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作為中國文化產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11月 7日獲表決通過,將於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從2003年開始啟動電影立法,到2015年10月30日首次將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再到醞釀出臺的三次審議,歷經13年礪劍,終於迎來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出臺,至此,中國電影人的產業改革決心和成就以法為鑑。
2016年9月6日,湖北省黃石市黃石港區人民法院的審判廳裡,被告人匯夢影視茶吧老闆衛楊漢因盜錄、非法放映、轉賣影片等不法行為,被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這是國內首例因「影院盜錄」而被判侵犯著作權罪並直接入刑的案件。此案作為2016年首起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督辦專案,受到了網安局、電影局的高度重視,以及各級相關單位的高度關注。從此案起,電影版權保護手段完成了從以往的行政手段到行政與刑事手段並用的升級過渡。截至發稿,山東、河南等地先後發生的同類影院盜錄、盜播案件也正在審理之中,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和公安部網安局攜手聯動,中國電影人打擊侵權盜版、維護電影市場、保護電影生命線的行動勢如破竹。
■ 文法聯動,湖北省破獲盜錄轉賣黑色產業鏈10月20日,記者奔赴湖北省黃石市公安局採訪了衛楊漢侵權案的辦案警官,湖北省黃石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副隊長李春。李春詳細介紹了案件情況:2015年11月,影片《我是證人》高清翻拍盜版在網上傳播,片方第一時間向電影局報案,並將盜版樣本送電影局技術檢測部門進行水印檢測。檢測發現,影片《我是證人》於2015年10月30日凌晨2點45分在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銀興影院被盜錄。
電影局隨即聯繫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並向公安部門報案,要求全力追查影片盜錄案件。湖北省公安廳、黃石市公安局在接到報案後與當地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下簡稱為文新廣局)協同聯動,將本案定性為「兩法銜接」特大網絡侵犯電影著作權案,從犯罪嫌疑人衛楊漢的電腦和手機中發現7個用於交流盜錄、倒賣影片的QQ群,每個QQ群成員200-1000人不等。目前查到參與買賣的共涉及62人,分布於全國21個省市。黃石公安奔赴杭州、深圳、江西等多地調查取證。
此案為侵犯電影著作權犯罪「售、賣、播」一條龍的黑色產業鏈,在全國尚屬首例。黃石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二大隊隊長湯思偉向記者詳細講述了此次文新廣局的辦案經過:2015年12月22日,文化執法支隊精幹力量依法對衛楊漢經營的黃石港區匯夢影視茶吧進行檢查,現場發現該處向顧客放映《尋龍訣》、《萬萬沒想到》兩部影片,涉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向公眾放映影視作品違法經營。當晚,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黃石市文新廣局、公安局連夜召開了第一次案件推進會。2015年12月30日,市文新廣局正式對衛楊漢經營的黃石港區匯夢影視茶吧立案調查。2016年1月5日和1月15日,市文新廣局分別以線索移送和案件移送的方式移送公安部門偵辦。
湯思偉對此次文法聯動辦案頗有感觸,他表示,「這對文化執法也是一個突破,此次從前期到後期都是作為一個刑事案件在處理,對全國文化執法部門的同行們頗有借鑑意義。」他更是提醒其他省市文化執法工作者注意,「侵犯著作權,非法獲利3萬元以上即屬於數額較大,可以追究刑事責任,要注意證據固定工作,多與公安機關進行有效溝通。隨時做好移交公安部門的準備。」相信此次侵犯著作權案件入刑,對全國文化執法行動也起到了有效的示範。
■ 賠了本錢又獲刑,茶吧老闆衛楊漢看守所中刑期漫漫10月21日,記者在湖北省黃石市第一看守所裡見到了昔日的匯夢影視茶吧老闆衛楊漢。29歲的衛楊漢沒有想過,自己只是「搞了點電影來放」,怎麼就會身陷囹圄。
