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濟南(13)這家包子每天賣5000來個,老主顧一吃就是十幾年

2020-12-17 大眾網

  編者按:

  誰來自山川湖海,卻樂得囿於晝夜、廚房與愛。「吃」雖是細枝末節,卻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前有袁枚談小吃,後有汪曾祺說五味。欣賞和品嘗一座城市的美景與美食,就像在解讀她的歷史和文化。筆耕不輟,廚房不冷。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為您帶來全新的視頻欄目《味道濟南》,帶您走進濟南的大街小巷,在美食中嘗百味人生,在影像裡品味道濟南。

  文/片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肖陽 見習記者 李鴻如 聶堃

  「素的要胡蘿蔔還是韭菜?肉的要豆角肉、香菇肉還是肉丸?十個?好嘞!」老闆劉為民拿夾子在竹筐輕輕點幾下,麻利地裝袋遞出櫃檯。上午十點,仁和包子鋪顧客逐漸多起來,因為到下午2點,小店就會關門。這家包子鋪開業29年,卻只此一家小小的店面,並且還下午早早就收攤,按老劉的話就是「不能讓別人說出不好來」。正因為如此,眾多老主顧專程而來,還心甘情願地排起長隊。

  好吃秘訣是真材實料,為口碑謝絕加盟

  「我們從1990年開店,還有一年就30年了。」劉為民一邊熱情地招呼客人,一邊趁間隙告訴記者。每天四點半,他和員工開始張羅包包子,一般下午兩點鐘就全賣完了,基本不會剩下。

  

  劉為民今年50多歲,為了謀生,也為了學手藝,他曾經在四五家包子鋪打工,直到2000年,借了兩千元開了這家店,「當時我一分錢沒有,全是借的,那時候一個月房租才260元」。

  29年前的店面只有十三四個平方米,三個員工負責店裡的一切,剛開始生意並不好,一點一點才做起來。現在的店鋪也僅有四五十個平方米,顯得有些侷促,前邊是窄窄的櫃檯,後廚幾個員工忙著和面、攪餡、包包子,不一會滿滿一籠包子端上了蒸籠,嗤嗤地冒開了白氣。

  

  談起顧客絡繹不絕的秘密,老劉憨厚地笑著說沒什麼神秘的,就是真材實料。「你看看我們用的肉,都是品牌的,每天6點鐘對方送貨過來。我們的麵皮用的老面,可能沒那麼白,但是吃起來更勁道些。除了蔥姜鹽還有很少的味精,我們不加別的東西。用不用好料,騙不了嘴巴。」

  

  這家小店每天用掉200多斤面、80多斤肉,賣出兩百多籠,大約四五千個包子,生意這麼好,可劉為民卻婉言謝絕加盟:「我們不幹加盟連鎖,我家一直堅持真材實料,你看這肉都是25塊多錢一斤,我們也是自己調餡子,一交給別人就怕糊弄,不放心。」老闆的妻子李玉青說,每年都有人上門問或者打電話,但是兩人就怕交給別人質量保證不了,萬一別人說仁和包子不好吃,那把招牌給砸嘍!

  

  李玉青說,也曾有人推銷豆製品和香精,據說能摻出肉味,成本一天就省下幾百元,可就是心理上過不去。「做吃的,就是個良心買賣。賣得著就賣,賣不著就不賣,坑人的買賣咱不幹。我的後廚從來不怕看,隨便瞧隨便看,掙點辛苦錢,掙得心安理得。」她說自己從沒結婚就開始幹,現在孩子都大學畢業工作了,這麼多年了,靠的就是誠信。

  每天只營業半天,回頭客絡繹不絕

  「不排隊的時候很少,一般還是老顧客多一點。」上門的顧客不僅有附近的居民,還有搬遷走又回來買的,也有一些顧客從十幾年前就開始吃。

  

  劉為民表示,附近一位老太太一吃就是十幾年。為了少排會隊,兒子一交就是一周的錢,每天他或者護工過來取。「開始一天吃8個,後來老人身體原因一天吃6個,過年了店鋪要停業,老人的孩子就提前買好放冰櫃裡存著。」他說。

  「他家味道好,質量穩定,家裡老人也是認這個味道。」開車來買的宋先生,不等上車就先吃起來。

  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被人介紹過來:「聽別人都說好吃,今天第一回來買,怕一會就賣沒了。」

  

  最近有顧客告訴劉為民,你的店被人發上抖音了,過來嘗嘗。為了這個,他才下載了短視頻軟體,笑呵呵展示給記者看。

  不僅是包子的味道,有位楊女士還誇了老闆:「老闆很和善,人很好,正能量,要不都來買他家的?圍的人一多老闆還引導大家排隊,人很正派。」

  

  不開加盟店,一天只開半天,全靠自己忙活,李玉青說:「太累了,下午不開店是最近六七年才有的事,包包子體力消耗比較大,一忙起來收完攤就到了晚上7點多。」她對自己的店很自信,如果有相同的名字那肯定不是我們家,味道不一樣顧客還是會找回來。

