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8月23日電題:義工高松傑:清潔香港的人
新華社記者郜婕 朱玉
義工高松傑人稱「高Sir」,在香港頗有名氣。用他自己的話說,「上街個個都認識我,尤其是對方的人」。
所謂「對方的人」,通常通過社交軟體各「起底群」認識高松傑。「修例風波」以來,僅在即時通信軟體「電報」裡就活躍著二十來個這樣的群,每個群平均有六七萬成員。
「我做的是正事。他們越是欺負、抹黑我,我越要堅持做。」
高松傑口中的「正事」,包括每周末都進行、已經堅持了整整一年的「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去年8月中旬,他發起第一次社區清潔活動,與5名義工朋友一起在深水埗清理非法張貼反中亂港文宣的「連儂牆」。那天大雨滂沱,他們堅持按原計劃行動,並把照片和視頻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網友關注。
高松傑發起這項活動是出於義憤。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仔」,他不願看到原本文明美麗的城市到處張貼煽動暴力、散播謠言、誣衊政府、抹黑警察的文宣。
高松傑說,那些文宣內容不正確,散播仇恨,讓街坊看見會帶來很負面的感覺,還會教壞小朋友,也讓遊客覺得香港烏煙瘴氣。「我很氣憤。為什麼香港會變成這樣?」
隨著清潔活動的照片和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高松傑發現,很多人與他有著同樣的義憤,越來越多人留言表示想要加入。這一活動發展成每逢周末都進行,參與者從最初的6人逐漸增加至超過600人,下至五六歲、上至七八十歲,從事各行各業,還有幾名在香港工作生活的外國人。
越來越多人關注,也讓這項活動成為暴徒攻擊的目標。高松傑記得,最厲害的時候,「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的「臉書」主頁下每天有數千乃至上萬條留言攻擊。
像高松傑這樣高調反對暴亂的人,幾乎每周都會在「起底群」裡被惡意透露個人資料、抹黑惡搞。
去年9月至11月對他「起底」最嚴重的時候,有人用他的個人資料訂酒店、叫外賣、申請貸款、登記捐獻器官,打電話騷擾他的家人、同事,甚至恐嚇他「小心過不了明天」、在電話裡跟他說「這是你最後一個中秋節啦」……
被「起底」惡搞多了,高松傑竟慢慢習慣了,選擇不理會,因為他發現,那些針對他的人,「最怕的是你不理他。你理直氣壯,他就沒辦法了」。
為了避免清潔活動受暴徒幹擾,確保義工安全,他們不會公開預告活動,只會在事後將視頻上傳到社交媒體。清潔活動通常選擇天蒙蒙亮時,以「快閃」形式進行。高松傑稱之為「破曉行動」。
他介紹,每次行動前都要仔細評估所需人力和時間,據此招募合適數量的義工。他們試過一次出動300人清理大埔一條貼滿非法文宣的「連儂隧道」,但更多時候以數人、數十人的小隊行動,爭取在十幾分鐘乃至幾分鐘內完成一個地點的清理。這樣,即使被黑暴分子發現,之後叫了大批人來,清理活動已經結束,清潔人員已就地而散。
「我們不希望有爭拗或暴力場面發生。」他說,他們去年11月在九龍塘清理堵路的雜物時,曾遭遇數十名投擲磚頭和汽油彈的學生挑釁。情緒都十分激動的雙方在橋上相遇並對峙,各有六七十人。
回憶當時的場面,高松傑雙臂大大向兩邊張開,做了個把雙方都同時推開的動作,「我唯有叫我方的人不要衝動,否則好事變壞事」。
遇到有人上前辱罵,哪怕是罵到自己母親,高松傑也會笑臉相對,和氣地講道理,或者只是回一句「多謝」。「他們就是來挑釁你,讓不愉快的場面出現。你生氣就中計了。」他笑道。
面對撕裂的社會氛圍,他認為,硬碰硬的直接衝突只會讓撕裂加劇,他希望義工行動以文明、非暴力的方式,讓市民看到「我們只是想清潔社區,讓道路通暢」。
相比辱罵挑釁,他們遇到更多的是市民的「贊」。去年在太子警署附近一次清潔活動中,不少長者上前對他們表示感謝,讓高松傑備受鼓舞。這成為他堅持社區清潔行動的動力。
「我對那些老人家承諾,香港交給我們來守護。上一代給我們這麼好一個家,我們有責任和使命守護好。」
為了實現「快閃」清潔,高松傑四處尋覓好用的清潔劑,自製各種工具,還不斷總結針對不同張貼品和塗鴉的不同清理方法,製作成視頻發布在社交媒體,供義工參考。
為了避免意外情況,高松傑都要求義工選擇不能傷人的清潔工具,也注意挑選情緒平和的義工參與,並傳授經驗,告訴義工堵路及暴亂衝突期間都不要去做清除工作,以保證安全。
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後,高松傑發現,非法張貼的反中亂港文宣明顯減少,社區清潔的活越來越少。他打算為義工活動加入新內容,包括關心幫助因參與暴力違法行為而入獄的青年及其家人。
「之前我們是修復香港,現在要修復人心,尤其是青年的心。」
回想起過去一年間數十次的社區清潔活動,高松傑印象最深的是在九龍塘的一幕:他與12名義工清理路障的場面被電視臺直播,不少市民看到直播後趕來加入,最終這個原本13人的義工隊伍壯大至約300人。
在高松傑看來,這就是最讓人感動的「香港精神」——一人出一份力,守護修復香港這個大家共同的家。
「這是我最想見到的。」他說。(參與採寫:林寧、萬後德、梁嘉駿、曹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