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之後 誰迎軌道交通時代之後續
宜春、撫州、鷹潭也有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
●財力影響軌道交通規劃報批
●專家建議權限下放之後更要謹慎審批
7月3日、4日,本報對九江、贛州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線網進行了報導,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業界學者和許多網友均認為,九江、贛州兩市提前布局軌道交通規劃是必要的,但目前九江、贛州中心城區的框架並不大,經濟總量和城區人口總量還比較小,在規劃報批上可能還存在一些困難。記者還了解到,宜春、撫州、鷹潭也有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頗有「螞蟻馱大象」的意思。
九江兩項重要指標已符合輕軌申報要求
早在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在規劃和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時,要堅持量力而行、有序發展的方針,確保城軌交通建設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地方財政收入、GDP、城區人口、客流規模成為申報軌道交通的硬指標。
從統計部門披露的數據來看,去年九江實現生產總值1420.1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218.6億元,這兩項重要指標理論上符合申報建設輕軌的要求。
但城區人口和客流規模可能會成為九江申報建設輕軌的「硬傷」:截至2012年底,九江全市人口在500萬左右,但市區人口不足80萬(包括潯陽區、廬山區、開發區以及廬山管理局)。而受市區人口不足影響,客流規模可能也難以達到單向高峰小時1萬人以上的要求。
不過對這些審批條件,業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曾表示,到底是先發展後修地鐵,還是先修地鐵後發展?有一種觀點認為地鐵可以調節城市結構,通過把地鐵延伸到城市新區,從而整體規劃新區的開發,把公共資源布局在地鐵沿線,帶動新區的發展。
贛州可借力國家政策推進軌道規劃報批
從2010年制定《贛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至今年6月,贛州軌道規劃一事便淡出公眾視野,但坊間討論未曾停歇。
江西理工大學一名教授指出,2009年,贛州中心城區(老城區、章貢新區和開發區)面積約65平方公裡,人口約60萬,遠未達到申報要求。即便到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140萬,才剛夠申請建輕軌。
「歸根到底還是錢的問題。贛州市財政資金並不充裕,去年贛州全市財政總收入約230億元,市本級能用的財政資金僅有一半左右。」在分析贛州軌道交通進展緩慢原因時,贛州市政府多名官員這樣對記者說,即便是建輕軌,每公裡造價也高達4億元,如果沒有持續穩定的融資來源,將給地方財政帶來嚴峻的考驗。
不過去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加快贛南地區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並將在財稅、投資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上述江西理工大學教授表示,贛州或可借力振興原中央蘇區利好政策,爭取軌道交通規劃早日獲批並開建。
專家建議謹慎審批避免項目盲目上馬
除了九江、贛州提出了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宜春也在兩年前表示有意發展新型有軌電車。與地鐵相比,有軌電車對宜春而言「經濟實惠」:每公裡投資約1億元,無需在地下挖掘隧道,無汙染,還可與地面其他交通工具同時運行,而且運量也比較大。
有媒體兩年前報導稱,應宜春市政府邀請,國家發改委委託相關機構對宜春市規劃發展城市新型軌道交通進行了調研。宜春市則表態,一旦國家提出試點意見後,就會馬上申報。記者昨日向宜春市政府多個部門求證,均未了解到有軌電車項目的進展情況。
撫州也提出過城市軌道構想,但從公開的報導來看,撫州更傾向爭取規劃建設南昌至撫州輕軌鐵路,連接南昌軌道交通網。前不久,撫州、南昌兩地政府籤署《關於加快推進昌撫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明確未來共同設計兩市之間快速交通線路。南昌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也要在2016年底才試運行,對接撫州的輕軌規劃恐仍需時日。
此外,《鷹潭市「十二五」近期建設規劃》也提出,要加速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和常規公交建設,推進公交優先計劃。不過,鷹潭市並未制定更加詳細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
華東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經濟研究所所長查偉雄教授表示,審批權限下放對我省軌道交通建設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審批流程更加簡單,地方政府有資金、有需求就可以申請建設,但如此一來難免會帶來新的問題,如財政壓力增大、運營虧損過多等。因此,審批權限下放到省一級後,政府部門更應該謹慎審批,避免項目盲目上馬,造成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來源:江南都市報 文/記者何柳斌 實習生張瑩)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