郵負責。而普天太力(FD分銷模式)過去主要負責Mate系列、P系列產品。主要作為廠商的資金物流平臺,廠家把貨源提供給普天太力,普天太力向廠商打款,同時作為總倉庫,向全國各地經銷商發貨,同時會負責高級別客戶的分貨量。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松聯、普天太力、中郵器材三家大股東佔股總和超過95.8%。

但從實際控制人路徑來看,鯤鵬展翼背後是深圳鯤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這也印證了此前曾有傳聞稱榮耀將有國資背景的合資公司收購,初定目標是三年實現上市。

此外,據36氪報導,此次交易價格根據去年榮耀60億元利潤,16倍PE來定,約為1000億人民幣,收購方還包括了神州數碼(000034,股吧)、以及TCL等公司組成的小股東陣營。對照小米的市值,榮耀出售價格可能定在2000億元。而華為消費者業務 COO(營運長)萬飈將入職榮耀,原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將擔任華為消費者業務 COO。

但萬飈一個月前曾對第一財經記者否認了榮耀脫離華為的消息和人事變動的傳言,表示「太離譜」。

截至11月10日收盤,神州數碼尾盤漲停,股價報31.68元/股,成交額23.43億元,神州數碼證券事務代表表示,暫無新的消息可披露,一切以公司公告為準。TCL科技漲3.38%,對傳言未做出回應。

誰是榮耀?

「(如果榮耀脫離華為)相當於是再造一個OPPO、vivo和小米,對於整個供應鏈和渠道商都有好處,團隊也會跟著過去。」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脫胎於華為B2B模式,榮耀從出生起就被視為傳統手機廠商轉型網際網路的方向。

而在華為內部,一直有著「雙品牌」戰略,其中榮耀對標小米主打網際網路模式和年輕人市場,而華為品牌則可放手一搏,向上攻佔高端市場,如P系列和Mate系列。

從2014年12月宣布獨立運作之後,榮耀與小米之間的市場競爭就日趨白熱化。從產品參數到價格定位、從米粉節到榮耀狂歡節、從千元機到中端機型、從國內到海外,雙方同臺對壘的火藥味越來越足。但依託於華為集團的技術平臺,榮耀逐漸在中低端市場站穩腳跟,並在和小米的競爭中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徑。

華為的一名內部員工對記者表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給榮耀高管發過這樣一條簡訊:「榮耀不需要局限於銷售方式,無論是電商還是渠道,怎麼好銷售就怎麼銷售。」言下之意,榮耀應該具有更加獨立的銷售體系,和華為品牌形成雙品牌戰略的同時,也能形成自身的競爭力。

根據華為的「競爭體系」,榮耀擔當的角色更像是內部的「藍軍」部隊,「藍軍」的原意是在軍事模擬對抗演習中專門扮演假想敵的部隊,通過模仿對手的作戰特徵與紅軍(代表正面部隊)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而其主要任務是唱反調,虛擬各種對抗性聲音,模擬各種可能發生的信號,甚至提出一些危言聳聽的警告。通過這樣的自我批判,為公司董事會提供決策建議,從而保證華為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而在華為內部,這樣的紅藍軍競爭案例並不少見。

在成立的六年間,榮耀的銷量也在不斷攀升,在國內線上市場位居第一。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表示,榮耀在華為內部出貨在2019年第一季度也就是實體清單之前能佔到將近一半,當時華為的主要增長來源其實是榮耀品牌。

「但是實體清單之後,因為榮耀在海外的渠道關係不如華為穩固,所以跌的最多的也是榮耀,在2020年第三季度,榮耀佔到華為全球出貨的四分之一左右,在國內佔到三分之一左右。」賈沫對記者說。

榮耀的未來

有傳言稱,此次榮耀新公司提出的補償方案有一次性支付股票全部原價回購、1.7倍19年收入補償、新公司給期權等方案,並提出了三年上市的目標。

但多個榮耀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並未有明確的方案推出。

一位前榮耀員工對記者表示,從華為剝離出來一直是榮耀內部爭議較大的話題,此次獨立不僅僅是外界因素倒推。

上述華為人士對記者表示,榮耀手機業務利潤對於華為來說一直都很可觀,超過及軟給終端的利潤目標值,主要是因為人效比和費效比控制很嚴格,人數一直控制的非常嚴格。從技術和產品力來看,還是非常強大。「關鍵是產品線和研發,過去是內部結算,北研是全力支持榮耀的,西研也有榮耀的低端產品線和家庭產品線,這一塊的處理很關鍵。」

