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張珍貴老照片還原廈門老照相館舊日繁華(圖)

2020-12-12 閩南網

  ■當年的照相館,代表時尚,記錄時代風貌

  ■當年的攝影術,就地取材,手工給照片上色

  ■當年的廈門人,緊跟流行,把拍照當成大事

西式婚禮。

小腳婦人。

  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會將現在的你帶回過去的歲月。廈門的老照相館有一段豐富的歷史,拍攝的照片中,有清末的外國官員、中國商人,也有民國時期的小腳女人、西化家庭。這些老照片的下方,標明一個個如今已陌生的名字:美璋照相館、宜芳影相鋪、東山照相館、標準照相館……

  記者通過我市攝影愛好者提供的一組老照片,為您還原廈門老照相館的舊日繁華。

  【那些老廈門】

  有西式新人 也有小腳貴婦

  近五十張老照片裡,有年輕人、老人、孩子——他們來到照相館,精心打扮,讓這個神奇的機器將瞬間定格。在早期照相機還不普及的時候,多數老照片都來自照相館。美麗的姑娘身著西式婚紗,與丈夫嚴肅地在鏡頭前留下新婚照,旁邊還有小花童;一群孩子緊張地注視著鏡頭,有的穿著傳統的中式大褂,戴著瓜皮帽,有的則穿上了西裝。一位老太太表情肅穆,面向鏡頭正襟危坐,精緻服裝下的一雙小腳,隱隱透露著她的出身和經歷。

  「送給陳有才同志留念——郭妙女母子。1947年4月27日。」翻過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可以看到一個叫做郭妙女的女子寫下的贈言。那一天,她帶著三個孩子來到照相館,鄭重其事地拍照。

  1956年,一個胖嘟嘟的孩子在照相館留影,照片上面寫著「鷺悅百天紀念」——這個孩子,如今不知在哪裡?

  【那些照相館】

  宜芳影相鋪 或是廈門首家

  我市資深媒體人、人文學者高振碧為本報提供了一張1880年的珍貴老照片,「這張照片來自廈門最早的照相館——『宜芳影相鋪』。」

  照片上,一位中國商人端坐在椅子上。雖然照片已有些模糊,但輪廓清晰可見,還留有畫師上的彩色顏料,「這可能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廈門照相館最早的一張照片。」高振碧說。

  廈門的照相館曾經究竟有多少家?高振碧近些年一直致力於老照片以及照相館的研究,他認為:「有據可查,民國時期位於島內的照相館不少於八十家。」而這一數量,在當年可謂興盛。

  正因如此,這些照相館給當年的市民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去照相館拍照也一度成為廈門人的時尚。可惜的是,隨著2012年8月 「鷺島彩色照相館」的關閉,廈門最後一家知名國有照相館也成為歷史,消逝在人們的記憶中。

  【那些老技術】

  蛋清做黏合 水彩顏料上色

  基本上,1900年前,照相館工作人員在洗照片前都得準備雞蛋。原來,蛋清是一種黏合劑。「當時的照片,俗稱為蛋白照片。」高振碧說,由於當年沒有膠水,要想讓照片洗出來,就要先把感光液塗在感光紙上再進行陰乾、曝光等程序,蛋清因為透明、有粘性,被選為感光液與感光紙之間的黏合劑。不過,這樣的照片也有一個缺點,就是洗出來會微微發黃,成像影調也沒有那麼豐富。

  那麼,在清末如果想擁有一張彩色相片,是不是痴心妄想呢?高振碧告訴記者,雖然照片是黑白底色,但想要變成彩色,還可以畫——只要出得起錢,當年的潮人一樣可以擁有彩色照片,畫師們會用礦物質的水彩顏料給照片精心上色,讓每張照片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彩色效果。

