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美在介紹玉龍雪山的時候曾提到,玉龍雪山是納西族「民族之神」三多神的化身,三多神是誰,他的來歷如何?現在,就讓小美來帶大家了解一下三多神的前生今世。
三多神是誰?
三多是大多數地區的納西族都信仰的民族保護神,又稱為「阿普三多」,意為「祖先(或爺爺)三多」。相傳他屬羊,是個戰神。納西人自稱「納西三多若」,意思是「納西是三多的兒子」。
三多神也是玉龍雪山的山神與化身,世世代代的納西人都對三多這個雪山之神、民族之魂頂禮膜拜。納西人供奉象徵三多的白石的神廟,就在玉龍雪山山麓白沙鎮玉龍村村頭。三多神神像是一位騎著白色駿馬、身穿白盔白甲、手持白色利矛,英勇颯爽的武將。
▲白袍白馬的三多神 圖/楊福泉
為何以白石象徵三多?為何三多神渾身雪白?這和一個神奇的故事有關。
靈異白石
古時候,玉龍雪山下的一個村子裡,有個力大無窮的納西獵人,名叫阿布嘎丁。有一天,他牽著狗到玉龍雪山上打獵,突然發現了一隻如白雪一樣晶瑩燦爛的白鹿,他急忙張弓搭箭射這隻白鹿,但白鹿倏然消失。而剛才白鹿出現之處,橫臥著一塊雪白的大石,他用手推了一下,這塊大白石竟然動了起來。
他看到這個石頭很神奇,便將它背回來。開始時,這石頭竟然輕飄飄的,當他背到雪山半山腰時,放下石頭歇息了一會,然後想把石頭背上再走,但此時這塊白石變得重如山。
阿布嘎丁意識到這是塊靈異的石頭,便拿出身上帶的乾糧供奉在石頭前,跪拜禱告說:「神石!神石!這裡不是你呆的地方,請讓我繼續背你走吧。」於是白石又變得很輕。
阿布嘎丁將它背到一個地方,也就是後來建蓋了三多廟的那個地方時,這白石又變得重如山,而且再也不變輕了。
這件事驚動了納西酋長,納西酋長便命令在這裡建蓋一座神房,然後把這塊白石供奉在神房裡。
▲造型獨特的下虎跳峽大具鄉石砌「三多」神廟 圖/楊福泉
白色武將
從這以後,每逢納西族與敵人戰鬥時,總是會有一個面如白雪,目如閃電,身著白盔白甲,騎白馬、持白矛的武將出現,幫助納西士兵戰勝敵人,將敵人擊敗後又倏然消逝。這個神秘的武將曾託夢給納西酋長,說他的名字叫三多(sai ddo)。
從此,納西酋長(即明代木氏土司的祖先)統治的王國在這個神 的幫助下變得日益強盛起來。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那個將白石背下來的獵人阿布嘎丁,就在白石神三多像的一旁也塑了他和他的獵狗的像。
關於三多神的來歷,民間還有種傳說,說他是從北方來的。我20世紀90年代在納西東巴教聖地中甸(中甸縣從2002年起稱為香格裡拉縣,2014年改為香格裡拉市)三壩納西族鄉白地村,聽當地老東巴和志本講,三多神最初是從北方下來,首先來到白地,後來他去了有大雪山的麗江。這可能與歷史上納西先民的遷徙路程密切相關。
▲納西先民自甘青河湟地區出發後,當是沿多條路線遷徙的。經過了漫漫遷徙之路,納西族最後在玉龍雪山腳下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定居下來。圖為玉龍雪山藍月谷 圖/視覺中國
從種種民間傳說看,三多神有可能是由古代納西人的一個部落首領逐漸衍變而成的神 。民間相傳玉龍雪山山神三多有一個藏族的妻子和一個白族的妻子,從中也可以看出這種從神山信仰中折射出來的納西族和藏族、白族之間密切的歷史關係。納西族的創世神話《崇搬圖》中說納西、藏、白三族是一對父母所生的三兄弟,藏族是老大,納西是老二,白族是老三,這也可以對照起來看這三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中形成的那種密切關係。
▲東巴經《崇搬圖》(《人類遷徙的來歷》,又意譯為《創世記》)封面,圖中可見表示納西遠祖崇仁利恩在遷徙中的圖畫象形文字 圖/楊福泉
至於三多神為何渾身皆白,這和納西族自古尚白有關。在納西族人看來,神靈為白色,代表著真、實、善、美、淨,他們的民族神三多神,自然也就是白色的了。
為三多神慶生
納西民族神和玉龍雪山山神三多有自己的生日,相傳為每年的農曆二月八日。這一天,各地納西人都要祭拜他。從1987年起,每年的農曆二月八日成為法定的納西族民族節日——「三多節」。迄今,三多節成為各地納西族民間最盛大的節日。
▲三多節上的祭祀儀式 圖/李德靜
每年這一天,各個鄉鎮的納西人就絡繹不絕地來「三多國」(北嶽廟)朝拜三多神,三多廟內外人山人海,香菸繚繞。此時又是離此不遠的玉峰寺內萬朵山茶花盛開之時,人們賞花對歌,呈現一派歌潮花海的景象。
▲納西人與藏族、白族民眾一起歡度三多節 圖/楊福泉
邊遠地區的納西人來不了三多國,但各個村寨都有三多廟,農曆二月八日這天,各地村民就在當地祭祀三多神。
文/楊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