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來兩份炒酸奶。」7月9日晚,南樂縣寺莊鄉古念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前廣場上的夜市遊人如織,貧困戶閆玲霞的炒酸奶攤位前又排起了長隊。「今年受疫情影響,我沒有外出務工,村幹部動員我擺個攤,不但不要租金,而且村裡還免費提供用電,今天晚上又掙了三百多,黨的政策真是好!」看著面前的人群,閆玲霞笑得合不攏嘴。
近年來,南樂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成立以縣委副書記為組長的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全面開展農村集體土地規範管理,探索黨社共建、資產租賃、三資入股、服務創收、產業融合等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支持鼓勵農村黨組織結合實際發展主導產業,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提升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截至目前,該縣有集體經濟的村佔比由原來的44%上升到98.5%,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年收入5萬元以上。
南樂縣寺莊鄉古念村的「地攤經濟」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該村充分發揮臨近國家森林公園、環城公路等區位優勢,村「兩委」班子利用「先鋒貸」資金30萬元,引進觀光小火車、喊泉、兒童樂園等娛樂設施,並整合本地特色農產品、小吃等資源,在入村主街道、廣場開發村內夜市,吸納貧困戶、致富能手等人員為經營業主,攤位免租金,引導群眾共同參與,既為村集體帶來了可觀收益,又拓寬了群眾收入來源;既讓貧困群眾享受到了勞動致富的成就感和喜悅感,更徹底祛除了他們「等靠要」的思想包袱。同時,為提升夜市體驗,該村「兩委」幹部還自發參與安全管理、衛生保潔等服務,保障市場經營平穩有序。
「自6月底開始運營以來,我們村夜市攤位總數達到30多個,其中貧困戶攤位就有9個,短短十來天時間,已累計接待遊客5000餘人次,村集體增收6000餘元,擺攤群眾增收30000餘元,真正實現了強村富民的統一。隨著夜市在周邊鄉村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相信我們古念村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師軍帥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