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今年外貿挑戰前所未有 多措並舉穩訂單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8日電 疫情影響下,外需疲軟,商務部在減少企業破產、穩外貿訂單方面將有什麼措施?18日,商務部部長鐘山在發布會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應。

圖為天津港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新社發 王焱 攝

18日,國新辦就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外貿行業帶動1.8億人就業,在疫情影響下,外需疲軟,很多企業因為沒有訂單被迫停產,請問商務部在減少企業破產、穩外貿訂單方面將有什麼措施?

鐘山回應,全球疫情蔓延,國際市場需求大幅下降,我國今年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商務部將按照中央「六穩」、「六保」的要求,全力做好穩外貿工作。

5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鐘山介紹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鐘山指出,第一是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受疫情影響,我們的企業非常困難,比如資金緊張、訂單下降、產業鏈、供應鏈風險上升,前期這些外貿企業有訂單出不去,因為物流不暢通,後期有生產能力了,但是沒有訂單了,對這些企業造成了很大困難。我們也分析了這些困難,有些困難企業通過自身努力可以解決,有些困難需要政府幫助。比如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等方面,都需要政府支持和幫助。」

鐘山提到,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多次研究,怎麼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最近的情況看,一些政策措施也發揮了作用,比如現在的出口退稅速度加快了,原來要十幾天,現在縮短到一個星期左右,這樣有利於企業資金周轉。再就是擴大企業信貸規模,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的問題。擴大信用保險覆蓋面,現在中國信保已經為11萬家企業提供了幫助。外貿企業原來多數是單一做出口的,現在出口受阻之後,政府支持他們出口轉內銷。這項工作現在見到了成效,4月份出口企業內銷額增長17%,說明優質的外貿產品同樣受到國內消費者的歡迎。

第二是優化國際市場布局。由於疫情,國際市場需求下降,但不等於沒有需求,也不等於沒有市場。要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西方不亮東方亮」,現在有些國家需求大幅下降,但是還有別的市場,比如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額下降了4.9%,但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逆勢上揚,佔比大幅度提升。還有東協,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我們要在擴大出口的同時積極擴大進口,籌辦好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滿足國內生產生活的需要。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全球開放合作。」鐘山補充。

第三是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鐘山表示,這幾年來,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等發展很快,今年將加快推進試點,特別是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從原來的59個擴大到105個,支持新業態發展,培育外貿新動能,使這些新模式新業態成為外貿發展新亮點。

