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中南醫院:恢復風平浪靜,服務普通就醫需求

2020-12-09 瀟湘晨報

醫院恢復普通門診後,肝膽疾病研究院的醫護人員在給病人治療。受訪者供圖

4月5日,中南醫院婦產科。新京報記者 王雙興 攝

葉少軍和同事合影。受訪者供圖

4月6日,門診樓前,患者需登記個人信息。新京報記者 王雙興 攝

4月5日,即將上晚班的急診醫生趙智剛在休息室吃晚飯。一位護士跑來說,剛剛急救車送來一個病人,體溫38攝氏度多,轉去了發熱門診。發熱病人在發熱門診如果篩查確診則被送往定點醫院。自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以下簡稱中南醫院)開始恢復正常的醫療秩序後,便不再接收此類病人。

而兩個多月前,趙智剛所在急診科病房裡躺滿了發熱、呼吸不暢的新冠病人。作為最早接收新冠患者的醫生之一,他和同組的3位醫護人員均在一月份被感染。康復後又回到工作崗位。現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3月13日,中南醫院新冠患者「清零」。3月27日起,恢復普通門診。如今,中南醫院除了五官科等需要醫護近距離接觸的科室,其餘科室基本已經開放。隨著武漢的解封,這家省內三甲醫院,也開始和這座城市一起,逐漸融冰。

「回到從前就診的地方」

走到中南醫院門診樓前,孕婦李菲有點緊張,下意識地把口罩上的金屬條往鼻梁上按了按,新冠疫情以來,這是她罕有的外出。

幾天前,孕婦群裡有人轉發中南醫院恢復接診的通知,李菲提前完成了預約掛號。4月5日是她懷孕第36周,需要在愛人的陪同下到醫院做產檢。

以往可以直接進入的門診樓如今多了些流程,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的工作人員一邊提醒大家「保持距離」,一邊指導掃描二維碼登記個人信息:姓名、年齡、就診症狀、是否發熱、聯繫方式、身份證號、住址,填報完才能進第一道門。中南醫院副院長趙剡介紹,採取這樣的措施主要為了一旦出現新冠病人,醫院可以進行追蹤並找出密切接觸者。

這天,36.5℃的李菲和愛人保持半米距離進入了門診樓。大廳裡人不多,開放了四個窗口可掛號,就診者隨後分散到各自的科室。

婦產科在五樓,要經過幾道扶梯。其間有人上前搭話,李菲側著身子,示意對方站遠一點,實在不行就加微信,保持距離網上溝通。用她的話說,特殊時期,一個人可以抗一抗,但懷孕後就是兩個人了,還是要小心點。

中南醫院的門診樓中心呈環形,各科室入口分布其中,往裡走,則延伸出不同的診室。整個五層的環形空間有一半屬於婦產科,空置地方擺了椅子,李菲說,以前「能看到的地方全都坐著人,通道上還站著人,廁所那邊的椅子都會坐滿」。但如今受到疫情影響,就診者不算太多,大部分是需要到產科做產檢的孕婦,婦科一側相對蕭索。

排隊叫號花了半小時左右就輪到李菲了,她最近有些呼吸困難,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心電圖和胎心監測。隨後做了常規的產前檢查,身高體重、宮高腹圍、陰道宮頸等等,指標正常。三個小時左右,她完成了就診和一系列檢查。放在以往,大概要花上一天的時間。

2019年7月中旬,李菲得知自己懷孕,上一次去醫院是1月15日,後來,新冠肺炎暴發後,李菲再也沒敢出門。

每半個月要做一次的檢查中斷了,李菲「只能儘可能地讓自己的生活規律一點」:為了補充羊水,每天喝夠1700毫升水;為了控制體重,每天飯後在房間裡散10000步;能買到的水果有限,但儘量保證每天一個蘋果或者梨。

3月,李菲孕期第32周,到了做小排畸的時間,但那時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南醫院關閉了普通門診。李菲通過網絡問診找到產科醫生,對方建議如果擔心感染風險較大,可以將小排畸延後兩周左右。後來,她找了一家不接收發熱病人的私立醫院,完成了檢查。

