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一個青年被「收容所」的工作人員暴打慘死異鄉。
3個月後,國務院宣布廢止已存在20餘年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同時公布施行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這個慘死的青年叫孫志剛,因缺少暫住證,被警察送至廣州市「三無」人員(即無身份證、無暫居證、無用工證明的外來人員)收容遣送中轉站收容。而後被人打死。
從「遣送辦法」到「救助辦法」,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權的肯定。一個青年的「死」,引起了法治中國建設的「覺醒」……
2016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出爐
4月2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電視臺聯合公布2016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評選結果,聶樹斌被宣判無罪案、「快播」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白恩培受賄被判終身監禁案等十大案件入選。
本次評選活動,最高人民法院各審判業務庭和各高級人民法院經過層層篩選,從全國法院2016年生效的1670多萬案件中,分別報送了90餘個影響較大、對推動法治進程意義較大的候選案件。
記者了解到,本次十大案件的評選,主要根據網民投票多原則,專家評審評價高、投票多原則,案件審判對推動法治進程具有重大影響、積極作用原則,案件類別比例適當平衡原則等原則和相關評審標準,對案件進行綜合評定。
經過初評、投票、複評等嚴格的評比程序,下列案件入選「2016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
——聶樹斌被宣判無罪案
——快播「快播」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
——白恩培受賄被判終身監禁案
——邱少雲烈士人格權糾紛案
——福喜公司「過期劣質肉」案
——「加百利(ArchangelosGabriel)」油輪南海救助案
——天津瑞海公司爆炸案
——「喬丹」「QIAODAN」商標行政糾紛案件
——造紙公司偷排汙水公益訴訟案
——汽車買賣「退一賠三」維權案
3月1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所作的最高法工作報告。
最高法首次在兩會工作報告的附件中以二維碼的形式嵌入庭審視頻,去年備受公眾關注的聶樹斌案位列其中。
聶樹斌案:用生命換取公平正義的威嚴
聶樹斌案是社會高度關注案件,也是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立案提審並糾正的唯一一起刑事再審案件。
最高法指出,這是典型的疑罪從無案件,充分彰顯了對人權司法保障的高度重視,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在司法領域的具體貫徹;是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工作目標的有效落實,充分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實際成效。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對原審被告人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姦婦女再審案公開宣判,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聶樹斌無罪。
圖為聶樹斌母親張煥枝。(來源:新華社)
該案入選理由還包括:該案的再審改判,是證據裁判、疑罪從無等法律原則的堅定實踐,是健全完善冤假錯案防範、糾正機制的重要成果,有力踐行了黨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一貫方針;是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的具體落實,是社會進步、法治昌明、司法公正的生動體現,必將在全社會產生信仰法治、信賴司法的正能量。
「快播案」:網際網路絕非是法律「漏網之魚」
2016年9月13日北京市海澱區法院對被告單位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被告人王欣、吳銘、張克東、牛文舉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一案進行公開宣判。
CEO王欣獲刑三年六個月,快播公司判處罰金一千萬元。(來源:中國法院網)
「快播」案是2016年廣受社會關注的刑事案件之一,尤其受到眾多網際網路企業和廣大網民的關注。
具體而言,「快播」案是網際網路時代產生的新類型刑事案件,從證據收集、審查認定到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適用,均涉及到不少新的法律問題。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如何看待快播軟體的平臺作用及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相關被告人及其辯護人一度提出,快播公司提供的是技術服務,不是專門發布淫穢視頻的工具,基於技術中立原則,快播公司不應為網絡用戶傳播淫穢物品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法院審判對此作了依法回應。
最高法在入選理由中寫道,「該案的依法判決,有利於網際網路秩序的建立完善。同時昭示,網際網路創新也應當遵守法律的規定,不能無原則地突破法律的底線。」
推動中國法制進程 依法治國要抓住「關鍵少數」
1997年,「依法治國」首次出現在十五大政府報告中,成為新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一個新裡程碑。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戰略部署。這是中國共產黨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各級領導幹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學法、用法、懂法」,這些表面看似生疏的字眼,正在推動中國法制進程中「活」起來。
完善政協監督 可參與、不幹預
在科學立法的溝通與協商中發揮作用。從目前的情況看,可以從三個層面發揮作用:第一,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第二,通過與法制部門的溝通協調,在政府立法工作方面發揮作用;第三,通過有效的機制,加強對人大立法工作的支持。
在依法行政的建言與監督中發揮作用。對政府工作,政協既有建言獻策之職,也有民主監督之責。相比較而言,現在建言獻策是我們的長項,民主監督是我們的「短板」。政協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認真履行職能,加強對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工作的民主監督。
在公正司法的參與與維護中發揮作用。政協組織對公正司法問題可概括為一句話:可以參與、不幹預。司法公正不可能脫離於社會公正而獨立存在,包括政協委員在內的人民參與是司法正當性和公正性的必然要求。參與是通過人民陪審員等多種形式來實現的。同時,政協委員要自覺維護司法公正,最重要的是不幹預具體案件,不能用政協委員身份和職務去影響辦案。
——吉林省政協主席 黃燕明
依法完善監督體系,健全質詢、問責、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相互之間的銜接,形成監督的合力。始終堅定規則意識、程序意識、利益平衡意識,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與公權力行使相關的事項中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義。通過黨員幹部帶頭遵守法律、執行法律,引領人民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全國上下共同努力,加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
——全國政協委員 鞏富文
善其事——提高宣傳水平,傳播司法公信。目前來看,我們宣傳工作所發揮的作用,與人們對司法活動的知情與參與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法律的神聖與權威,司法的公信與尊嚴,都需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宣傳,讓社會感知,讓更多的人了解,進而有效減少犯罪率。
優其才——強化隊伍培養,促進人才成長。海瑞曾說過,「天下之事,圖之固貴於有其法,而尤在於得其人」。司法人才的養成從來都是法治工作的根本。希望加強優秀司法人才隊伍建設,尤其要把讓優秀青年專業人才留在司法隊伍中作為一件大事來對待。
利其器——抓住科技發展機遇,推進案例信息化進程。公正司法需要案例信息化。如何抓住網際網路發展和科技創新先機,運用「網際網路+」思維,依靠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化手段,對海量裁判案例進行識別、分析和整理、歸類,進而指導審判實踐,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也是當前司法建設的題中之意。(胡俊)
——全國政協委員 黃紫玉(臺籍)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政協報等
相關閱讀:
4·19講話一周年:網絡安全 從你我開始
垃圾分類從鼓勵到強制 重拳出擊「中國式」垃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