  在後廚忙碌的員工裡,有一位已經60多歲。劉為民告訴記者,老人已經幹了5年,不喜歡呆在家,也想掙點零用錢,於是就好心把她招了進來。「現在加上我是7個員工。」

  

  「最近原材料價格上漲,我們還提了價。」劉為民忽然有點不好意思。一問,素的漲了2毛,肉的漲了3毛,新的價格牌已經醒目地掛起來。「最早的時候肉的才1毛,素的7分錢。」老闆臉上仍是一臉笑容。

相關焦點

  • 味道濟南(3)包子要用荷葉裝,草包包子裡有老濟南味道
    「吃」雖是細枝末節,卻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前有袁枚談小吃,後有汪曾祺說五味。欣賞和品嘗一座城市的美景與美食,就像在解讀她的歷史和文化。筆耕不輟,廚房不冷。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為您帶來全新的視頻欄目《味道濟南》,帶您走進濟南的大街小巷,在美食中嘗百味人生,在影像裡品味道濟南。
  • 盤點濟南大街小巷好吃的包子
    說到包子那不能不提一下一戶侯的蟹肉包了,雖叫蟹肉包,但餡裡確實沒有蟹肉,但店家能把餡調出蟹肉的味道來,那也實在是個本事。另外這家的白斬雞才是一大特色,童鞋們一定不要錯過。  這包子真不是蓋的,每天都排隊的,而且,基本上買的沒有小於一籠的!午飯時間在建設路梁莊附近看到一堆人排隊的地方就是了。肉的素的都好吃,老闆承諾用的都是好肉,據說中午能賣6000個包子,不知道是真是假呀!
  • 包子要用荷葉裝,草包包子裡有老濟南味道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13日訊(記者 趙業超 陳俞印 見習記者 李穎男)「到了濟南府,草包來一籠。」坐落於市中區普利街上的草包包子鋪成為了外地遊客來濟打卡的網紅美食店,與老濟南包子的自拍合影成為了一種網絡新時尚。
  • 知道慶豐包子、南京灌湯包、新疆烤包子,濟南這家包子也很火
    來這家喬饞包子,讓你吃出幸福的感覺 。早起賣包子是老濟南的生活狀態,剛蒸出來的包子,口感非常的好!如果下午三四點還在排隊買,這家包子鋪一定有獨特的味道!做包子的初心,就是選用最好的食材,烹飪最放心美味的美食!
  • 濟南有一家天天排長隊的包子鋪,是濟南人最好吃的包子,出鍋就沒
    每天早上最想吃的早餐,就是包子不僅方便簡單,還好吃,營養健康~包子鋪門口永遠都是門庭若市,>濟南有家包子鋪從凌晨5點到早上10點,每天都是現包現蒸,每天吃到的都是新鮮的,無論是學生,上班的,還是退休的都愛在哪裡買包子吃~這就是濟南開了十幾年的老包子鋪-喬饞包子,
  • 成都這家百年老店,一個包子4塊5下午3點開始賣,半個小時賣光
    成都這座美食寶藏城市有太多的美味,火鍋,串串,川菜都是享譽全國,鍾水餃、龍抄手、擔擔麵、查渣面等地方特色美食,更是受到成都人的親睞,實際上在成都,普通的包子也能成為搶手貨,只要味道好,哪怕價格高,成都人也會欣然接受。
  • 爆料濟南包子老店,日常能賣3袋面,一早收入過千
    剛出鍋的包子,非常鮮嫩,冷掉了,味道就會有所改變。吃的就是那口新鮮勁!也這是為什麼喬饞包子能火這麼就得願因一直堅守,純手工包子!包子個個賣相秀氣,標準的18個褶兒,好看!其次就是上班的,接著就是上學的,有賣1個的,2個的,3個的......
  • 海口火了20年的包子店,漲到4元1個,每天限量,當地老人愛來吃
    包子是中國很普遍的一種小吃,也是早餐的必選之一,很多人早上都愛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而麵包是西方人愛吃的早餐,也是屬於家喻戶曉的一種小吃,那麼你吃過麵包的殼包子的芯嗎?在海南海口就有一位老闆打著做麵包的旗號,做出來中式包子的味道,這家叫做吉祥麵包店的美食店,在龍華區已經火了20年了。
  • 爺爺婆婆的蛋烘糕 只賣老成都的味道
    13年過去了,蛋烘糕的味道一點沒變,為了堅守這個味道,陳大爺跑遍了大街小巷,在家裡做了無數次實驗,「很多原材料都不好買了,但是我既然重新出來賣,那就必須是原來的味道,不能騙人。」陳大爺告訴記者。老主顧捧場婆婆一眼就認出了下午3點,天上飄著毛毛雨,玉林片區非常安靜,看不到幾個行人。
  • 濟南傳統包子,1塊錢1個,買了十幾年
    要說包子,還是北方的包子最正宗了!個大餡足,好吃又有營養。今天小編給你推薦一個款濟南傳統特色大包子,喬饞包子!喬饞包子已經十幾年的歷史了,在這裡不僅有傳統的大包子,還有特色的「網紅包子」無論老人小孩在這裡都能放心開心的吃飯!
  • 成都百年老店賣包子,每天下午3點開賣,不到半個小時就被搶光
