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上線一個月,全市網上查詢申請量多達58515次,其中權利人查詢17193次,任何人查詢40979次,利害關係人查詢343次。」今天上午,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公布了上述數據。
據了解,今年3月20日,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出臺了《北京市不動產登記信息網上查詢規則》,並於當日開通了網際網路網上查詢服務,查詢申請人不用親自到各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在家上網就可以查詢到不動產登記的信息,方便省時又省力,在有效提升不動產登記領域辦事效率的同時,極大的方便了群眾和金融機構的查詢需求。
全市網上查詢申請量58515次
「系統上線一個月,全市網上查詢申請量多達58515次,其中權利人查詢17193次,任何人查詢40979次,利害關係人查詢343次。」
權利人查詢多是查詢本人名下在全市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用以證明個人名下不動產情況。權利人在銀行申辦貸款或到公證機構辦理涉及房產的公證事項時,也可以通過該系統直接查詢個人不動產狀況,金融機構、公證機構等部門直接利用該查詢結果作為業務辦理依據,簡化了業務辦理流程。使用任何人查詢的涉及用途較廣,滿足了查詢申請人在買賣、租賃、抵押等方面前期了解情況的需求,其中金融機構查詢2700餘次,大大減少了查詢申請人往返查詢窗口的時間,提高了查詢工作的效率。
助力金融機構簡化流程
查詢系統上線後,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部門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風險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了這個新系統,銀行作為抵押權人可以更為高效便捷地獲取真實準確的不動產登記信息,比如抵押登記、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等不動產登記信息,有效降低銀行信貸風險;市銀保監局及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也肯定了該系統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此前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申請人首先要準備好房產證、權利證明等材料到各區不動產登記大廳領號排隊,在檔案查詢窗口提出申請,並經過材料審核、登記資料查詢、結果列印和人工蓋章等環節,程序相對複雜繁瑣。去年全年,全市不動產登記大廳查詢窗口共計接待38萬人次的查詢。現在查詢人只需動動滑鼠即可完成相關查詢,查詢結果加蓋電子印章並可直接列印,十分便捷。真正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實名認證保信息安全
為確保信息安全,保護權利人的隱私,查詢系統對查詢主體進行了分權限管理,將查詢主體分為權利人、任何人和利害關係人,明確了各類主體的查詢範圍、查詢權限及具體要求:權利人查詢本人不動產登記信息的,通過人臉識別進行實名認證,同時綁定本人手機號,通過多種方式保證查詢申請人信息安全,權利人可通過本人姓名或名稱、公民身份證號碼或者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特定主體身份信息,查詢到名下所有不動產的詳細信息;任何人提供不動產具體坐落位置或不動產權屬證書號或不動產單元號等準確的檢索方式,來查詢不動產的自然狀況信息及權利限制狀況等信息;不動產利害關係人查詢需網上預審利害關係的證明材料,預審通過後持上傳材料原件到不動產所在區的不動產登記中心領取查詢結果。通過上述權限管理手段,即保護了不動產信息的安全,也使各單位、各企業和廣大群眾體會到了「網際網路+不動產登記」帶來的高效和便利。
深化改革不止步
上個月,自然資源部、中國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加強便民利企服務合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42號),決定互設不動產抵押登記和抵押貸款服務點,協同貸款審批、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與不動產抵押登記。目前本市不動產登記機構正在與金融機構研究,探索優化不動產辦理抵押登記程序,縮短辦理時限,一方面提升金融風險防範能力,支持金融業更加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提升不動產登記申請人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李海霞 編輯 馮瑞
流程編輯 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