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面服刑,2020流行詞

2021-01-10 騰訊網

「紙面服刑」註定成為2020的熱門流行詞彙。

2020

紙面服刑,

來源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男子巴圖孟和被判刑15年卻一天牢都沒坐,在刑滿以後拿到了「刑滿釋放證明書」,於紙面上「服」完了15年的刑期。

一人一事一詞

1992年,17歲的巴圖孟和因口角持刀將韓傑兒子捅傷,此後韓傑兒子因心臟破裂導致大出血死亡。次年,巴圖孟和被判故意殺人罪,獲刑15年。然而判決生效後,巴圖孟和直接從看守所回到了村莊,並未去監獄服刑,2007年5月13日,也就是當年案發之後15年整,巴圖孟和來到監獄拿到「刑滿釋放證明書」,一天牢也沒坐過的巴圖孟和,在紙面上「服」完了15年的刑期。

興盛於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一則消息:在王韻虹「紙面服刑」7年案件的查辦中,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職責、強化監督執紀,對其專利減刑、保外就醫、暫予監外執行等環節中有關人員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深挖徹查。截至今年8月21日,共對內蒙古自治區監獄管理局、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檢察機關、公安機關、人民醫院等26個單位的65名公職人員進行了黨紀政務處分。

兩個事情,兩個人物,同一個地方,同一種原因,讓社會大眾再次重新認識了「保外就醫」制度。

保外就醫是罪犯因患有嚴重疾病,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和政策,經司法機關批准讓其取保監外醫治的執行方法。又稱監外就醫,屬於監外執行的一種,是人道主義的體現。

我國《罪犯保外就醫執行辦法》明確了可準予保外就醫的形式:

(一)身患嚴重疾病,短期內有死亡危險的。

(二)原判無期徒刑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後減為無期徒刑的罪犯,從執行無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執行原判期限(已減刑的,按減刑後的刑期計算)三分之一以上(含減刑時間),患嚴重慢性疾病,長期醫治無效的。但如果病情惡化有死亡危險、改造表現較好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三)身體殘疾、生活難以自理的。

(四)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會可能的。

也明確了不準保外就醫的情況:

(一)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的;

(二)罪行嚴重,民憤很大的;

(三)為逃避懲罰在獄內自傷自殘的。

對累犯、慣犯、反革命犯的保外就醫,從嚴控制,對少年犯、老殘犯、女犯的保外就醫,適當放寬。

除了規定了「可」或「不可」的情形外,還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規範的可操作辦法。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胡作非為」,拿國家法律當兒戲,嚴重踐踏了法律尊嚴,法治環境。

█保外就醫是現代人權理念的客觀要求

人權問題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監獄罪犯人權保障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監獄人權保障是整個人權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監獄罪犯人權是整個司法人權保障的重要環節。當今,刑罰人道主義已經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國際社會的共識,也是衡量刑罰文明程度的一個倫理標準。保外就醫的初衷是刑罰人道主義。刑法中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可以歸結為如下命題犯罪人也是人。因此,把罪犯當人對待,並尊重其基本人權,是刑罰人道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其基本理念是,人在任何時候都只應作為目的,而不能作為實現其他目的的手段。

█保外就醫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具體體現

寬嚴相濟,一般認為,也就是根據犯罪行為人的不同情況,有策略地使用寬與嚴兩種手段進行有區別地處理,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寬中有嚴,嚴中有寬,寬嚴適度,寬嚴適時。保外就醫是暫予監外執行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刑罰執行的一種變通方式,它主要是針對有嚴重疾病需要就醫的罪犯。對保外後基本不可能再危害社會的罪犯採取監獄以外的更有利於身體健康的刑罰執行方式,這是對服刑人員的一種人文關懷,是刑事政策「寬」的體現。

█保外就醫是教育改造創新的題中之意

保外就醫就其本質而言,仍然是一種刑罰。從這個角度來說,刑罰對於犯罪人與生俱來的是懲罰,但這種懲罰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是一種教育改造犯罪人、使之重歸社會的手段。換句話說,刑罰最終目的在於教育。保外就醫試圖希望以「人文關懷」教育感化罪犯,讓罪犯看到希望,增加改造信心,提升改造動力,儘早回歸社會。

█保外就醫是罪犯的一項權利

囚犯是監獄的主體,權利與義務構成了囚犯在監獄法律關係中的基本要素,罪犯法律地位問題,主要是罪犯權利問題。我國《刑訴法》第254條第一款第一條規定「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保外就醫是暫予監外執行的主要形式,其核心價值是對生命健康權的一種尊重和保護,是受刑人的一種積極的生命健康權。