相關焦點

  • 中國大地保險:多措並舉 服務「六穩」「六保」
    面對新冠疫情、洪澇災害、中美貿易摩擦等內外部挑戰,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風險有所上升。保險業是抵禦經濟社會風險的堅強後盾,是助力落實「六穩」「六保」工作的重要一環。中國大地保險積極革新產品與服務,多措並舉,在推動復工復產、服務實體經濟、保障農業生產等方面發揮了風險保障職能,助力「六穩」「六保」工作更好落實,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貢獻了保險力量。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給外貿行業帶來較大衝擊。
  • 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4月出口「轉正」 商務部:下行壓力依舊較大
    央廣網北京5月7日消息(記者佟亞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今年前4個月我國外貿「成績單」出爐: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07萬億元,降幅比一季度收窄。其中,4月出口實現今年以來首次月度正增長,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
  • 企業為什麼要做外貿?外貿訂單怎麼來?外貿客戶怎麼找?
    那麼此刻問題就來了,大家都知道外貿好做,但是應該怎麼做?客戶應該怎麼找?訂單怎麼來?外貿會比內銷好做嗎?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往來不斷增強,提前布局外貿的企業將佔得先機。穩外貿政策。今年,商務部、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同各級政府多措並舉,加碼穩外貿政策促進「雙循環」,全力幫助外貿、外資企業渡過難關,積極保障復工復產。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RCEP。2020年,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協定RCEP協議。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積極應對疫情衝擊,中國外貿穩得住!
    3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最新統計數據,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4.12萬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節假期延長等因素的疊加影響,外貿進出口數據有所下降。但是從2月份情況來看,進出口值在逐旬提升,企業申報報關單量逐旬遞增,進出境貨運量也在增長。利好政策及時出臺,助攻外貿基本盤趨穩。
  • 外貿企業訂單大幅減少怎麼辦?商務部:儘快研究搭建數字外貿服務平臺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段煉4月10日,國新辦就穩外貿相關舉措舉行新聞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由於歐美疫情嚴重,一些外貿企業的訂單大幅度減少,商務部如何幫助企業保訂單、保市場呢?
  •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談2020年1-11月外貿運行情況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談2020年1-11月我國外貿運行情況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外貿發展帶來的嚴峻挑戰,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商務部及時推動出臺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在保外貿主體、保市場份額、保出口訂單、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精準施策,助企紓困。
  • 在「大循環」「雙循環」中穩外貿穩外資——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題:在「大循環」「雙循環」中穩外貿穩外資——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新華社記者劉紅霞、王雨蕭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疊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貿易和跨境直接投資遭遇「寒流」。
  • 訂單驟降 外貿企業自救各顯神通
    □本報記者 歐陽春香海外疫情肆虐,外貿行業受到國際市場需求不振的衝擊,近期出口訂單驟降。從中央到地方,穩外貿各項措施正在陸續加緊出臺,企業也各顯神通展開自救。企業積極自救多位外貿從業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月時是客戶催著你發貨,現在復工都正常了,近一兩周情況卻突然急轉直下:客戶能取消訂單就取消訂單,能暫停的就暫停,還有的甚至是做好的貨都不要了。
  • 記者探訪「世界超市」:海外自行車銷量猛增 義烏外貿公司訂單增長5...
    被譽為「世界超市」的義烏小商品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同時也是中國外貿的重要窗口和晴雨表,其背後涉及的關聯企業有200多萬家。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暴發和蔓延,給義烏這座以貿易著稱的城市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這些企業目前經營現狀如何?
  • 建設銀行國際業務為穩外貿保駕護航
    建設銀行境外機構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集團資源和全球網絡優勢,密切協同境內分行,有效對接境內客戶融資需求,為防疫物資進出口提供信貸支持「綠色通道」、免費跨境結算、低成本貿易融資,為穩金融、穩外貿、支持國內企業復工復產、深化全球公共衛生和供應鏈合作提供了優質、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務支持。
  • 河北省商務廳:「一促兩穩」成效顯著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河北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影響,外貿、外資和流通消費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河北省商務廳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把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作為重中之重,在著力抓好商務領域疫情防控、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努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各項重點工作,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多措並舉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取得階段性成效。」
  • 江蘇外貿線上突圍 「保主體促兩穩」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
    今年1-9月,全省外貿進出口32250.4億元,同比增長0.8%,今年以來增幅首次「浮出水面」,較全國平均水平高0.1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外資221.1億美元,同比增長8%,領先全國。我省開展的「保主體促兩穩」行動受到商務部肯定,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取得階段性成效。一企一策,精準服務解難題9月25日,一架搭載141名韓籍乘客的包機降落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 商務部:中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外貿產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商務部網站截圖。中國網12月8日訊 據商務部網站今日消息,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談2020年1-11月我國外貿運行情況。該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外貿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商務部及時推動出臺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在保外貿主體、保市場份額、保出口訂單、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精準施策,助企紓困。政府、行業、企業形成強大合力,進出口快速回穩、持續向好,展現了中國外貿的強大韌性和綜合競爭力。一是中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1-11月,進出口總額29.0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8%。
  • 多指標逆勢破紀錄 標註外貿發展新高度
    這些成績和積極變化也為2021年外貿發展開拓了良好局面。梁明指出,從目前調研情況來看,大部分規模企業的出口訂單已經延續6、7月份。同時,很多業態逆勢增長,外貿主體活力增強,貿易夥伴也更趨多元,這些都為今年穩外貿提供了充足底氣。預計2021年我國外貿增速平穩,規模還有所增長。
  • 今年前11月我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穩外貿系列措施持續發力...
    □ 本報記者 萬靜今年1月至11月,我國進出口總額29.0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8%。以美元計,進出口4.17萬億美元,增長0.6%,增速首次轉正。這是記者近日從商務部獲悉的數據。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外貿發展帶來的嚴峻挑戰,商務部及時推動出臺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在保外貿主體、保市場份額、保出口訂單、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精準施策,助企紓困。外貿規模進一步擴大據商務部外貿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1月至11月我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 政策有力度 外貿外資穩(銳財經)
    日前,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外資、外貿方面有關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總體來看,近期中國對外經貿合作成果豐碩,中國的市場、人才資源、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能力等對外資企業保持著強大吸引力。  外資穩,中國市場引力足  中國市場優越的營商環境和日益擴大的開放程度,對外資保持著強大吸引力。近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已進入衝刺階段,當前進展如何?
  • 商務部官員表示疫情不會改變中國外貿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朱宛玲):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會改變中國外貿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也沒有改變中國吸收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中國仍將是全球企業投資的熱土。
  • 前4個月進出口9.07萬億元 降幅比一季度收窄 4月份中國外貿出口...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複雜。雖然4月外貿數據降幅收窄,但是外貿發展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境外疫情暴發增長態勢仍在持續,對全球經濟和貿易帶來巨大衝擊,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外貿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
  • 福建廈門統一部署多措並舉把穩「菜籃子」
    在「廈門日報」等媒體刊發「菜籃子」商品保供穩價報導,介紹廈門市多措並舉打好市場保供穩價「組合拳」的做法,向廣大市民傳達供應總體充裕、價格基本穩定的信號,起到積極效果。發起《保供應穩物價講誠信安民心》倡議,強調非常時期供應足則民心穩,物價穩則民心安;呼籲各方同舟共濟、並肩作戰;號召企業不隨意加價,為抗擊疫情、保障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貢獻力量。
  • 天津開發區優服務簡流程 出口退稅助力外貿企業逆勢增長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天津9月29日消息(記者陳慶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天津開發區稅務部門密切關注區內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線上線下多渠道持續宣傳助力穩外貿、穩外資的稅收優惠政策,精簡退稅流程、加快退稅速度、提升納稅服務,多措並舉用足用好出口退稅政策,幫助外貿企業保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