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的女人,身體都是非常疲憊的,需要好好休息,這時候家人的關愛和照顧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有些做丈夫和婆婆的,卻不能體諒妻子這一點。
小梅是一個年輕的寶媽,剛生下孩子還在坐月子期間,丈夫為了給家裡多賺錢決定早早回去上班,就把母親接到家裡幫忙帶娃。
原本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可是小梅卻沒有想到從那之後她吃盡了苦頭。
婆婆來到家中之後,照顧孩子真的只是"幫忙"而已,孩子哭鬧的時候她看心情哄一哄,多數時候就是窩在沙發上看電視。
婆婆習慣上午10點多吃一頓,下午3點多吃一頓,來到小梅家中後也依然保持著老習慣,中午不給小梅做飯,自己下午單獨做飯,而且總喜歡炒辣子,搞得屋子裡特別嗆人,孩子哇哇大哭她也不管。
自從婆婆來了之後,小梅的生活變得一團糟,感覺養娃的壓力明顯變重了,跟婆婆好言相勸她卻完全置之不理,最後小梅終於忍不住和婆婆吵了起來。
這天正巧丈夫下班回家,看到妻子和母親吵架,護母心切的丈夫居然直接說道:
"我媽沒義務伺候你坐月子!"
這句話一出,小梅頓時覺得自己情緒很崩潰,當場回懟:
"很好,那我以後也沒有義務伺候你媽,我孩子將來也沒有義務伺候你!"這話讓丈夫頓時語塞。
寶媽單獨養娃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在坐月子期間寶媽需要多休息,讓身體得到恢復,原本就不能讓寶媽單獨帶娃,否則她們會被孩子鬧得非常疲倦勞累。
作為家人,理應多幫助寶媽做做家務、照顧孩子,畢竟養娃不是寶媽一個人的事。
婆媳關係一直是一個敏感問題,大家應該怎麼做?
1. 丈夫從中幫忙
丈夫是媳婦和婆婆都愛的人,作為關係的維繫者,應當充當一個主導的身份,從中幫忙讓雙方的關係變好。
比如婆婆和媳婦抱怨的時候,聰明的丈夫千萬不能把這些話傳達給對方,而是應該立即安慰勸解,讓婆婆和媳婦情緒冷靜下來,多替對方考慮一下。丈夫在媳婦和婆婆的之間,應該兩頭說好話,誇一誇對方的優點。
2. 想辦法促進婆媳關係
一家人想要過上幸福的好日子,婆婆和媳婦雙方要本著願意和對方好好相處的態度,不要事先提防對方,更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對方,揣摩對方的一言一行,這樣只會加深偏見。
婆婆和媳婦平時可以聊一些女人感興趣的話題,聊美食、孩子、電視劇等等,通過閒聊拉近兩人之間的關係,想辦法促進婆媳關係,不要用冷漠的態度去對待對方。
3. 共同對孩子好
婆媳都是盡心盡力對孩子好、對丈夫好的,只是因為年齡差距導致有代溝,因此觀念上容易產生矛盾。想要達成一致看法共同對家人好,媳婦可以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
不要動不動就說"您的觀念過時了",要照顧到老人不想被孩子拋棄的心情,媳婦可以換一種更加委婉的說法,讓婆婆理解正確的做法。
4. 互相多理解
媳婦生育之後身體元氣大傷,需要好好靜養身體,婆婆年紀大了力不從心,思想也跟不上年輕潮流,養娃時有些錯誤做法卻不自知,雙方都有難處,應當互相理解對方,不要使用苛責的話語去指責對方。
其實生活中婆媳做事說話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孩子和丈夫好,只是大多數人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也不懂得講話的基本禮貌和尊重。太過尖銳的話語非常傷人,即便是和朋友這樣講話,也會傷感情,更何況是婆媳之間這樣微妙的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