學者概括囚犯權利有人身方面的權利、民事方面的權利、宗教和政治權利、發展方面的權利等;鄭霞澤提出了囚犯的10大權利,人身方面的權利、政治權利、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民事方面的權利、受教育和文化娛樂方面的權利、勞動方面的權利等;韓玉勝教授提出囚犯應該有人格權、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基本生活保障權、政治民事權利、休息權利等。從一些學者的觀點看,人身權、健康權始終是罪犯完全享有的權利。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權利的基礎。保外就醫的設立是基於人道主義的一種考慮,體現了法律對人性的關懷。犯罪分子雖然觸犯刑法,但是作為一個自然人,他仍然享有最基本的生存、健康等權利。在犯罪分子具有法定情形時,如果繼續在刑罰執行場所服刑,其基本的生命健康等權利必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法律賦予其不在刑罰執行場所服刑的權利,即保外就醫。

既然保外就醫是罪犯的權利,那麼就應該享有權利所應有的特徵。一是正當性,即合法性,毋庸置言,生命健康權是基本的人權,或說「天賦」,或說我國《憲法》第33條第3款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二是利益性,即權利是受到保護的利益,是為道德和法律所確證的利益;三是可主張性,即要由利益主體通過表達意思或其他行為來主張,保外就醫應該有罪犯主張,即保外就醫的申請主體應該是罪犯,而不是刑罰執行機關或人民法院;四是力量性,即受權威的支持,以及權利主體具備享有和實現其利益、主張或資格的實際能力或可能性;五是自由性,即權利主體可以按個人意志去行使或放棄該項權利,不受外來的幹預或脅迫,只不過行使或放棄的同時必然要承擔相應的義務;六是資格性,即提出利益主張或要求的憑據或資格無需證明,只要是中國公民,既有這一資格。

█「權利面前人人平等」,應當保障每一名罪犯的就醫權

保外就醫的比例普遍較低;權力腐敗之下造成了「該保的不能保,不該保的保出去了」。

保外就醫是一項權利,權利面前沒有特殊,只要是中國公民,就合法享有,泛濫的「保外就醫」下,是社會規則的變異,法律的失效,這不僅褻瀆了國家刑罰的正義性,更影響到了公眾對於司法公正的信心。權利面前人人平等,應該成為保外就醫的基本原則。

█「權利優先」,確保及時高效,應保盡保

目前,保外就醫的申請主體是刑罰執行機關(監獄)和人民法院。在這個主體之下考慮保外就醫,首先想的是罪犯的義務,即保外之後存在的「潛在危險」。《刑訴法》第二百五十四條第3款規定: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表達的是對權利的限制,因為不確定,所以我們默認「有」,因為默認「有」,所以能不保的就不保了,必須要保的緩一緩保。另一個隱性的原因是保外之後被保人如果出了問題,責任如何劃分,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實踐中,以前是公安機關不願接收,新刑訴法實施之後是社區矯正機構,法律沒有具體規定怎麼接收,沒有較為詳細的司法解釋,監獄出於無奈和情勢所迫,必須保外就醫,兩家溝通不夠,協調不統一,一個不知道怎麼接收,一個又必須保,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保外的難度,也增加了保外人員脫管失控情況的發生。這是先義務的後果。

換個角度,如果罪犯作為申請主體,那麼首先考慮的應該是權利,即保外就醫之後,所能享受的權利,可以好好看病,獲得暫時性自由等等。僅就權利的特點來說,保外就醫的申請主體應該是罪犯,這也更有利於保護罪犯的權利。只有享有權利的「同時」履行義務,沒有權利何談義務。在現代社會,人的權利只有最終由法定權利轉化為現實權利,權利主體才能獲得所包含的利益的滿足,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權利才對主體有實際價值,才是真正的和完整的。這是先權利的結果。

變更申請主體,還權予囚,進一步深化保外就醫的意義是更好的治病,而不能以「安全」為由,變相剝奪罪犯權利。

保外就醫,原本一個好的東西,卻被極少數人肆意踐踏,成為社會詬病,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嚴查追責,以正視聽,讓公民在法治框架裡,享受公平正義。