  1900年後,「銀鹽技術」成為大部分照相館的首選,此時已有專業黏合劑代替蛋清,用水銀和硫酸鹽等化學品調配的感光液使照片的成像影調更豐富,經久不褪色。

相關焦點

  • 濟南老照相館經營近百年 傳統攝影藝術難覓接班人
    具有年代感的深紅色樓梯通向二樓,樓梯一側懸掛著黑白老照片,講述著照相館的歷史變遷。照相館二樓擺放的老式相機等攝影器材與這座老建築相得益彰。23日,走進皇宮照相館,個人寫真照、兒童生日照等不同類型的照片在櫥柜上整齊擺放。 趙曉 攝  據該照相館經理劉建華介紹,皇宮照相館於1932年開業,創始人為濟南歷城人張鴻文,是濟南現存最老、保存最為完整的照相館。
  • 美傳教醫生攝清末民初珍貴老照片現身網絡(圖)
    美傳教醫生攝清末民初珍貴老照片現身網絡(圖) 2008年04月21日 18: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而這些照片正是當地人士苦苦尋覓多年未果的珍貴資料。其中陽江照片四十八張,廣州等地照片二十三張,未標註地點的照片六十三張,均未標註拍攝日期。圖為清末陽江官員照片。
  • 「西洋鏡」系列套裝出版:收錄2000張珍貴老照片,50萬文字的海外...
    西洋鏡系列套裝西方一流專家、記者親歷中國的原始資料2000張珍貴老照片+50萬文字 叢書信息「西洋鏡」系列套裝共包含 「西洋鏡」系列叢書第四輯到第九輯,均是西方一流專家、記者親歷中國的原始資料,共收錄2000張珍貴老照片,50萬文字,是一部極具收藏與研究價值的海外圖文史料。
  • 老照相館和老照片見證的女性之美
    那些曾經見證社會變遷、家庭興衰的老牌照相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隱藏在老照片背後的故事任等待著挖掘和玩味。衢縣照相館1956年初,全國範圍掀起社會主義改造高潮,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衢縣照相館,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的。
  • 還記得杭州老照相館「二我軒」?我們正在尋找它
    沒多久,我們就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留言中提到的「二我軒」,在文中有講到兩句:這是創建於清光緒年間的一家杭州老字號照相館,曾在1910年拍攝了一組48幅照片集結成冊,送南洋勸業會展覽,獲得當年的攝影類展品金獎。
  • 最早的廈門全景照:攝於1936年 由9張照片拼接而成
    全景照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 記者 林曉雲 圖/紫日提供)日光巖是鼓浪嶼的制高點,也是眺望廈鼓全景的最佳地點。近日,老照片收藏者紫日向本報記者展示了一幅從日光巖拍攝的360度廈門全景照片,拍攝時間是1936年。
  • 廈門中山路邊上,「美璋影像館」帶你走進鷺島百年時光,太復古!
    國慶長假的廈門,又迎來了旅遊高峰,中山路可以說是人人人人,可以用「寸步難行」來形容。那麼你知道百年前的中山路、廈門是什麼樣的呢?在中山路邊上的「八閩特色美食廣場」內,居然藏著一家「老照相館」,將百年老廈門的回憶藏了進去。
  • 鼓屏路老照相館見證時代變遷 搬四次舊味十足
    在過去,逢年過節,一家人除了吃飯糰聚,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照相館了。 最近,市民陳先生無意中發現了一家位於鼓屏路上的照相館,進去後才發現,自己兒時曾在裡面拍過照的。馬賽克瓷磚,軍綠色老式吊扇,陳舊的木框鏡子,墊腳木,昏暗的小暗房,裡面的結構擺設居然都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他把這一信息發布到微博上,瞬時打開了人們對福州老照相館的回憶。
  • 百年老照相館沉浮故事 見證平陽的世紀歷史變遷
    隨著這張照片在網絡走紅,不少網友開始關注照片的拍攝者「平陽兄弟照相館」。從上世紀20年代到如今,這家百年老照相館見證了平陽一個多世紀的歷史變遷,而它的沉浮故事也在溫都的尋訪中逐漸清晰。那時候拍照是件大事大家都穿最好的衣服日前,今年83歲的兄弟照相館後人陳玉仙,在家翻看著舊相冊。
  • 秦皇島:感悟歷史山海關老照片展開展(圖)
    10月15日,山海關老照片展開展。圖為開展儀式現場。記者宋柏松攝河北新聞網10月15日訊(記者宋柏松)今天,山海關老照片展在國家方志館秦皇島分館開展。國家方志館秦皇島分館前身為秦皇島市方志館,坐落於山海關古城東大街,2012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是河北省第一家方志館。秦皇島市方志館2013年11月獲批「國家方志館秦皇島分館」,成為國家方志館在全國設立的第一家分館。