Canalys分析師賈沫則對記者表示,利潤較高主要是榮耀可以得到非常多華為的支持,所以本就可以節省非常多的開銷和成本。而專注於一部分的產品設計以及末端的銷售等。華為低端的的暢享和Y系列依舊佔比很高,也會攤平利潤。

對於榮耀和華為品牌的區分,趙明曾對記者表示,華為鍛造的是全球高端市場的影響力,因為只有高端的手機才能代表這個企業的品牌形象,而榮耀則是華為旗下面向年輕人的定位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榮耀致力於打造屬於年輕人的科技潮品,面向的是年輕人,利用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來發展業務。

從組織結構的角度來說,榮耀更像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團隊執行更像是特種作戰隊。短決策鏈造就了榮耀的高效率和可觀銷量。

但「富二代」出身的榮耀在發展上也有來自於華為平臺的枷鎖,從品牌的調性來說,無法向高端市場「全力以赴」無疑是不可說破的痛點。此外,在先進元器件上,為了保持華為旗艦機的領先,榮耀產品在時間上也需要與其做區隔,這也是內部曾經提出榮耀需要獨立的原因之一。

但從實際控制人路徑來看,鯤鵬展翼背後是深圳鯤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這也印證了此前曾有傳聞稱榮耀將有國資背景的合資公司收購,初定目標是三年實現上市,但收購的前提是榮耀手機能夠(從其他廠商)購買和使用5G晶片。

「只要是不受制裁影響,就是再造一個OPPO、vivo和小米,對於整個供應鏈和渠道商都有好處,團隊也會跟著過去。」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誰是榮耀?

脫胎於華為B2B模式,榮耀從出生起就被視為傳統手機廠商轉型網際網路的方向。

而在華為內部,一直有著「雙品牌」戰略,其中榮耀對標小米主打網際網路模式和年輕人市場,而華為品牌則可放手一搏,向上攻佔高端市場,如P系列和Mate系列。

從2014年12月宣布獨立運作之後,榮耀與小米之間的市場競爭就日趨白熱化。從產品參數到價格定位、從米粉節到榮耀狂歡節、從千元機到中端機型、從國內到海外,雙方同臺對壘的火藥味越來越足。但依託於華為集團的技術平臺,榮耀逐漸在中低端市場站穩腳跟,並在和小米的競爭中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徑。

華為的一名內部員工對記者表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給榮耀高管發過這樣一條簡訊:「榮耀不需要局限於銷售方式,無論是電商還是渠道,怎麼好銷售就怎麼銷售。」言下之意,榮耀應該具有更加獨立的銷售體系,和華為品牌形成雙品牌戰略的同時,也能形成自身的競爭力。

根據華為的「競爭體系」,榮耀擔當的角色更像是內部的「藍軍」部隊,「藍軍」的原意是在軍事模擬對抗演習中專門扮演假想敵的部隊,通過模仿對手的作戰特徵與紅軍(代表正面部隊)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而其主要任務是唱反調,虛擬各種對抗性聲音,模擬各種可能發生的信號,甚至提出一些危言聳聽的警告。通過這樣的自我批判,為公司董事會提供決策建議,從而保證華為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而在華為內部,這樣的紅藍軍競爭案例並不少見。

2008年,華為計劃將子公司華為終端出售給貝恩資本,正是「藍軍」發現了終端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雲計算結合終端的「雲管端」戰略,從而避免了華為「脫手」終端業務。

在成立的六年間,榮耀的銷量也在不斷攀升,在國內線上市場位居第一。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表示,榮耀在華為內部出貨在2019年第一季度也就是實體清單之前能佔到將近一半,當時華為的主要增長來源其實是榮耀品牌。

「但是實體清單之後,因為榮耀在海外的渠道關係不如華為穩固,所以跌的最多的也是榮耀,在2020年第三季度,榮耀佔到華為全球出貨的四分之一左右,在國內佔到三分之一左右。」賈沫對記者說。

榮耀的未來

有傳言稱,此次榮耀新公司提出的補償方案有一次性支付股票全部原價回購、1.7倍19年收入補償、新公司給期權等方案,並提出了三年上市的目標。

但多個榮耀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並未有明確的方案推出。

一位前榮耀員工對記者表示,從華為剝離出來一直是榮耀內部爭議較大的話題,此次獨立不僅僅是外界因素倒推。

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榮耀手機業務利潤對於華為來說一直都很可觀,超過及軟給終端的利潤目標值,主要是因為人效比和費效比控制很嚴格,人數一直控制的非常嚴格。從技術和產品力來看,還是非常強大。「關鍵是產品線和研發,過去是內部結算,北研是全力支持榮耀的,西研也有榮耀的低端產品線和家庭產品線,這一塊的處理很關鍵。」

