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省第6號總河長令籤發,下大力氣解決這些突出問題
7月31日,記者從山東省水利廳了解到,為切實做好當前水生態環境管理工作,省委書記、山東省總河長劉家義,省委副書記、省長、山東省總河長李幹傑於7月29日共同籤發了《山東省總河長令》(第6號)。
當前,山東汙染防治攻堅戰已進入關鍵時期和收官之年,下大氣力解決河湖水質不穩固、黑臭水體反覆、水源水質風險隱患、河湖生態脆弱等系列突出問題,成為當前打好打贏碧水保衛戰的重中之重。
第6號總河長令強調,各級河湖長是河湖治理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對河湖斷面水質達標、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負主要責任。要定期向河湖長通報水質情況,並將水質保障情況作為河湖長履職考核的重要依據。要以汙染防治攻堅戰水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為底線,全面完成「消劣Ⅴ、防反彈、提優Ⅲ」三張清單任務。加大重點河湖、重點區段巡查力度,細化巡查內容,將入河排汙口、垃圾傾倒、船舶航運汙染、農田退水、非法採砂、水草藻類異常生長等情況納入巡查範圍,及時發現和督導解決突出水環境問題。統籌河道綜合管理,落實漂浮垃圾打撈、菹草等水生植物清理責任單位及配套保潔制度,並依法對禁養區內網箱、圍網養殖和投餌養魚行為進行整頓清理。
飲水安全是涉及民生的大事。要將水源地巡查作為巡河湖的重點,第一時間發現解決問題。要規範劃定(調整、撤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科學設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誌和隔離防護設施。持續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按照「一源一策」原則,制定環境違法問題整改方案,組織實施清理整治。加快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著力構建水質合格、保障率高、保護到位的水源體系,規模大、標準高、質量好的供水工程體系,機制靈活、管理規範、服務周到的運營管理服務體系和覆蓋全、效率高、監管有力的政府監督體系。健全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強化監測預警和應急物資儲備,組織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應急演練和環境問題整治,全力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風險防控工作。一旦發生突發涉水環境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科學應對,及時妥善處置,力爭把環境損害降到最低程度。
在黑臭水體治理方面,各地要採取控源截汙、雨汙分流等有效措施,確保按期消除黑臭現象。完善長效管護機制,鞏固提升所負責水體治理成果,避免出現黑臭反覆。加快實施汙水處理設施提標及配套管網更新改造,逐步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汙水收集空白區,不斷提升收集處理效能。加強沿街雨水管網排查管控,有序推進雨汙分流和海綿城市建設,努力解決汙水溢流、雨汙混排及初期雨水汙染問題。
當前,山東省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要強化汛期環境汙染預警防控。密切關注汛期異常天氣變化,緊盯雨水情監測預報,針對不同降雨量視情啟動攔蓄、分流、洩洪等應急處置方案,防止出現雨天河湖斷面嚴重超標情況。採取雨汙合流制的區域,要督促汙水處理廠加大降雨期間處理量,並加強管網巡查維護,盡力減少汙水溢流汙染。加強轄區內涉水汙染源監督執法,嚴厲打擊借雨偷排、超標排汙等環境違法行為。結合自動在線設施和人工加密監測數據,實時掌握21條出入省境河流斷面水質狀況,一旦發現水質異常立即現場排查、鎖定原因、上報情況、妥善處置。
同時,要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科學內涵,統籌推進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實現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要科學兼顧防洪排澇及水質保障的關係,在滿足行洪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增強水體流動性和自淨能力。要通過入河排汙口排查及整治,進一步削減入河湖汙染物總量,從源頭避免藍藻水華暴發等生態環境問題。實施河湖岸線生態護坡改造,視需開展增殖放流,利用自然方式對河湖及緩衝帶進行生態修復,逐步還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方壘 萬少軍)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