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研學日記丨粵韻西關·非遺傳承,跟著西關大少尋找廣府印記

2021-01-14 愛研學


擷採廣府遺珠,傳承傳統文化。廣府文化如遺珠,散落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粵語、粵菜、騎樓、粵劇……


10月20日,Ai愛研學帶領著一班孩子們開啟「五感」之旅,看到、聽到、嗅到、嘗到、觸到粵韻粵味,收穫豐富的非遺知識、獨特的廣府生活體驗和專屬的廣繡作品。





研學旅行不僅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特殊的教育與挑戰,一次不平凡的成長。


做自我介紹是與人交往的重要一步;初次見面,同學們難免都有點害羞和拘謹,但在研學導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 同學們也能非常勇敢地自我介紹~(這裡需要掌聲鼓勵!)

自我介紹後,研學正式開始啦~同學們在西關大少——fat老師的帶領下,開啟《粵韻西關·非遺探秘》的研學課程。


沿著荔枝灣湧兩岸,聆聽著導師的講解,同學們感受著老廣悠然自在的生活,探究梁氏宗祠、騎樓、西關大屋等的建築結構及蘊藏其中的非遺文化,發掘地道的廣府美食等等。

從建築歷史到非遺技藝,到從人文風情到地道美食,面對著如此「海量」的廣府文化知識,同學們也能一絲不苟的記錄下來,認真完成研學手冊。

讓導師驚喜的是,有的同學還主動為大家補充自己知道的廣府小知識;對比一開始的害羞,現在能夠主動分享,這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對於生活在廣州的我們來說,屬於我們的廣府文化,一定少不了的肯定是廣府美食!


不知道同學們心中的廣府美食是什麼呢?

也許是百年酒家裡的一盅兩件

也許是那一勺龍飛鳳舞糖畫的麥芽糖

也許是穿街走巷有甜有辣的雞公欖

也許是那沒有老婆的美味老婆餅

......

看似簡單的美食打卡其實一點也不容易!如何用有限的基金品嘗到最多的美食呢?如何能滿足小組成員的美食願望呢?如何去分析哪家店的美食是最最好吃最划算的呢?


這其中要考驗同學們的金錢分配能力、觀察能力和協調能力。

和非遺傳承人一起走進非遺,傳承非遺,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榮耀。


作為廣繡小小「傳承人」,同學們跟隨著廣繡老師,親身拿起針線,嘗試原汁原味的廣繡技藝。

如果沒有堅持,怎麼能繡一個成品?學任何東西都一樣,靠的是專和鑽。


面對自己從來沒嘗試過的廣繡活動,同學們也能一邊向老師請教,一邊嘗試,一步步地完成自己的廣繡作品,這其中少不了同學們堅持不懈的毅力!


經過了一天的研學,同學們不僅收穫了滿滿的知識,還結交了一幫可愛的小夥伴,收穫了第一把自己親自刺繡的廣繡扇子,以及獲得了一份沉甸甸的研學證書!

在這一天的研學裡,導師見證了同學們的收穫及進步,也發現了他們獨一無二的發光點~





周末的時間不一定全部時間都用來學習,留一些時間讓孩子出門到處走走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外出遊玩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有了親近自然,感受文化底蘊和學習新知識的機會,同時在這種時候,孩子也是全身心的放鬆的。


如果你也想參加接下來的周末研學,記得關注「Ai愛研學」微信公眾號,獲取第一手報名信息!