  • 5張珍貴老照片:圖一是70年代的香港碼頭,圖四是臺灣學生在軍訓
    5張珍貴老照片:圖一是70年代的香港碼頭,圖四是臺灣學生在軍訓 歷史珍貴老照片:這一張是70年代的香港碼頭舊照,那個時候的香港雖然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但貧富差距也比較大。
  • 濟南有家百年老照相館,流傳幾代人的相片記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 實習生 董一揚在濟南市經三路上,有一家百年皇宮照相館,在商埠區眾多老建築中,它建造風格獨特,攝影技術也保留著許多傳統,拍出每個人的故事,這家老照相館一直遵循這一理念,延續著百年老店的生命力。
  • 浦安修珍貴老照片:第一張美麗動人,第三張與彭德懷的合影!
    ——餘秋雨 浦安修珍貴老照片,第一張美麗動人,第三張與彭德懷的合影 圖為浦安修年輕時的珍貴老照片,真的太漂亮了,與藍蘋、劉志蘭、葉靜宜就成了1938年版「延安四大美女」。
  • 廈門一老人用鏡頭記錄廈門巨變 老照片裝了好幾箱
    1966年初任廈門水警區新聞幹事直至1986年底。1981年至1986年,先後為鄧小平、鄧穎超、李先念等來廈視察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拍照片寫報導,留下了許多珍貴史料。也曾為丁玲、魏巍等作家拍攝新聞照片。從2010年開始,先後在《廈門日報》城市副刊發稿40篇。
  • 尋找廈門舊日的「華爾街」
    五口通商後,廈門門戶大開。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促進了廈門的經濟。隨後,鼓浪嶼被淪為公共租界,成立工部局。有了洋人的介入,廈門局勢相對穩定,也給予了投資者、商人信心。廈門逐漸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港口,西方商人紛紛開通了到廈門的航線,刺激了華商的效仿。恰逢東南亞經濟危機,大批華僑返廈投資,加上銀元的回漲,對廈門而言,是一個難得的契機。
  • 杭州老照相館成「網紅」 店主細數潮流之變
    【解說】近日,浙江杭州的三墩老照相館因其懷舊風格受到網民關注,並吸引許多遊客前去打卡留念。12月10日,記者來到這家照相館時,照相館負責人周泉虎正在為附近學校的學生拍攝證件照。  周泉虎對記者說,自己從25歲便到店內做學徒,他是這家店的第三個老闆。周泉虎介紹,七十年代剛到店裡時,拍照片還只小部分的人能夠消費得起。
  • 還原「張庫大道」百年繁華 韓棟搭檔徐梵溪《塞上風雲記》今晚開播
    由韓棟、徐梵溪領銜主演的年代傳奇勵志劇《塞上風雲記》將於今晚登陸東方影視頻道,該劇重現了張庫大道從清代晚期到民國初期的發展歷程,講述了以呂俊傑(韓棟飾)為代表的儒商在困境中如何堅守商道的傳奇故事。圖說:韓棟飾演呂俊傑 官方圖此次在新劇《塞上風雲記》中,韓棟飾演一代巨賈呂俊傑,他感慨道:「這個角色跨越了42年的時間,從一個紈絝子弟經歷重重磨難成長為一名心懷家國的商界傳奇。角色前後的巨大反差,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非常珍貴的演藝經歷。」劇中,徐梵溪扮演一位不甘深居宅門相夫教子的少奶奶孫鵲喜。
  • 老照片:1978-1979年,14張珍貴老照片重現七十年代末的中國
    圖:長城的一角,可以看到上面有不少遊客。圖:一處景區湖面上的遊船。 老照片:1978-1979年,14張珍貴老照片重現七十年代末的中國圖:景區裡擠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圖:馬路上的行人,當時的汽車還很少,主要以自行車為主。
  • 珍貴老照片:這4張二戰時期老照片,每一張都代表一個著名的事件
    珍貴老照片:這4張二戰時期老照片,每一張都代表一個著名的事件 1.圖為諾曼第登陸日,拍攝於1944年,作者是羅伯特-卡帕,圖中是一個年輕的士兵,他花了大概半個小時才到達諾曼第海岸。這張照片代表的是著名的諾曼第戰役。
  • 還原晚清大將軍真實形象,將軍身披鎧甲,圖七為袁世凱年輕老照片
    還原晚清大將軍真實形象,將軍身披鎧甲,圖七為袁世凱年輕老照片清朝晚期已經有了各種西洋的新鮮物品,諸如照相機就出現了,當時的西洋人和少數中國貴族可以使用相機留下珍貴的老照片,這些可以更加全面的還原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