賈沫則對記者表示,利潤較高主要是榮耀可以得到非常多華為的支持,所以本就可以節省非常多的開銷和成本。而專注於一部分的產品設計以及末端的銷售等。華為低端的的暢享和Y系列依舊佔比很高,也會攤平利潤。

對於榮耀和華為品牌的區分,趙明曾對記者表示,華為鍛造的是全球高端市場的影響力,因為只有高端的手機才能代表這個企業的品牌形象,而榮耀則是華為旗下面向年輕人的定位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榮耀致力於打造屬於年輕人的科技潮品,面向的是年輕人,利用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來發展業務。

從組織結構的角度來說,榮耀更像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團隊執行更像是特種作戰隊。短決策鏈造就了榮耀的高效率和可觀銷量。

但「富二代」出身的榮耀在發展上也有來自於華為平臺的枷鎖,從品牌的調性來說,無法向高端市場「全力以赴」無疑是不可說破的痛點。此外,在先進元器件上,為了保持華為旗艦機的領先,榮耀產品在時間上也需要與其做區隔,這也是內部曾經提出榮耀需要獨立的原因之一。

在目前的這個時間點,郭明錤認為華為出售榮耀手機業務的時機已經成熟。他表示,品牌養成非常不易,榮耀獨立可最大程度地保有此品牌且有助於中國電子業自主可控發展。此外,在華為的體系下,榮耀目前的定位僅是中低端機型,如果獨立則可繼續發展高端機型。

(責任編輯:馬金露 HF120)