相關焦點

  • 內蒙古司法廳原廳長徐呼和被查,任內發生至少兩起紙面服刑案
    此前,內蒙古監獄系統接連曝出王韻虹、莊永華等人「紙面服刑」案,引起關注。履歷顯示,徐呼和已於2018年6月退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王韻虹、莊永華「紙面服刑」案發生時,徐呼和正兼任內蒙古監獄管理局黨委書記。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徐呼和擔任內蒙古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兼自治區監獄管理局黨委書記,歷時九年多。
  • 紙面服刑?
    如今,身份識別技術完善,像張五哥那樣「頂包服刑」是不可能,但司法腐敗有了新形式,「保外就醫」、「紙面服刑」最具代表性。這不,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年8月24日公布的二審裁定書顯示,5名獄醫不同程度參與了對一名服刑人員6次保外就醫、1次暫予監外執行的病情鑑定造假,使未達到病情危重程度的罪犯「紙面服刑7年」。
  • 紙面服刑倒查20年 形形色色「關係網」被揭開
    違規違法減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問題,特別是未實際服刑卻拿到刑滿釋放證明書的「紙面服刑」問題,社會一直高度關注。在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工作中,黑龍江省呼蘭、松濱2所試點監獄及四川省宜賓市所在的5所省屬監獄對「減、假、暫」案件倒查20年,抓住多次減刑、「踩點減刑」、編寫虛假病情鑑定等問題,排查案件8萬餘件,確認並整改違規違法問題307個。
  • 內蒙古殺人犯「紙面服刑」7年案件通報來了!
    內蒙古殺人犯「紙面服刑」7年案件通報來了! 2020-09-18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殺人犯一天牢沒坐 鑽法律空子紙面服刑7年
    因犯故意殺人罪本應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第一監獄服刑的王某,卻在獄外活動長達7年時間,旅遊、工作、結婚、生子,樣樣都沒有落下。內蒙古一地近日爆出多個案件,罪犯都是通過「保外就醫」這一方式,獲得了「新生」。紙面服刑案件接二連三地見諸報端,引發網友熱議。「雲坐牢,實做官。」「天天報導這些新聞,有沒有想過怎麼根治這個問題。」「好好調查清楚,誰涉嫌包庇都不要放過。」「2020年了內蒙古信息還是這麼閉塞,地方性保護貪腐依舊這麼嚴重,不能只查這一個案件吧?」「這是怎樣一個地方,整個地區的人多年來都被黑惡勢力籠罩著,細思極恐啊。」
  • 紙面服刑倒查20年,匡扶司法正義就要下重刀「剜腐肉」
    其中,針對社會高度關注的未實際服刑卻拿到刑滿釋放證明書的「紙面服刑」問題,呼蘭、松濱2所試點監獄及宜賓市所在的5所省屬監獄對「減、假、暫」案件倒查20年,抓住多次減刑、「踩點減刑」、編寫虛假病情鑑定等問題,排查案件8萬餘件,確認並整改違規違法問題307個。公平正義,民之所向。
  • 7所監獄對「減、假、暫」案件排查 紙面服刑倒查20年
    違規違法減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問題,特別是未實際服刑卻拿到刑滿釋放證明書的「紙面服刑」問題,社會一直高度關注。在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工作中,黑龍江省呼蘭、松濱2所試點監獄及四川省宜賓市所在的5所省屬監獄對「減、假、暫」案件倒查20年,抓住多次減刑、「踩點減刑」、編寫虛假病情鑑定等問題,排查案件8萬餘件,確認並整改違規違法問題307個。
  • 7所監獄排查「減、假、暫」案件 紙面服刑倒查20年
    黑龍江呼蘭、松濱2所試點監獄及四川宜賓5所省屬監獄對「減、假、暫」案件開展排查紙面服刑倒查20年12月7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郭文思涉嫌犯故意傷害罪一案。違規違法減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問題,特別是未實際服刑卻拿到刑滿釋放證明書的「紙面服刑」問題,社會一直高度關注。在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工作中,黑龍江省呼蘭、松濱2所試點監獄及四川省宜賓市所在的5所省屬監獄對「減、假、暫」案件倒查20年,抓住多次減刑、「踩點減刑」、編寫虛假病情鑑定等問題,排查案件8萬餘件,確認並整改違規違法問題307個。
  • 「紙面服刑」15年殺人犯一天監獄都沒進過?內蒙古自治區政法委通報
    9月6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政法委通報,「紙面服刑」十五年一案經媒體披露後,自治區黨委政法委高度重視。9月4日,由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牽頭,聯合紀委監委、法院、檢察、公安、司法、監獄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已抵達呼倫貝爾市開展工作。調查結束後,將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情況,依紀依法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回應社會關切。
  • 法治面|「紙面服刑」放大保外就醫制度漏洞,審批權能否收歸法院?
    記者 | 梁宙編輯 | 翟瑞民1近日,國內幾起「紙面服刑」事件被曝光,使得「保外就醫」這項溫情的監外執行制度面臨諸多爭議,如何堵住該項制度的漏洞已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對此,2020年9月1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稱,內蒙古紀檢監察機關對巴圖孟和專利減刑、保外就醫、暫予監外執行等環節中有關人員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深挖徹查。截至今年8月21日,共對26個單位的65名公職人員進行了黨紀政務處分。同樣是在內蒙古,另一起「紙面服刑」事件也被曝光。
