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聊了聊我的朋友租房結婚的事,租房的時候,在三四線城市一個小兩居不足700元,多則900元用不了,他們現在買了房子什麼情況?
每月,雖然不用還貸,但是答應人家三年還完餘款,每年折合10萬元,每月折合8000多,他們若是不努力,怎麼還呢?
都是逼出來的,現在呢,他們家汽車服務公司做的還不錯,至少是決定勒緊褲腰帶,也要還人家每年的10萬房款
若是貸款呢?
30萬,還款20年計算,每月還款多少,在2000元以上,這是三四線城市。
一二線城市,算過沒有,差距可能是10倍之多,在北京購房,均價6萬以上每平米,只要是地鐵近一點,就不止這個價,80平米的房子500萬,這是最少的,不是好地段,沒地鐵,貸款350萬,月換多少?
想一想五環以外的土地拍賣出樓面價30000以上每平米,實際售價是多少,折合還款每月又是多少,買了這樣的房子,基本最少都要還20000以上的房貸?
五環以外啊,是比四環多一環,的那個地各方?
租房呢,80平米的房子,每月租金是多少,五棵松附近2500的房子多得是,公寓呢,可能更低?
在這裡,樂福居小編告訴每個朋友,租房有時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歸宿。
首先: 看房價高不高,要考慮三個因素。
一個是租售比,二個是人均收入和房價之間的比例, 三個就是造價佔據房子的整體比例是多少?
這三個因素,或者這三個指標來衡量中國的房價,都是很高的。
我們十年的工資買不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說明我們的收入低呢,還是說明房價高呢,還還是說明產業結構調整不均勻呢?
房子開發造價只佔據房價的很少比例,不到一半,開發商的利潤是100%甚至以上。
租售比,更不用說了,租金和房價的比例是,1:250是最正常的,也就是說買一套住宅,250個月收回成本,說明這個房價個租金比例最正常,也說明房地擦汗呢沒有泡沫。
現在的租售比是多少?
北上廣深1:1000都有可能,三四線城市呢,1:350以上,都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房價高,租售比不成比例,買房的人多,自然租房的人就少,說明新房的開發銷售面積過大,房地產調控政策,趨向於不理性化。
其次:房地產是支柱產業。
支柱產業的意義是什麼,那就是大多數的政府要從地產稅費和土地銷售中,抽取重要的一環。
從1998年房地產政策落地開始,把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那一刻起,我們60%的GDP和房地產有關,銀行60%的貸款和房地產有關,地方政府的收入60%和房地產有關。
房地產一旦倒塌,目前看,那是一種災難,所以政府拼命的救市,釋放寬鬆貨幣政策。
所以:租房可以長期考慮。
一線城市真的適合租房,不適合買房,若是真的必須買房,也好量力而行,從租售比角度看,真的是太合適了。
如果可以接受長期租房,並且自己有安全投資穩定增值的能力,眼下買房的性價比並不好;
因為房租眼下跟房價比,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