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問:今天《大秦賦》的評分降了嗎?降了。
自播出開始,《大秦賦》口碑一路下滑,豆瓣評分已經降至6.6分,雖然這個分數並不是過於慘澹,但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作品,這個分數不盡人意。
《大秦賦》除了被詬病架空歷史,魔改歷史,劇情無邏輯,雞湯過多之外,更多的批評集中於張魯一的演技上。首先,年過40的張魯一在劇中仍要扮演13歲的秦王嬴政,結果觀眾紛紛表示十分出戲。導演未免有些強人所難,再好的演員可能也很難跨過這28年光陰。
張魯一飾演少年嬴政備受爭議。
如果說這一吐槽點更多還是導演的責任的話,那麼對於成年後秦王嬴政形象的塑造,則很大程度上是演員本人的發揮問題。張魯一版的嬴政少了秦王應有的王者之氣,更像是一個文人氣質的守成之主。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富大龍版的秦始皇僅在10多分鐘內就完成了張魯一沒有完成的形象構建。也正因如此,不少網友質疑《大秦賦》的秦始皇角色的選角。事實上,富大龍本人曾出演過《大秦帝國之崛起》的秦惠文王嬴駟,所以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不能再次在大秦帝國系列劇中出演了。
寶「青銅仙鶴」的故事時,富大龍登臺飾演嬴政。
二十一年時光荏苒,曾在趙國做質子的「趙政」已成為秦王,而昔年結識的朋友、燕太子丹此時卻被派來質秦。故人相逢,只可惜時境更迭,不復當初。
短短十來分鐘的表演,富大龍的表現真的很絕。
開始聽到朋友來時,他欣喜不已,趕緊整理衣冠,親熱地喊了一聲「丹」。
好朋友來了,快點收拾收拾
發現太子丹敬而遠之地稱他為「秦王」時,他愣了一下,才改口為「太子」。可他好像依然不死心,喚人表演水禽戲時,仍然偷偷地打量著太子丹。
受傷.jpg
當太子丹陰陽怪氣地說他「好命」時,嬴政回擊了:「孤有何命?孤的命好嗎?」
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尤其那句「母親,她要情人,不要我」被網友們調侃,一句話演了《大秦賦》幾十集的內容。
對於所謂的「命」,他是什麼態度呢?「孤的命,自己說了算!」
這種孤傲狠絕的勁頭,才像那個存在於我們腦海中的秦始皇啊!
不得不說,《國家寶藏》的塑造比《大秦賦》高明多了。在極為有限的篇幅裡,編劇和富大龍一起展現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嬴政:面對妄自出言揣測的馴禽師,他輕蔑且不屑一顧;當太子丹質問他「我有的選嗎」,他輕笑著來了句「殺了那個無能的燕王,你坐王位」。帝王殺伐果斷於談笑之間,讓人覺得陰鷙和不寒而慄;談及先人的基業與眼下的大爭之世,他滿懷自豪,期待著放手一搏。
這才是打開秦始皇的正確方式。大膽猜測一下,或許《大秦賦》想要挖掘嬴政這個角色複雜幽微的一面,還原他君王身份背後作為「人」的那一面,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顯然走得太極端了,以「正劇」標榜,涉及朝堂的內容卻如此潦草,難怪看得人暴躁。
真的謝謝富大龍老師,在這個「關鍵」時刻,彌補了我們的一個遺憾。
如果按照西方人的視角來看秦始皇,那簡直是完美的英雄:一統九州,還完成了度量衡的統一,推行了小篆,讓大一統的思想深入人心,永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秦始皇是雄心萬丈的皇帝,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江山永固,長生不老。假如自己也如普通人一樣老去,那他也希望自己的皇位能永傳子孫。為此,他自稱始皇,將兒子、孫子等後代皇帝命名為二世、三世乃至萬世。
為了後世考慮,決定將戰國時北方各國用來抵禦胡人的長城連接起來,這就是著名的萬裡長城。他指定蒙恬不必回京,主持修建長城,並且徵伐民夫,完成這件勞民傷財的大事。
「大秦帝國」系列自推出以來,因其高質量成為了歷史正劇的高光。《大秦帝國》系列的原著作者孫皓暉希望通過這部小說讓中國人更了解秦王朝真正的歷史,而影視化,是讓歷史更為普及的方式。
原作全套一共3卷,是孫皓暉嘔心瀝血之作,作品注重尊重史實,只進行了適度的藝術加工,是以秦國為主要視點來展現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史詩。因為內容詳實,書價確實不便宜,但單價算起來並不貴,而且比較系統,讀完之後完全可以全面掌握先秦至秦朝的歷史。現在平臺優惠,全套正版全新99元包郵,連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