如今,中南醫院恢復了正常醫療秩序,李菲又回到從前一直就診的地方,布局都是老樣子,只不過醫生穿著防護服,孕婦們戴上了口罩。

「沒有這裡的急救,不可能有她的康復」

李菲做檢查的時間裡,在中南醫院從事志願安保工作的許哲正穿著防護服在婦產科外維持秩序;此前兩個月多,李菲閉門不出的日子,許哲也經歷著擔憂,「天都黑了」。

1月23日,武漢封城。幾天後,許哲的母親開始反覆發燒,「一下36℃多一下37℃多」,後來越來越嚴重,開始出現昏迷、喪失意識的狀態。

私家車不能上路,只能打120急救,打了無數個電話後,最終在中南醫院的急診等來了一張床。

中南醫院急診科是最先感受到疫情的地方,隨著到急診科就診的發熱病人越來越多,副院長趙剡同時是急診中心主任,立即要求醫護人員提高防護等級,1月6日,急診病房便改成了發熱隔離病房。

那段時間許哲每天睡不著覺,打開電視全都是疫情新聞,總想打電話問母親情況,又擔心耽誤醫護人員工作,憋上三四天打一次,漸漸得知,母親從沒有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逐漸有了意識,護士把自己的手機號留給許哲,打過去,母親能聽出是兒子的聲音了。

2月下旬,母親的病情好轉、康復。許哲高興得要哭。「以前天天想和我媽對著幹,讓起床非要多睡十分鐘,被嘮叨煩了還要拌兩句嘴。」他說,「現在聽說她康復了之後,就覺得:以後也不找老婆了,給我1000萬也不賺了,只要看著她陪著她,她說什麼我都聽。」

同一時間,各個醫院的局勢也在好轉,隨著各地醫療隊不斷支援,以及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的建成,和趙智剛一樣在疫情一線工作的醫生逐漸減輕了壓力。

疫情前,許哲從事汽車銷售工作,母親生病後,他「總覺得應該做點什麼事」。這個29歲的年輕人當過兵,衡陽洪澇,他跳到水裡扛過沙袋。但是病毒來的時候,對醫學一竅不通的許哲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又覺得還是得做點什麼,最後跑來中南醫院當志願者,「沒有這裡的急救,不可能有她之後的康復。」

剛到中南醫院時,他負責幫忙搬物資,有時候搬防護服和手套,有時候也搬水果和菜;如今醫院恢復接診了,許哲開始當保安,每天從上午八點工作到下午五點半,維持秩序、檢查門窗、提醒患者保持距離。

科室逐漸回歸原來的節奏

如今趙智剛的急診科,已經恢復了以往百分之七八十的工作。「除了感冒發燒、頭疼腦熱這種病人還比較少,收治的重症病人基本上達到新冠之前的數量。」

除了急診,那些一直收治非新冠病人的科室也逐漸回歸原來的節奏。在肝膽疾病研究院,最近兩周裡,每周都有五六位新的病人入院。

4月6日,肝膽疾病研究院所在的4號樓下,所有辦理入住的病人和陪護家屬都要持有陰性的核酸檢測結果才能進入,醫務人員也要憑藉證件方可出入。副主任葉少軍說,由於病區裡大多是移植後的患者,免疫力低,需要有更高的管理要求,進入後的患者和家屬一律不能出病房樓,生活用品全部由外勤人員統一置辦。

醫護們覺得,和一兩個月前比起來,當下的工作算是風平浪靜了。

2月19日,中南醫院2000張新冠肺炎隔離病床投入使用,該院加上接管的武漢市第七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這三家醫院,收治病床總數達到5400餘張,成為武漢最大規模新冠肺炎定點醫院。

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在肝膽疾病研究院、腦外科、腫瘤科、高幹病房等科室,還有四五百位需要繼續接受治療的病人。有些病人還需要做透析,這項工作也轉移到了葉少軍的同事們手中。患者們一邊住院接受治療,一邊進行新冠肺炎的防控,那段時間被肝膽疾病研究院的醫護人員視為「最艱難的時候」。

