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涼,血管在寒冷的刺激下會「熱脹冷縮」,波動的幅度會比較大,會成為高血壓的高發季節。對於很多高血壓患者來說,高壓和低壓都比較高,超過了正常的血壓標準(高壓140,低壓90),但也有不少人發現自己的高壓正常,但低壓偏高,這是怎麼回事?也是高血壓嗎?要吃降壓藥嗎?醫生告訴你正確的做法,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需引起重視。
高壓正常,但低壓高,是什麼原因?
這種情況一般在中青年人身上較為常見,我們常說的低壓就是舒張壓,舒張壓偏高,說明血管彈性還可以,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會逐漸失去原來的彈性。但這並不值得高興,高壓正常,低壓高,也是高血壓,低壓≥90或高壓≥140就能診斷為高血壓了,這通常是高血壓的前期表現。
如果不當回事,低壓高也會影響到血管,久而久之,甚至比高壓和低壓都高的高血壓更不好治,所以也要儘早將低壓降回正常值。想要控制好低壓,得先了解低壓高的原因。
第一,可能是缺鉀。高血壓患者是需要適當補鉀的,如果高壓正常但低壓偏高,可能是過度缺乏鉀元素了。平時可以適當常吃一些富含鉀元素的食物,比如香蕉、橙子、綠葉蔬菜等。
第二,壓力太大。對於很多中青年人來說,可能有的已經結婚,上有老下有小,有的雖還沒有成家,但忙於事業,工作壓力也大,經常過度勞累、熬夜加班。長期性下去,會引起神經過度興奮,睡眠過度不足,腎上腺素等激素水平也會失衡,小動脈收縮了,舒張壓就容易升高。
第三,飲食不健康。重油重糖重鹽等重口味飲食,是現在很多人的喜歡的口味,再加上抽菸喝酒,這些不健康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也會影響到血壓的正常,引起低壓升高。
知道了原因,下面醫生告訴大家如果解決低壓高的問題,高壓正常但低壓高,說明血管暫時還沒有受到很大的危害,比起用藥降壓,可能是治標不治本,及時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很關鍵,可以先不吃降壓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幹預,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控制體重。有很多低壓高的人,都比較肥胖,控制體重,減掉多餘的脂肪,有利於低壓的降低。想要減重,要讓攝入的總熱量小於支出的熱量,主要是兩方面,管住嘴和邁開腿,飲食上少油少糖少鹽,駛入要多樣化,運動上要堅持下去,建議每天保證半小時的鍛鍊。
2. 調節不良情緒。情緒過於焦慮緊張或激動,都會影響到血壓的正常和血管的收縮,血管彈性會變差。所以平時要學會自我調節,給自己減壓,別給自己增加太大的壓力。
如果通過生活習慣的改變,低壓逐漸恢復正常了,值得恭喜,繼續保持住;如果低壓還是沒有降至正常值,依舊在升高,高壓也開始升高了,此時就需要吃降壓藥來降壓了。在用藥方面,一定要遵醫囑,合理規範的用藥。
綜上所述,血壓高壓正常,但低壓高,暫時可以不吃降壓藥,通過生活方式的幹預來控制,若情況更不好了,則需及時吃降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