  • 「紙面服刑」倒查20年:整頓試點監獄確認並整改問題307個
    其中,針對「違規違法減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問題,特別是社會高度關注的未實際服刑卻拿到刑滿釋放證明書的「紙面服刑」問題,呼蘭、松濱2所試點監獄及宜賓市所在的5所省屬監獄對「減、假、暫」案件倒查20年,抓住多次減刑、「踩點減刑」、編寫虛假病情鑑定等問題,排查案件8萬餘件,確認並整改違規違法問題307個。
  • 多所監獄倒查20年紙面服刑:保外就醫均有獄警等參與
    黑龍江呼蘭、松濱2所試點監獄及四川宜賓5所省屬監獄對「減、假、暫」案件開展排查紙面服刑倒查20年12月7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郭文思涉嫌犯故意傷害罪一案。違規違法減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問題,特別是未實際服刑卻拿到刑滿釋放證明書的「紙面服刑」問題,社會一直高度關注。在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工作中,黑龍江省呼蘭、松濱2所試點監獄及四川省宜賓市所在的5所省屬監獄對「減、假、暫」案件倒查20年,抓住多次減刑、「踩點減刑」、編寫虛假病情鑑定等問題,排查案件8萬餘件,確認並整改違規違法問題307個。
  • 內蒙古紙面服刑村主任同僚發聲 是誰給了普通人這樣的「權利」?
    內蒙古紙面服刑村主任同僚稱他用黑道威脅人。為什麼這個嫌疑人明知道自己一切都不合規定,而且有罪孽在先,有案底,如果囂張跋扈,總有一天可能會被發現,還敢明目張胆的甚至為所欲為?甚至以黑道威脅別人。還能當選村幹部,還選為了人大代表。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 「紙面服刑」15年案件:正義雖然來臨 真相仍待揭穿
    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卻僅在「紙面服刑」,並未入獄。此後又得以入黨、當選嘎查達(註:嘎查達即村主任),甚至當選旗人大代表。此案件近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目前,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牽頭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已抵達呼倫貝爾市重新全面核查、調查該案,但這起案件背後,一系列疑團仍有待解開……「紙面服刑」15年竟還拿到了「刑滿釋放證明書」一份原呼倫貝爾盟中級人民法院(註:現為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1993年6月9日的刑事判決書顯示,1992年5月12日20時許,因發生口角,未滿18
  • 殺人犯紙面服刑受害者母親發聲:堅持27年,只為揪出讓殺人犯逍遙法...
    【殺人犯紙面服刑受害者母親發聲:堅持27年,只為揪出讓殺人犯逍遙法外的人】1993年,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男子巴圖孟和犯故意殺人罪,卻「紙面服刑」 15年的新聞引發關注。9月9日,受害人白永春的母親韓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8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牽頭聯合相關部門組成的工作組,到她家中了解相關情況。
  • 殺人犯違法保外就醫「紙面服刑」7年,5名獄醫獲刑 同僚發聲:他用...
    因犯故意殺人罪本應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第一監獄服刑的王某,卻在獄外活動長達7年時間,旅遊、工作、結婚、生子,樣樣都沒有落下。王某逍遙法外的原因,與新華社《半月談》9月3日曝光的呼倫貝爾男子巴圖孟「紙面服刑」15年相似,都通過了「保外就醫」這一方式。
  • "紙面服刑15年"罪犯違規入黨 責任人官至水利局局長
    (原標題:"紙面服刑15年"罪犯違規入黨 責任人官至水利局局長)
  • 內蒙古「紙面服刑」案牽出新案:長春「黑老大」入獄半年就減刑...
    近日, 澎湃新聞獨家系列報導了內蒙古殺人犯王韻虹被判處死緩後,通過違規保外就醫等方式「紙面服刑」,在獄外7年時間裡,旅遊、工作、結婚、生子,樣樣都沒有落下。同時,殺人罪犯莊永華、無期徒刑罪犯鄒慶等人,也和王韻虹一樣存在違法減刑和違規保外就醫情形。
  • 殺人犯「紙面服刑」15年,還當了村官……內蒙古政法委:已派工作組展開調查
    日前,有媒體報導內蒙古呼倫貝爾男子巴圖孟和被判刑15年卻一天牢都沒坐,引發關注,大家也因此聽到了一個新詞組叫「紙面服刑
  • 內蒙古「紙面服刑」命犯系買兇案殺手,曾兩次減刑,在獄外結婚生子
    延伸閱讀:殺人犯違法保外就醫「紙面服刑」7年,5名獄醫獲刑 因犯故意殺人罪本應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第一監獄服刑的王某,卻在獄外活動長達7年時間,旅遊、工作、結婚、生子,樣樣都沒有落下。王某逍遙法外的原因,與新華社《半月談》9月3日曝光的呼倫貝爾男子巴圖孟「紙面服刑」15年相似,都通過了「保外就醫」這一方式。8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的二審裁定書顯示,5名獄醫不同程度參與了對王某6次保外就醫、1次暫予監外執行的病情鑑定造假,使未達到病情危重程度的服刑犯王某,僅「紙面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