    成都華興街上的這家老牌餐館,名號很響,幾乎每一位老成都人都知道,將近百年的老店了,除了做中餐,每天下午3點還會賣包子,人氣非常火爆,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排隊購買,基本不到半個小時包子就被搶光了。每天還沒有到下午3點,店門口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隊伍裡好多都是年紀比較大的大爺大媽們,聽說是因為這家店好像可以刷錦江區的什麼老年卡,這個卡裡面的錢只能消費不能取出來,所以每天才這麼多老年人來排隊購買,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就不知道了。
  • 文脈頌中華·齊魯青未了丨包子要用荷葉裝,草包包子裡有老濟南味道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13日訊(記者 趙業超 陳俞印 見習記者 李穎男)「到了濟南府,草包來一籠。」坐落於市中區普利街上的草包包子鋪成為了外地遊客來濟打卡的網紅美食店,與老濟南包子的自拍合影成為了一種網絡新時尚。創立於1937年的草包包子鋪,作為山東濟南的特色小吃,相繼獲得中華老字號、山東省老字號、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殊榮。
  • 這十家濟南老字號,濟南人都不一定全吃過!
    是否記得兒時,  濟南街頭巷尾,  弄堂裡陣陣飄來的食物香味兒,  那味道伴隨了整個童年,  如今他們在哪?  如果城市會說話,食物就是她的語言。  讓我們一起跟隨美食地圖,  聽聽老濟南的故事,  探訪一下老字號的前世今生。
  • 南昌這7家最有名的包子店,少吃一家都是遺憾!
    好店姐找了7家南昌最有名的包子店,帶你一覽包子的美味~祥祥包子店蛤蟆街上這家開了46年的祥祥包子店,實屬火爆。祥祥包子和外面賣的鮮肉小籠包外形差不多,但他家的麵皮選用最傳統的老面,不加發酵粉,每天凌晨四點起來開始發麵,直接揉面而成。
  • 這家餐廳在濟南很有名,屬於老字號美食店,濟南當地人都喜歡
    在濟南有很多家美食店,這這幾家美食店都有著很高的人氣,而且他們在濟南都深受當地人的喜愛,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家老字號的美食店,那就是草包包子鋪,想必很多人應該都聽過他的大名吧,其實非濟南或者不了解濟南文化的人都覺得一家賣包子的店面會有多麼出名呢?
  • 濟南這家包子店要火了,女孩子們一口氣可以吃五個
    年初剛來的濟南的時候,我一個外地人總是吃不慣饅頭,滿心拒絕了一個月,最終還是沒抗住試試看的心態,就這樣,我在濟南開啟了我吃饅頭之路。濟南人不光愛吃饅頭,還很愛吃包子,說實話,饅頭熱乎乎的時候才是我的最愛,涼了有點硬邦邦的,不過包子嘛就不一樣了,燙手的時候溫暖的時候,包子都得到了我這個大吃貨的肯定,從此情有獨鍾。
  • 我國傳統的推銷術,主顧一買就是幾十年,這是真的「大道至簡」
    在看專欄文章的過程中,如果你有什麼想問的問題,都可以來問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國大道至簡的「推銷術」。你看好多小店,就賣個年糕、包子、糖炒慄子,或者驢打滾什麼的,很單調的產品,但是老主顧一買就是幾十年不帶變的,這是真的會做生意。
  • 豐年灌腸、京天紅炸糕、西四包子鋪...老北京這些美食全回來了
    舀幾勺蒜汁,老主顧們就開始埋頭吃起來,有的還一邊吃一邊品鑑。「味道不錯,但顏色比原來淺了點兒。」細心的老顧客說道。老顧客們發現,炸灌腸的價格有所上漲,從原來的一盤十幾元漲到了20元,生灌腸也漲到了22元一斤。「價錢變化都是正常的,我們小時候一盤才賣兩塊五呢,只要能再吃到這一口就很滿足。」劉大姐說。去年8月,豐年灌腸的招牌就出現在了前門大街上,此後這家店一直在籌備開業。
  • 「草包包子」為什麼在濟南長盛不衰?這就是濟南人的性格
    濟南是魯菜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美食名吃自然也是數不勝數,比如糖醋鯉魚、九轉大腸、油旋、甜沫等等,都是外地人到了濟南必吃的美食。不過,濟南還有一個老字號,名字很奇怪,卻近百年來長盛不衰,聞名遐邇,就是草包包子。
  • 濟南有家不起眼的包子店,好吃超過濟南包子第一名店!
    濟南的早晨,大街上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汽車流和電動車流,可能吃早餐的地方卻是太少了。早上經十路舜耕路路口,每天都是滿滿的在這個擁擠的地方,藏著濟南人晨練的好去處,也是一個風景絕美的景區。初次認識這家店,源於晨練朋友的新發現。第一次來,真不知道是能吃飯的地方,以為是賣農產品的,進來後才知道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