相關焦點

  • 天音控股、愛施德籌劃增資星盟信息 涉榮耀資產收購
    天音控股公告,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籤署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目前,星盟信息已經受讓深圳國資協同發展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的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權。此前,公司全資子公司天音通信參與投資(佔出資總額的1.74%)設立了深圳市星盟信息技術合夥企業。
  • 榮耀買家基本敲定:渠道商組合深圳星盟接盤 華為高管留守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榮耀買家基本敲定:渠道商組合深圳星盟接盤,華為高管留守華為榮耀接盤方案即將浮出水面。11月10日,澎湃新聞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華為出售榮耀一事基本敲定,本月晚些時候將正式對外宣布。
  • 天音控股:深圳智信新完成榮耀的全面收購,公司計劃增資星盟信息
    集微網消息(文/Jimmy),天音控股發布公告稱,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公司全資子公司天音通信此前參與投資(佔出資總額的1.74%)設立了深圳市星盟信息技術合夥企業,星盟信息已受讓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權。根據上述情況,公司擬增加全資子公司天音通信在星盟信息的認繳出資額,最終投資額尚未確定。
  • 華為正式出售榮耀,收購方背靠深圳國資委
    11月17日,華為在官網正式發布聲明:在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受到巨大壓力的艱難時刻,為讓榮耀渠道和供應商能夠得以延續,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於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
  • 榮耀收購方曝光:國資控股超九成,國企手機品牌再現
    (記者 陳洲)11月17日《深圳特區報》A3版面上刊發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根據該協議,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收購方,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 華為出售註冊資本3億的「榮耀終端公司」,收購方迎來第三家榮耀
    華為出售榮耀的消息在11月17日官宣,目前正在實施當中,我們可以從相關的股權變更來分析相關的進展,榮耀業務和資產被「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收購,這是榮耀的渠道商自發的一次自救行動。
  • 消息稱華為員工削尖腦袋想去榮耀
    今天一早,多家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隨後,華為發布聲明表示,華為將不佔有榮耀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不過,大家關心的交易金額並沒有披露。
  • 脫離華為後「新榮耀」密集布局線下網絡 供應鏈正與高通接觸
    我十分認可和喜歡中國的移動生態系統所展示出來的具有活力的發展,我們非常期待和榮耀在相關方面開展合作。」高通公司總裁安蒙在驍龍技術峰會上對記者表示,已經開始和榮耀開展一些對話,對未來機會也表示期待。11月17日,多家華為供應鏈企業發布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
  • 華為榮耀真的要出售了,40家關聯收購方發聯合聲明
    2020年11月17日晨,傳言數月「榮耀要出售」的傳言終於落下實錘,由41家關聯收購方在《深圳特區報》上發布聯合聲明,正式對外公告聯合收購華為榮耀,收購後,華為將不再持有榮耀的任何股份。本次收購主體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並非此前傳言的神州數碼,其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
  • 榮耀手機的「新主人」:神秘的黃氏兄弟為何能拿下最大塊的蛋糕?
    而由於兩家公司的實控人為親兄弟,存在關聯關係,黃氏兄弟共拿下星盟信息41.69%股權,將成為榮耀的「新主人」。11月17日,市場熱議的榮耀「單飛」最終落錘,深圳國資將與30餘家代理經銷商成立合資企業以完成對榮耀的收購。25日晚間,愛施德與天音控股同時發布增資公告,而這兩家上市公司的實控人為親兄弟,增資完成後,黃氏兄弟合計將獲得參與合資公司41.69%股權,成為榮耀的「新主人」。
  • 華為「棄車保帥」?榮耀「花落誰家」?
    陸玖財經注意到公司近期股價上漲,主要源自坊間流傳的「華為想要出售榮耀品牌業務,TCL有望成為最終收購方」。潛在收購方眾多但依目前情況分析,傳言未必可信。 畢竟除了TCL,潛在收購方還有小米、百度、阿里等一眾品牌,實力強勁。隨著海思晶片無法生產製造,美國的銷售禁令對華為手機的打擊很大。 以往華為手機一直是雙品牌運作,榮耀主打年輕人市場,直接對標小米、OPPO和VIVO。
  • 趙明疑似回應榮耀華為分家:做自己榮耀的騎士,勇敢追逐夢想的紅日
    11月29日,榮耀總裁趙明轉發了@手機中國的一篇文章,表示 「『做自己榮耀的騎士,勇敢追逐夢想的紅日』,感謝一路支持。我們會一如既往為大家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這是趙明多日來首次回應榮耀脫離華為的事件。
  • 華為委曲求全2600億賣了榮耀,信你就輸了——華為榮耀送別會
    (文末附任正非榮耀送別會全文內容)其實華為剝離榮耀早有傳聞,之前傳聞小米或是vivo有意向收購華為,當時看到這個帖子就覺得不現實,一方面是榮耀體量太大無論是小米或是vivo都沒有實力收購榮耀,另一方面小米或是vivo作為獨立的品牌運作,收購榮耀後,雙方品牌地位都很尷尬。
  • 榮耀法定代表人變為萬飈,註冊資本至30億
    據界面新聞報導,11月17日,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聲明稱,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根據該協議,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收購方,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
  • 華為正式宣布整體出售榮耀 深圳數碼開盤跌停
    11月10日,有消息稱,華為將出售榮耀手機股權,包括品牌、研發能力和供應鏈在內的全部資產。收購方包括神州數碼、三家國資機構,以及TCL等公司組成的小股東陣營。受此消息刺激,神州數碼當日漲停,收報31.68元,成交23.4億元。此後的兩個交易日,該股亦連續大漲,三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33%。13日則以跌停報收,14日再度跌2.67%。
  • 華為賣榮耀值0.5個小米?數千員工過渡期「干係」豈易剪斷
    今天一早,多家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隨後,華為發布聲明表示,華為將不佔有榮耀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
  • 榮耀出售方案落定:救了自己 也救華為
    11月17日,深圳市智信新(以下簡稱「深圳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聲明稱,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根據該協議,深圳智信新作為收購方,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據記者了解,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餘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
  • 華為出售榮耀,方案公布
    11月17日上午,《深圳特區報》上刊登一則相關方的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深圳智信」)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根據該協議,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收購方,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 說好的牽頭收購榮耀 神州數碼卻根本沒上名單 股價封死...
    說好的牽頭收購榮耀呢?神州數碼開盤一字跌停,封單高達22萬手,今日華為發表聲明,將出售榮耀不再持有股份,但收購方並沒有出現此前傳聞的神州數碼。榮耀出售方案出爐 神州數碼、TCL黃粱一夢?今日早間,30家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餘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
  • 這家深圳公司要買華為榮耀,10月才成立,背後三家股東身份...
    這位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由多家渠道商組成的合夥企業將是接盤方之一,可能還有產業鏈企業,將會有多位華為管理層空降至新公司,華為消費者業務營運長萬飈、榮耀總裁趙明、華為產品線副總裁方飛有很大可能出現在新公司的管理團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