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漢字研究成果豐碩

2020-12-09 人民網

  本報電 (陳雙新、楊立新)中國文字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日前在鄭州大學舉行。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聞出版機構的18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就古文字、近代漢字、現代漢字、少數民族地區漢字、域外漢字、比較漢字與漢字理論等進行了交流研討。

  中國文字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文字學的發展進步。他表示,中國文字學堪稱傳統學術實現現代轉型的典範,這一轉型主要取決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漢字研究。70年來,漢字研究在繼承傳統「小學」的基礎上,立足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進步的新要求,得益於甲骨文等大量古文字材料的新發現,取得了全面發展和顯著成就,逐步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現代學科。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適應新社會、新時代現實需要,推進文字改革和語文現代化建設,開拓了現代漢字、漢字教學、漢字信息化處理等研究領域,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文字學研究的視點和走向;二是文字學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面向現實需求,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為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理論支撐;三是古文字研究取得巨大成就,近代漢字研究異軍突起,為漢字發展史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是重視發揚漢字研究優良傳統,漢字與中華歷史文化深層關係的各類研究新作迭出。當前,中國文字學研究處於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優越環境,大量出土文獻新材料、便捷的現代化信息手段,為文字學研究和創新提供了保障。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研究,可以說,中國文字學研究進入到了一個美好新時代,大有可為。

  教育部語信司規劃協調處處長王奇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全面推進語言文字法制化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文字事業發展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語言文字事業發展,語言文字工作戰略地位進一步明確,國家語言能力全面提升,語言文字工作走向國際步伐明顯加快。

  據悉,此次年會是歷屆年會中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參會人員以年輕人居多,顯示了中國文字事業欣欣向榮、後繼有人,尤其是古文字研究隊伍日益壯大,成果豐碩。

(責編:劉婧婷、丁濤)

推薦閱讀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見證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詳細】

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人民網文化頻道與「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媒體團一同實地走訪六大書院,深入挖掘書院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討書院參與地方及國家文化建設的作用、貢獻,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詳細】