衛楊漢的匯夢影視茶吧開在湖北省師範大學校園內,每張電影票票價10-15元不等,來看電影的主要是學生。由於開業之後生意一直不好,開業三個月後衛楊漢開始尋求引入電影放映。
衛楊漢在採訪中說,「我最開始是從各大電影網站、論壇上下載電影,最常用的是西西論壇,但是後來這個論壇資源出了問題,新片供應跟不上,我只能尋求其他的方式來解決片源問題。」在記者的追問下,衛楊漢詳細講述了他在陽新縣盜錄影片的過程。「片源斷了之後,我就開始留意各個電影院,後來通過影院的QQ群聯繫上陽新縣銀興影院的放映員,談好了以900元每場的價格讓他在非正常營業時間為我提供專場放映,又以每場1000元的價格從當地影樓請來攝影師用專業器材進行拍攝。」
在記者問到,每場近2000元的影片成本,每張10-15元的票價,是否能夠為茶吧盈利時,衛楊漢臉上滿是懊悔地回答,「基本是一直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雖然放映新片後生意有所好轉,但是相比於成本而言是一直虧損,我也在網上掛出了轉讓茶吧的消息,但一直沒人接手,一直堅持以為等一等生意也可能就會好了,結果……」
記者在黃石市黃石港區人民法院見到了衛楊漢影視茶吧的帳本手冊,只2015年11月3日,放映《我是證人》,當日營業額近500元。但相比衛楊漢在採訪中所說的房租、裝修、片源、員工等成本,確實盈利困難。
在採訪的最後,衛楊漢說,「我以為就算是盜錄了影片,只要我不上傳網絡、不進行傳播就不算是違法犯罪,這次的事情真是給我敲響了警鐘,也希望全國其他在做茶吧類生意的人也都警醒。」
記者在黃石市黃石港區人民法院見到了本案的刑事判決書。判決書顯示,「衛楊漢在未取得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從網上下載、向他人購買已經在影院盜錄等方式獲得影片,隨後在其經營的影視茶吧進行播放,違法所得為84180元。通過網上轉賣這些影片,違法所得28935元。」除被判刑十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之外,「被告人衛楊漢已退出的贓款人民幣32000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繼續追繳未退出的贓款人民幣81115元。」
■ 加強行業自律,杜絕監守自盜10月21日上午,記者走訪了盜錄事件的發生地——湖北省陽新縣銀興影院。銀興影院已經被吊銷電影經營放映許可證,大門緊閉,門前的街道上仍有小吃攤販叫賣,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位買小吃的年輕女子,在問到知不知道影院為何會關門時,女子回答,「好像是出了什麼事,但是具體的情況不清楚,」但同時,該女子表示「這家影院關門之後看電影確實沒那麼方便了。」
記者隨後採訪到陽新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經理兼銀興影院負責人徐春生。在此次的盜錄案件中,銀興影院涉案副經理和放映員均受到了嚴厲處分,放映員被直接開除,副經理被撤職記過。銀興影院也被吊銷執照,停業11個月,損失近70萬。
在採訪中,徐春生滿面愁容,「確實也是我們監管不力,一個影院副經理有大門鑰匙,一個放映員有放映室鑰匙,二人配合,在半夜凌晨等非營業時間溜入影院為盜錄提供便利。都是被一時的蠅頭小利迷了眼睛。」
為了促進行業自律,加強放映管理,堅決打擊侵權盜版,電影局於2015年9月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各電影院線公司、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等相關單位下發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關於嚴厲打擊在影院盜錄影片等侵權違法行為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出,「盜錄影片及非法傳播盜版節目是觸犯《刑法》和《著作權法》的嚴重犯罪行為。鼓勵、支持影片版權方依法追究盜錄者及非法傳播盜版節目者的法律責任。」
同時提出,「加強和完善電影技術檢測手段,利用數字電影水印技術追蹤盜錄影院及盜錄時間。對於查證有盜錄行為的影院將由《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的核發機構根據情節輕重做出暫停或吊銷該證的處理。省級電影主管部門要對該影院在全省範圍內進行通報。」《通知》中對各發行放映單位也提出了要求,「各院線公司要進一步加強版權保護意識,加強對所屬影院的規範管理;各影院要加強對員工職業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法律意識。影院在工作中發現有盜錄影片行為時,必須及時制止。情節嚴重的應及時報案。」 2015年12月電影局向各相關單位通報了已經發生、查實的數起影院盜錄案件,要求從行業內部進行整改和重視。