醫院分配了兩臺設備,科室裡有透析執照的護士開始對其他醫護人員進行緊急培訓,十多根管子密密麻麻,每一根的作用都要明確,有護士表示,剛開始「看著都暈」。一兩周的時間後,才逐漸能夠熟練上機。

其間,葉少軍和同事們在給住院病人提供治療的同時,還要給不能來的病人提供遠程指導;他們一邊聯繫藥企給藥物緊缺的病人送藥,還一邊協調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為情況緊急的患者開闢特殊通道……葉少軍在醫院裡找了個空房間住下來,護士長何重香則乾脆住在了病房裡。

恩施市的一位患者去年底做了肝移植手術,疫情期間,突然出現了排斥反應,由於武漢封城無法到達中南醫院,最終去了當地的縣醫院。葉少軍說,對很多縣級醫院來說,移植術後病人如何應對,他們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受技術和設備限制,藥物濃度檢測、肝臟穿刺等檢查都沒有辦法進行,最終只能由中南醫院的醫生們遠程指導,在沒有檢測指標可供參考的情況下,完全憑藉經驗指導縣醫院醫生做治療,最終患者康復。

疫情防控壓力開始減輕,3月13日,中南醫院近300位需要繼續治療的新冠病人轉入金銀潭、雷神山等醫院,中南醫院患者清零。醫護人員統一做完核酸檢測後,開始14天的隔離休養;消殺團隊背著電動噴霧器,對物表及空氣進行消殺。3月27日起,中南醫院恢復普通門診。

「既要滿足百姓就醫需求,又要警惕無症狀感染者」

4月7日,副院長趙剡剛剛結束和幾位負責人的討論,緊接著又去參加全院的復工複診會議,其間穿插著衛生部門的檢查和媒體的採訪,午後靠在椅子上時,趙剡已經有了睡意。

他之前有每天制定日程的習慣,但最近,日程安排經常被打破,趙剡乾脆「不做計劃了」。

疫情暴發以來,他一直沒休息,如今醫院恢復了接診,又要開始琢磨新的問題:新病人不斷入院,如何減少交叉感染?趙剡感慨,這是目前「最折騰人的」。

緩衝病房是對策之一。在肝膽疾病研究院的病房盡頭,隔出了兩個特殊病區:隔離區和緩衝區。病人入院後,患者本人和陪床家屬首先要做新冠肺炎的排查,核酸、CT、抗體檢測,24小時後複查核酸,等待檢查結果期間,住在緩衝病房,收到全部陰性的檢查結果後才能轉入普通病房。

如果有不能排除病毒感染的患者需要住在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對他治療時要做三級防護,結束後有專門的脫衣室,消毒完畢才能回到普通病房區域。」護士長何重香介紹。

這樣的設置遍及中南醫院的每個科室,趙剡說,防治醫患感染新冠病毒是這個階段的工作重點。

為減輕緩衝病房的壓力,醫院加快了核酸檢測出結果速度,在急診、發熱門診、門診內科設置三個核酸檢測點,每天分四批送檢:上午10點、下午2點和6點、晚上10點,「只要搭上這輛車,結果4個小時就出來,患者就不用等太久。」趙剡說。

最近,趙剡正在琢磨做胃鏡的患者如何安排的問題?以往,門診一天要做180到200個胃鏡檢查,位置在6號病房樓。

「以前沒問題,現在有問題了。病房是清潔區,這200個門診過來的人如果進去之後,6號樓的院感防控就形同虛設了。」趙剡說,既要滿足院感防控的要求,又要滿足復工開診的需求,對醫院管理者來說很有挑戰。

