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平陽支站訊 對於萬全鎮欄杆橋村的村民而言,2015年春節最大的禮包莫過於村子榮獲了「全國文明村」稱號。這沉甸甸的榮譽為冬日裡的村民們帶來了濃濃暖意。歷經數載,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從「縣級文明村」、「市級文明村」到「省級文明村」、再到「全國文明村」,一步一個腳印,欄杆橋村人用勤勞和智慧,讓文明村創建結出了累累碩果。那麼,「全國文明村」到底「文明」在哪裡?近日,循著「全國文明村」的氣息,記者走進了萬全鎮欄杆橋村尋找答案。
文明,在美麗的田園庭院間
欄杆橋村自身優美環境、古榕人家,小橋流水,素有「古橋榕影,魅力水鄉」之稱。沿著104國道平瑞段,來往的人們會發現村口路邊的欄杆橋的牌子。驅車前往村內,一幅「江南水鄉」的風景畫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欄杆橋旁,一棵枝繁葉茂的古榕,伸著長長的枝椏,為村民們擋風遮雨。「這棵榕樹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每當茶餘飯後,老人們總會來樹下散散步,聊聊天。」欄杆橋村書記林文武對記者說。站在橋上放眼望去,一座記載著歲月痕跡的青石欄杆橋旁,屹立著一座飛簷流角的亭子,名叫三官爺亭。眺望遠處,打漁人泛舟河上,與古老的青石欄杆橋、河邊的農房屋舍相交輝映,構成一幅和諧、靜謐的江南之畫。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該村新農村建設大步邁進,實施了新農村整治等一系列項目,基本完成了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村莊潔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村莊面貌出現了顯著的變化。自欄杆橋村被評為浙江省2012年度省級文明村以來,該村立即召開了全村文明村創建提升工作動員大會,徵求大家意見,共同謀劃創建目標和規劃思路。通過廣泛宣傳發動,使創建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戶曉。通過村莊整治和文明村創建工作,協調美觀的整體環境風格初步形成。該村圍繞村道硬化、垃圾處理、衛生改廁、汙水治理、清潔庭院等內容,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按照「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要求,大力推進村莊道路綠化和庭院綠化建設,見縫插綠,實施岔道和空地整理美化;通過這些創建工程的穩步實施,全村道路得到了全面硬化和美化,人行步道設計和鋪設材料充分體現了農村風情;村內溝渠得到全面整治,達到「流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效果,並充分利用村內空閒地,鋪石築徑、塑造園藝景觀小品,以及配套建設文化娛樂、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形成了協調美觀的「路」、「水」、「園」為一體的景觀。
文明,在村幹部的創業精神裡
「衣食足而知榮辱」。只有腰包鼓起來,精神才能富起來,欄杆橋村「兩委」班子深知其中的道理。欄杆橋村之所以能大刀闊斧地創建全國文明村,是因為它大力培育立村富民產業,率先讓村民富起來,謀劃以「口袋富」帶動「腦袋富」的飛躍式發展。
去年以來,該村兩委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委託浙江農林大學,對全村進行了文明村的規劃編制,該規劃主要以水鄉田園項目為載體,致力把欄杆橋村打造成為環境優美、產業發展、文化繁榮的特色村。水鄉田園由村民集資入股,共投資1200萬元(其中一期工程630萬),流轉土地200畝,分為綜合服務區、兒童遊樂區、田園體驗區、餐飲文化區、水上運動區、創意農業區、禪修體驗區等共七個功能區。在規劃編制完成的基礎上,還研究確定了「整體規劃、區塊建設、分段實施」的創建工作思路。目前,水鄉田園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2014年國慶期間日遊客量達10000人次,7天營業額達100萬元,收到了名氣與經濟的雙贏效果,實現「以文明村建設助推鄉村旅遊,發展鄉村旅遊反哺文明村建設」的目標,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
此外,該村有兩三百人在外創業,並在村裡成立了欄杆橋村青年聯誼會。林文武拿出手機對記者說,青年聯誼會還成立了微信群,群裡常常小範圍地開會討論村裡的發展。記者看到,村民蔡仕建在江蘇做生意,在群裡發了幾張西塘水鄉照片與村民分享,希望村裡的建設能更多地向這些美麗水鄉的先進地區學習,能越來越漂亮。該群發起人蔡仕暖從事禮品行業,林文武介紹到,水鄉田園就是由這些青年人發起的,村裡一半的村民都有股份,在家剩餘的勞動力(主要指老人)有30多人在水鄉田園幫忙,月收入在2000元-3000元左右,實現了村民共同致富,為文明村創建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文明,在村民們的日常生活中
恬靜優美的村街無聲地講訴著這裡的巨變,可村子的變化遠不只是路面硬化了、村莊綠化了、街院淨化了,文明村帶來的最可喜變化還在於,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明顯的改觀,蕩漾在村民臉上的是幸福的微笑和發自內心的喜悅。
2015年春節臨近,村兩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在會上提出三點要求,希望村民在年底「撣新」的時候注意安全,做到過節喝酒不開車,保護環境不打鞭炮這三點要求。林文武告訴記者,農村本來過年過節都會放鞭炮,空氣裡瀰漫火藥味也正常。今年春節村裡沒有一戶人家打鞭炮,不需要村兩委多說什麼,村民們都能自覺地參與進來,這是很難得的。
文明村應該是個什麼樣?該村村主任馮方源給出了這樣具體的理解:「家門前的路好走了,環境優美了,現在就連冬閒時候的文化娛樂也有了去處……」記者了解到,為豐富村民的文娛生活,倡導文明生活理念,欄杆橋村設有大榕樹講壇、村民社區學校、農家書屋、文化廣場。茶餘飯後,村民們來到廣場上,或鍛鍊身體,或拉拉家常,農閒之餘,還可以走進社區學校「充電」,學習家政常識、技能知識,已成為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場場倡導文明生活的「風暴」,讓欄杆橋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村裡的文化活動受到群眾的熱捧,文明新風在耳濡目染中注入百姓的心田。如今的欄杆橋村與城市的差別正在一天天縮小,精神文明之花的種子正在欄杆橋村生根發芽,開出朵朵鮮花,結出累累碩果。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