■ 保護電影生命線,堅決剷除盜版毒瘤從早年的卡帶、VCD、DVD到今天的網際網路雲端分享,科技發展使得音像製品的版權保護愈加艱難,近年來電影產業發展欣欣向榮,盜版影片更是「蒸蒸日上」,不少業內人士都奔走疾呼抵制盜版。導演馮小剛說,「看盜版的人很多,打擊盜版要想收到實效,必須依靠法律。」盜版,已經成為每一個電影從業者的心頭之痛,打擊盜版就是在保護電影產業的生命線。
10月24日下午,記者就此次的打擊盜版行動採訪了電影局局長張宏森他說:「盜版是電影產業的毒瘤,打擊盜版刻不容緩!」記者問及,「為何此次案值並不算大,卻引發了如此巨大的關注,甚至一改往日的行政處罰而直接入刑,這是在傳達一個什麼信號?」張宏森態度堅決地表示,「此次案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形成了盜錄、盜播、非法獲利的一個完整違法犯罪鏈條。我們此次就是在『解剖麻雀』,預警形勢。盜版毒瘤必須用法律手段堅決遏制,以雷厲風行的手段壓下盜版蔓延的勢頭。此次電影盜錄入刑,就是旗幟鮮明地表示:侵犯版權就是犯罪!法律不會寬恕任何一種違法犯罪行為,本次的嚴肅處理就是一種警告,要產生強大的震懾!」
針對當下的網際網路傳播特點,張宏森說:「科技不應成為違法犯罪的助推力。如果網際網路技術為盜版盜播提供助推的話,網際網路平臺本身也應當承擔責任。我們應該不斷推進文化自覺、道德自律、法律約束。」採訪當日,距360宣布停止個人云盤服務剛過去三天,360稱「個人云盤服務在網盤存儲、傳播內容合法性和安全性得到徹底的法律解決之前不再考慮恢復。」這恰是推進「法律約束」的最好實例。
採訪中,張宏森透露,電影局正在與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共同建立舉報平臺,同時加大推進影片的水印檢測技術,加強行業人員的教育培訓。說到水印檢測技術,張宏森解釋,「當下我們每一個電影母版都有一個暗嵌水印,每一個拷貝都有不同的水印,可以直接追蹤到盜版的源頭,精確查出盜錄影院、時間等信息。可謂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當天下午,記者奔赴博納影業,就盜版問題採訪了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
作為影片的出品方,於冬深受盜版之苦,「《湄公河行動》上映只一天,手機上、電腦上就出了高清資源,盜版對2D影片的傷害極大,基本上映當天就可以見到鋪天蓋地的盜版,有的甚至直接就是高清。像這次的《湄公河行動》,我認為盜版導致的直接損失在3億-5億票房。」同時,於冬也提出了出品人打擊盜版的難言之苦,「每部電影放映的生命周期很短,最長不過一個月,在這期間出現了盜版就能直接導致重大的損失,作為出品方,我們很難面對漫長而冗雜的行政處罰。所以應該從技術上、法律上直接從源頭嚴厲打擊,採取果斷堅決的處罰。」
當前,電影局聯手公安部網安局,對電影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高度重視,統一部署湖北、山東、河南、陝西、遼寧等地公安網安部門開展偵查打擊,抓獲多省、多個犯罪嫌疑人,摧毀多個依託網際網路形成的盜錄、販賣電影的黑色產業鏈。
公安部網安局副局長張宏業表示:公安機關網絡安全保衛部門始終重視防範整治和偵查打擊利用網際網路侵犯智慧財產權的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先後偵破一批涉嫌利用網際網路非法銷售存儲盜版圖書、音像製品和軟體等侵犯智慧財產權的案件。此次組織開展全國公安網安部門偵查打擊網絡非法盜錄、傳播未公映電影黑色產業鏈專項行動,進一步彰顯了網安部門打擊網絡侵犯智慧財產權違法犯罪活動的堅強決心。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強網上違法犯罪活動線索的發現核查,查清一起打擊一起。
同時,我們還將協同電影局等單位著手研究提出相關立法建議,共同提出相關司法解釋工作意見,為繼續依法打擊盜錄盜播未公映電影,切實保護電影產業智慧財產權提供更為有力的法律保障,絕不允許網際網路成為侵權活動滋生泛濫的土壤。
中國電影人打擊盜版的決心會隨著產業鏈的發展升級而越來越強大,唯有以法律為利劍來守護電影著作權益,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才會乘著法治的春風,一路陽光常隨。
(原題為《同步<焦點訪談>| 打擊電影盜錄盜播 司法利劍直指盜版產業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