【來源:中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南醫院:恢復風平浪靜,服務普通就醫需求
    現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3月13日,中南醫院新冠患者「清零」。3月20日,中南醫院恢復普通急診;3月27日起,恢復普通門診。這天,趙智剛需要為急診病房裡的十幾位病人提供治療。新的病人也在陸續被急救車送來,或許是產婦,或許是等待腎移植的病人,也可能是腫瘤患者。
  • 五年面部神經痙攣一朝治癒|第一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
    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曉暉接診後,在詳細詢問董先生過往病史後,立即為其完善了相關檢查。並預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腦科中心主任兼神經外科主任陳勁草教授來院為董先生手術。10月17日,陳勁草教授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章劍劍博士和在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曉暉的協助下,成功地為董先生實施了左側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運營武漢常福醫院
    中新網·湖北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運營武漢常福醫院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5日 10:06 來源:中新網湖北今日熱點:湖北完善老年服務 逾70歲老人後年免收門診普號費湖北城市補短板:3年改造完工,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衛生健康需求。
  • 武漢中南醫院門診接診量恢復八成,每天近千人網際網路醫院就診
    武漢中南醫院門診接診量恢復八成,每天近千人網際網路醫院就診 近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袁玉峰告訴澎湃新聞,目前中南醫院門診接診量已恢復疫情前80%。
  • 武漢患者可去這些醫院就醫購藥
    目前,武漢享受門診重症疾病統籌報銷待遇的參保患者40.8萬人。為切實保障疫情期間武漢市門診重症慢病患者就診購藥需求,3月7日,武漢市醫保局公布全市部分提供門診重症慢病診療服務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名單。據介紹,目前已恢復門診的定點醫院能提供納入武漢市醫保支付的全部31個重症慢病病種的診療服務,以方便患者就近就診和保證用藥安全。
  • 湖南省內各大醫院有序恢復正常醫療服務
    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朱玉文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南省投入了大量醫療力量和醫療資源,正常的醫療服務受到了一定影響。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漸好轉,湖南省一些醫療機構的診療服務和秩序恢復如何?
  • 舉國戰「疫」,中南擔當!中南醫院接管雷神山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全面接管雷神山2月8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體接管雷神山醫院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兼雷神山醫院院長醫院將開設32個院區、1500張床位全力救治已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其中位於武漢客廳會展中心的中南醫院「方艙醫院」設立床位2000張,為目前武漢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
  • 蔡甸區人民政府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籤署武漢常福醫院合作協議
    9月14日,蔡甸區人民政府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籤署武漢常福醫院合作協議,籤約儀式由中南醫院黨委書記張元珍主持。蔡甸區人民政府區長郝勝勇與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籤署協議。武漢常福醫院位於蔡甸經濟開發區霞光村,佔地面積291畝,總投資25億元,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000張,預留緊急動員床位1000張,將於2021年10月31日前建成投入使用。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專家來市第一人民院坐診查房手術開始啦
    為充分發揮醫聯體「下沉優質醫療資源」的功能,提高市第一人民醫院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切實改善患者看病就醫感受,8月21日(本周五)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6個學科的知名專家將陸續來該院開展坐診、查房、手術、專業指導等業務,廣大患者每周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級知名專家的親診。
  • 武漢市門診重症慢病患者可去這些醫保定點醫院就醫購藥
    楚天都市報3月8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周黎 李鳴)目前,武漢市享受門診重症疾病統籌報銷待遇的參保患者40.8萬人,為切實保障疫情期間武漢市門診重症慢病患者就診購藥需求,3月7日,武漢市醫保局公布全市部分提供門診重症慢病診療服務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名單。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5G移動CT馳援河北