相關焦點

  • 東山大少與西關小姐 值得傳承的文化基因
    ——董上德 本版撰文 記者 張美嫻老廣州有句話「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形成了老廣州東貴西富的城市格局。東山大少與西關小姐就是東山和西關的縮影,成為了廣州歷史和文化的符號。日前,作家、廣府文化研究專家梁鳳蓮與中山大學教授董上德在廣州圖書館為讀者帶來一場關於《西關小姐》和《東山大少》的賞讀會。
  • 廣州城中首個「非遺街區」在哪? 就是西關永慶坊!
    廣州城中首個「非遺街區」在哪? 就是西關永慶坊!廣州首個「非遺街區」亮相永慶坊4A景區明日開市,著力傳承廣府文化羊城晚報訊 記者劉星彤、通訊員穗文廣旅宣報導: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即將亮相!
  • 央廣獨家專訪:西關大少陳一暢的童謠情
    西關大少:陳一暢廣州本土音樂人,詞曲作家,廣州市音樂家協會會員。
  • 「粵趣魔坊」,換個方式「打開」傳統嶺南文化!
    西關正當潮——嶺南文化之「粵趣魔坊」活動在永慶坊舉行遊歷文化景點,就只有跟隨導遊的腳步,一點點了解當地的歷史、景區特色?這次,讓我們換個方式「打開」傳統文化大門,用新的視角,了解廣府文化!
  • 舞動老西關 「西關小姐」帶你玩轉永慶坊
    12月20日,荔灣區在西關永慶坊旅遊區舉行了「西關正當潮——嶺南文化之『粵躍悅舞』」主題文藝活動。 活動主辦方介紹,今年10月荔灣區啟動了「西關正當潮」主題系列活動。該系列活動通過不同的創新模式,讓傳統嶺南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本次活動通過將傳統文化與當代新潮舞蹈元素相結合,讓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有了更多潮玩、時尚的元素,從而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 廣州記憶丨西關騎樓打銅聲響 這個「非遺」沒有老掉牙反而有點酷
    [第34期]西關打銅恩寧路是廣州有名的騎樓街,走在寧靜的騎樓下,每當「叮叮噹噹」的打銅聲響起,仿佛會把人們帶回到那個老西關:灰色青磚、滿洲窗、趟櫳門蘇廣偉回看當初自己堅持多年都要做銅器,無非就是想把廣州原有的銅文化傳承下去,但傳承單靠一把錘子的作用卻是微不足道的。事實證明,這一次,蘇英敏對了。
  • 傳統文化遭搞怪宣傳:東山少爺"玩雀"西關小姐"企街"?
    比如一幅漫畫中的「西關小姐」,輕佻地倚在門邊,把旗袍的開衩撩得很高,向路過的「東山少爺」拋媚眼。廣州本土歷史文化網站@古粵秀色一看就急了,連忙指出:「錯了,畫錯了!東山少爺不是『二世祖』,不『玩雀』的。君不見,東山沒有大型的娛樂場,有的是肅穆的教堂,他們穿著簡樸,保留著先輩刻苦的作風。」  這畫中的到底是西關小姐,還是「企街小姐」?西關人表示很生氣。
  • 「西關大少」遊船河新劇《西關大少》前日舉行首映禮
    「西關大少」遊船河新劇《西關大少》前日舉行首映禮 2003-10-31 10:48  來源: 南方都市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 舞動永慶坊,看「西關小姐」如何用街舞「破解」詠春拳
    一提到西關小姐,人們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靜坐於西關大屋裡溫婉動人、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西關小姐是廣府的「文化名片」,世界透過她認識廣州,了解荔灣。如今,哪裡還能邂逅西關小姐的芳蹤呢?12月20日,「西關小姐」舞動永慶坊活動,演繹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交融的魅力。
  • 廣州荔灣區舉辦「西關新活力」2020年文化體驗月系列活動
    系列活動包含文藝演出、讀書活動、文化講座、非遺展示等10餘項活動。廣州荔灣區舉辦「西關新活力」2020年文化體驗月系列活動(荔宣供圖)  為辦好此次「西關新活力」系列活動,廣州市荔灣區文廣旅體局精心準備「國風雅韻」中國古詩詞吟唱與鑑賞活動、「粵韻悠揚」廣東音樂曲藝欣賞會、粵劇藝術博物館廣福臺惠民演出等一系列活動將分沓而來