相關焦點

  • 曾侯世系研究成果豐碩
    與會學者總結40年來有關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的研究成果,並對未來曾國歷史、考古、文化研究趨勢進行了展望。  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張聞捷表示,40年來,有關曾侯乙編鐘的研究已取得豐碩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 紅軍戰史研究成果豐碩
    本報北京10月16日電 劉強報導:今天,筆者在軍事科學院了解到,該院對紅軍長徵史研究成果斐然,到目前為止,已有多部長徵題材專著先後問世。其中,《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全史》是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並列入中宣部「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重點圖書。
  • 「華僑華人研究」成為熱詞 研究成果日益豐碩
    相關機構紛紛成立 研究成果日益豐碩  「華僑華人研究」成為熱詞圖為暨南大學圖書館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海外文獻收集聯絡點」授牌現場。   圖片來源:南方網  中國僑聯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海外文獻收集聯絡點……近年來,全國湧現出一批華僑華人研究領域的專業機構。這些專業機構結合自身的特點,就華僑華人研究領域的某一分支進行深耕,收穫了新的研究成果。
  • 漢字部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20世紀中期,「部件」概念被借用於漢字應用領域,是因為人們認識到計算機輸入和漢字教學環節的漢字拆分與機器部件拆分有著相似之處。半個多世紀以來,漢字部件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同時也面臨著諸多任務和時代要求。「部件」研究的豐碩成果    概念界定取得了標誌性成果。
  • 以研究連州文化為己任,以豐碩的研究成果讓連州文化活起來
    「連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著無窮的歷史文化資源,有待歷史文化研究者去挖掘、研究、整理。」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唐慶衛在致辭中殷切寄語,歷史文化研究,是一件艱難而困苦的事,市委、市政府一定會大力支持文化歷史研究工作。
  • 70年來元代法律史研究成果豐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元代法律史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先後出版《中國法制通史·元代卷》等專著。其中,法律文本的整理、立法制度、司法審判與刑罰制度等方面的成果尤為突出。對法律文本進行整理研究法律史,必須立足於法律文獻。元代法律典籍流傳至今的仍有不少。
  • 中德電動汽車10年合作成果豐碩
    本屆論壇邀請中德政產學研屆權威代表,針對中德電動汽車合作十年的成果、案例及未來合作願景等內容開展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討論。自2011年6月28日中德兩國總理籤署並發布了《中德關於建立電動汽車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以來,十年間中德兩國電動汽車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全球電動汽車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20年是中德電動汽車戰略合作的第十年,本屆大會特別邀請德國作為主賓國。
  • 中國天宮一號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成果豐碩
    中國天宮一號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成果豐碩 >   中新社北京8月1日電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底成功發射至今,在圓滿完成與神舟八號、九號飛船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同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還利用其實驗支持能力,開展3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 「17+1合作」,成果更豐碩
    原標題:「17+1合作」,成果更豐碩  人民日報
  • 藏文苯教文獻研究成果豐碩
    2015年,甘肅舟曲縣憨班、坪定、曲告納、博峪、拱壩等地發現散佚在民間的苯教經文180多函,2500多卷,21500多頁,禳災圖符80餘幅,各種法器30多種。2018年,在甘肅舟曲再次發現6函4648頁古藏文苯教文獻。2018年和2020年先後出版《舟曲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第一輯和第二輯。
  •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較之《七十年》的新成果
    二三十年前,二胡(胡喬木、胡繩)領銜編著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以下簡稱《七十年》),引領那個時代的高度,成為中共黨史撥亂反正的巔峰之作,黨史工作者愛好者的啟蒙讀物。較之前身《七十年》,作為一部貫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紅線的黨史基本著作,《九十年》青勝於藍,再領風騷,求實創新的豐碩成果比比皆是。
  • 漕運研究七十年
    正是在這些歷史文獻的基礎上,具有近代意義的漕運研究在20世紀逐漸展開。1891年《萬國公報》(第33冊)發表署名「懶散老人」的《歷代漕運異同說》,開啟了漕運研究成果的公開發表,但漕運研究的真正展開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早期的漕運研究較為零散,發表文章近20篇,大致分為三類:一為對漕運總體性考述的作品;二為清代以前的斷代漕運研究;三為清代漕運研究。
  • 漢字研究70年:從傳統學術到現代學科
    早在先秦時代,前人就開始了對漢字的研究。兩漢時期,研究漢字已發展成為專門的學問,東漢許慎撰著的《說文解字》,就集中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漢字研究成果和發展水平。從漢代到清代的2000多年來,以《說文》為代表的傳統文字學積累了極為豐厚的研究成果。
  • 崢嶸七十載壯美新中國·中國體育七十年輝煌之路 ——新世紀:成果...
    崢嶸七十載壯美新中國·中國體育七十年輝煌之路 ——新世紀:成果豐碩 砥礪前行 2019年10月07日11:17 來源:中國網-體育頻道 作者:梓懿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
  • 學林軼事| 漕運研究七十年
    正是在這些歷史文獻的基礎上,具有近代意義的漕運研究在20世紀逐漸展開。1891年《萬國公報》(第33冊)發表署名「懶散老人」的《歷代漕運異同說》,開啟了漕運研究成果的公開發表,但漕運研究的真正展開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早期的漕運研究較為零散,發表文章近20篇,大致分為三類:一為對漕運總體性考述的作品;二為清代以前的斷代漕運研究;三為清代漕運研究。
  • 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成果展在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召開
    12月1日,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2019年成果展示會在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召開。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楊威院長在致辭中談到,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喜慶年份,又恰逢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為抓住機遇,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的要求,體驗園項目實施團隊在今年的項目實施工作中,力求在三個點上勇於實踐:一是落實文化強國的建設要求,走出北京,走出國門,在專業學術會議和展覽展示活動中廣泛交流,深入學習,收穫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也拓寬了研發思路。
  • 碑刻異體字研究的新成果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成果選介 >> 學科成果 >> 語言學 碑刻異體字研究的新成果 --《漢魏晉南北朝石刻異體字研究、 異體字典及語料庫
  • 復旦大學 房寧研究員主講「新中國政治學研究七十年」
    「新中國政治學研究七十年」4月28日,復旦大學國務學院制度建設研究中心第109期主題演講在線上成功舉行,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黨委書記房寧研究員做了題為「新中國政治學研究七十年」的主題報告。講座由我院院長蘇長和教授主持,來自院內外的百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 高密市文物保護成果豐碩
    此外,2016年,高密市又申報了15處濰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在批覆中。  在「十二五」工作期間,高密在重點文物保護項目工作方面,做出了許多積極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  現城陰城遺址已為高密市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濰坊市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十三五「期間,將計劃申請城陰城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突破高密無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空白。現正在聘請相關人員,積極進行城陰城遺址保護規劃立項。
  • 出土文獻與漢字研究
    清華簡《說命》(局部)  漢字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表徵,漢字的形成和發展,與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漢字研究既是漢語文字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也是中國古代文明史研究的重大課題。  漢字研究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東漢時期,就出現了著名的文字學家許慎,他撰寫的《說文解字》是傳統文字學研究的經典著作,影響非常深遠。從東漢以來,漢字研究積累了大量的成果,歷代學者都在這方面有所貢獻。但是,直到近代,歷代的漢字研究都沒能從根本上突破許慎和《說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