    中新網武漢1月11日電 (高翔 馬芙蓉)一輛長15米、高4米,價值500萬元人民幣的整體車載移動CT,10日晚駛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奔赴河北,幫助河北地區快速診斷新冠肺炎。武漢大學中南醫院5G移動CT馳援河北。
  • 40家在漢醫院恢復普通門診 僅收治非新冠病人
    長江日報訊(記者 黃琪)3月18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衛健委獲悉,截至當日12時, 中部戰區總醫院漢口院區等40家在漢醫院全部恢復普通門診,僅收治非新冠病人,其中35家開設了急診。  據悉,這40家醫院目前已開放床位15767張,統計期內門診共接診非新冠患者16831人次,已收治入院非新冠患者8858人。
  • 中南醫院洪湖醫院院長吳洲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留住』患者」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 李晗 姚道德位於洪湖市峰口鎮的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保健、疾病防控於一體的地方綜合性醫院,服務人口40餘萬。2015年8月,洪湖市人民政府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友好協商,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由中南醫院託管並掛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洪湖醫院。
  • 一部手機就能完成就醫全流程——武漢「未來醫院」見聞
    3月27日,武漢市中心醫院聯合阿里健康、支付寶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家「網際網路+支付寶全流程就醫服務」未來醫院正式亮相。市民可在該院實現無卡就醫。兩個多月過去了,這裡的就醫體驗如何?看病無需再帶各種卡39歲的武漢市民張先生家住後湖,因為痛風的困擾,他通過就診諮詢獲悉,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治療此類疾病較有心得,他通過「就診助手」,提前掛好了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風溼與腎內科專家號。6月3日上午9時,張先生按照預約的就診時間來到醫院。
  • 中南醫院急診醫護人員「摘口罩」
    醫護人員不戴口罩與患者交流     昨日,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就診的患者,會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變化    緣起    這家醫院    要求醫護「摘口罩」    發起「摘口罩」行動的,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趙剡。他在法國訪問期間,曾陪家人到當地醫院就診,發現國外醫生在接診病人時均不佩戴口罩。作為家屬的趙剡通過醫生的面部表情,可以充分感受到對方傳遞的溫暖和善意,這令他感觸頗深,由此關注到「接診病人到底有無必要佩戴口罩」這一問題。
  • 中節能(唐山)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捐贈200臺...
    中節能(唐山)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捐贈200臺石墨烯節能輕便遠紅外電暖器  2月12日,中節能(唐山)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落實央企責任,快速反應,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捐贈200臺石墨烯節能輕便遠紅外電暖器,助力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防疫工作。
  • 合肥京東方醫院:解決大眾激增的就醫需求刻不容緩
    為了切實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提升就醫體驗,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就醫,即日起,合肥京東方醫院「專家無休服務」項目正式啟動,醫院積極行動,擔起社會責任,全力以赴解決群眾看病難點痛點。   魯網4月14日訊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阻攔了大家正常就醫的步伐,隨著復產復工大潮到來,解決大眾激增的就醫需求刻不容緩。然而一提到去醫院,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平時工作忙,請假不便,小病小痛無暇顧及,節假日去醫院卻掛不到專家號。
  • 深圳坪山區人民醫院也恢復門診及體檢服務啦,實行非急診預約制
    報料有獎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南都訊 記者曾海城坪山區人民醫院門診醫療服務恢復了,2月26日起,醫院門診恢復日常診療服務,但不設現場掛號,實行非急診預約制,口腔科、耳鼻喉科除急診外,防控時期暫不接診,而體檢服務也於2月24日恢復
  • 西安多家三甲醫院已恢復門診服務 近期就醫你需要了解這些
    西安多家三甲醫院恢復門診服務,部分醫院採取分時段就診,院內患者不多。西部網訊(記者 張棋)近日,隨著各行業的復工復產,西安多家三甲醫院已經恢復了正常門診服務,但記者了解到,各醫院恢復門診情況有所不同。哪些醫院可以正常門診服務?如何進行快速掛號就醫?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進行了走訪了解。
  • 優化就醫流程 湘雅醫院推出全流程微信服務號
    公立醫院日常門急診量大,預約、掛號、就診、取藥,如此算下來花費的時間還真不少……傳統就醫模式下「N」個隊列疊加,可能會讓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感到焦慮。    為優化現有的就醫流程,湘雅醫院官方微信服務號自今年3月上線以來,藉助微信預約和支付優勢,致力於為病友提供全流程服務,解決就醫過程中的掛號排隊時間長、看病等候時間長等問題,免去患者就診多個窗口的排隊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