  • 食在廣州,味在西關!品嘗廣州粵式美食,體驗廣府飲食文化!
    艇仔粥:艇仔粥源自廣州荔灣西關一帶,因粥為艇上人家製作而得名,曾名「荔灣艇仔粥」。以新鮮的小蝦、魚片、蔥花、油條屑等為原料,煮粥的手法也依照滾粥衝燙粥料的手法。粥底綿爛,粥味鮮甜,集眾多物料之長,爽脆軟滑兼備。現在無論在廣州的街頭巷尾或酒樓,都可品嘗到這種特有的粥品。
  • 食在廣州,味在西關,廣州美食小吃的匯集聖地
    《西關小姐》這首歌相信每個廣州人都會覺得熟悉。這首歌表面上是講述了西關小姐和東山少爺之間的故事,實際上卻是借著這兩個人物,向我們描繪了西關和東山這兩個廣州著名地標,繁華時代的故事。聽來餘韻悠長,十分有老廣州的味道。
  • 0元拍西關風情大片,周末走起!
    0元拍西關風情大片,周末走起!遠離城市的喧囂漫步西關風情小巷擁有900多年歷史的泮塘五約,是廣州歷史城區中少有保留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樸素風貌特徵的聚落。荔灣區文化商旅發展中心將村裡部分微改造後的物業發展西關藝匠文化產業,涉及古琴花道、木雕盆栽、茶酒文化、音樂傳播、文創產研學等。
  • 趙雅芝復出《西關大少》
    趙雅芝復出《西關大少》 >  本報訊 (記者孫倩 實習生 胡水根)無線又一部臺慶劇《西關大少》本周一起在翡翠臺首播。該劇由著名的李添勝負責監製,已經10多年沒在無線拍戲的趙雅芝,此次在劇中主演一位廣州西關大戶人家的丫鬟,攜手以前的老搭檔劉松仁,與他飾演的大少爺之間產生了一段苦澀戀情。扮相宜古宜今的趙雅芝和劉松仁再扮情侶,擦出新火花,令該劇在拍攝之初就備受關注,對觀眾來說應該有種久違的感覺。
  • 最後一個西關大少
    畢竟是後現代最後一個西關大少,張國榮註定要在薄紗繡帳的一床幽香中永生,留著襟上的酒痕,留著不老的綠鬢,留著一身六朝滄桑的金粉
  • 房縣西關街開街,茶馬古道將繁華重現
    9月27日,十堰市房縣舉行第四屆詩經黃酒文化旅遊節暨「西關街」系列活動,房縣西關街道這條繁華了千餘年的古鹽道以嶄新面貌再次驚豔世人。房縣西關老街始建於唐,盛於明清,南倚鳳凰山,北臨粉水河,東起詩經大道,西至南寧路,全長1500米。西關街擁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烙印,也是荊楚文化最為核心的地方之一。
  • 這些香港男星都是從廣州西關大屋走出來的名副其實的西關大少
    當時「西關人」便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西關大屋裡面住著的基本上都是非富則貴,地位顯赫的家庭。下列小編為大家盤點從西關大屋走出來的香港娛樂圈中的西關大少。一,胡楓胡楓於1932年1月18日出生於西關柔濟醫院,住址位於廣州西關拱日路,具體即是現在的和平中路85-1號。
  • 西關老街 弄「潮」新生
    自2018年10月啟動改造,永慶坊二期8個片區今已有5個片區陸續開放,面積為一期10倍大的永慶坊二期即將在今年底完工。在更廣闊的空間裡,永慶坊二期延續城市更新「繡花」功夫,在儘量保留原有建築風貌、街巷肌理的同時,努力打造中國城市有機更新標杆。
  • 共聽粵韻聲 同食「國慶面」
    青年跟著師傅學包雲吞。牢記囑託 灣區追夢港澳青年在廣州「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10月2日,嘹亮的歌聲在沙面友好園響起,70名來自粵港澳的青年代表與遊客一起唱響對祖國的熱愛。
  • 我的扶貧故事|廣東非遺「西關正骨」紮根金沙 為群眾解決健康難題
    廣州市荔灣區在對口幫扶貴州省金沙縣的工作中,派駐醫療專家將廣東非遺「西關正骨」留在了金沙,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為當地群眾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卓士雄給中醫院的醫護人員授課卓士雄、吳彩玲兩位援黔專家在金沙縣中醫院開展幫扶工作期間的故事很多,但他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一場傳統的拜師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