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十隻手指靈活地舞動,伴隨「誇張」的臉部表情,不過數分鐘時間,一段完整的生活故事便被演繹出來。不久前,來自廣東各地,從事各行各業的172人特意錄製了一段手語視頻,上傳和分享。
他們都是廣東省首屆國家通用手語技能大賽的參與者。此前,為進一步推動全省國家通用手語推廣工作,省殘聯、省教育廳、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開展這場以尋找最美「手語人」為主題的技能大賽活動,希望讓更多人看見手語的美。
聽力障礙人士常伴隨聽力和語言表達功能的損失,因為聽不清,所以口頭表達也很難「踩準」正確的發音,可以說「盲隔絕了人與物,聾隔絕了人與人」,直到手語的出現,越來越多人發現,交流並非只能靠聲音。此次活動組織了評委會,廣東省聾人協會會長範宜濤作為活動的發起者,與評委會一同,在一間會議室裡播放了172份手語,從中評出入選決賽的選手。
「每個人的手語背後都有各自的故事。」他說,希望通過這場活動,讓更多人把手語視作美的語言。在這個語言中,沒有「障礙」的標籤,因此,比賽有健聽的選手,也有聽障的選手。而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他們共聚一堂,現場展示起手語的美感,朝著廣東省第一批60名「最美手語人」榮譽出發。
情感的表達,沒有障礙可言
記者了解到,通用手語技能大賽自今年5月開始籌備以來,通過開展各類線上線下培訓活動,總計培訓了1萬多人次,共上報172份參賽作品,最終,60名優勝者脫穎而出,成為廣東省第一批「最美手語人」。
值得關注的是,每個參賽者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奮鬥故事。聽障組特等獎獲得者朱君翔——這個大學修讀計算機專業,有聽力障礙的青年在畢業後偏偏跑去當「演員」,試圖用夢想養活自己。
7歲那年,朱君翔因藥物副作用失去聽力。和許多聽障人士一樣,說話並非他的強項。初中,一次與同學在公園裡遇到一群高中生跳舞,朱君翔發現,這是可以寄託自己情感的世界。
他一個人從韶關去了天津,從天津到了北京,又從北京來到廣州,四處打拼,就想知道自己能不能當演員。在外人看來,「聽力障礙」的標籤給他的表演之路增添了「傳奇」色彩。
在最初,甚至很少人能想像,朱君翔的未來可以和「表演」掛上鉤。更多聽障青年在各種因素的引導下,選擇了更簡單,更安全的生活方式。
然而,對聽障人士而言,手語是一門重要的交流「語言」。在手指和臉部表情的比劃下,聲音不再消失在無聲的世界,而能「看得見」。在不斷的探索中,朱君翔發現,溝通和情感的表達有更多的可能性,包括手語在內。
他開始學習肢體默劇藝術,結合舞蹈和無實物表演,用肢體默劇帶大家用肢體說話,表達釋放自己平時的情緒壓力或者不願意說的話,各行各業的人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一種治癒。
過去數年,他去過北京的南鑼鼓巷、廣州的大劇院、重慶長嘉匯國際戲劇節、烏鎮戲劇節,一次次向公眾表演舞蹈戲劇,表現力突出,因此拿了不少新人獎。在他看來,情感的表達,並不因為障別而隔閡。
今年,朱君翔正是結合自己的表演參與比賽,與手語相融合,傳遞更多的情感。
我們彼此需要走近彼此
在此次活動中,不僅有聽障人士參與,也有許多健聽人士投身其中。記者觀察發現,有的參選人員來自高校特殊教育專業學生,有的是殘聯繫統工作人員或相關公益組織工作人員,也有許多社會熱心人士。
健聽組一等獎獲得者盧泳潼是一名廣州大學的大二學生,正在修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她從小就對手語感興趣,「小學去聾校做志願者,看到高年級的同學手語聊天特別帥。」高三那年,她去社會實踐時,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聽障人士上。
「聽障人士挺不容易的,僅僅是就業,他們就面臨重重挑戰。」盧泳潼說,「所以,那我就下定決心以後要學手語。」
盧泳潼回憶道,去年11月,自己留意到網上有開通手語學習班,便開始了專業系統的學習。「手語的表達思維和臉部表情都挺重要的。」她說,因為要表達畫面感,手語語序可能和漢語書面語不一樣。
但盧泳潼一直充滿信心,「可能是因為我是學音樂的,練琴的時候就很喜歡想像畫面,想像這首歌表達什麼情緒什麼畫面,所以不太難。面部表情的表現則可能因為我以前學過話劇,所以比較能放得開。」盧泳潼希望能為促進殘健共融,奉獻自己的力量。
健聽組特等獎獲得者黃煥如是一名自由職業者,也是一名手語翻譯。「手語是一個很重要的交流方式。」黃煥如說。「過去每個地方的手語不太一樣,但近兩年,通用手語把手語推廣推上了熱潮。」
社會搭臺,傳遞最美手語
由於聽力障礙,聽力殘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時常遭遇不便和尷尬,最顯著的一類障礙,便是溝通。
廣東省聾人協會會長範宜濤表示,本次大賽旨在貫徹落實《關於認真開展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推動全省國家通用手語推廣工作,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水平,推進無障礙社會的建設。
在他看來,以聲之形,傳心之音。眾所周知,手語是聽障朋友與健聽人群交流的載體,是溝通聾啞人與健全人的橋梁。聽得見的手語,看得見的真情。「尋找最美手語人」,吸引更多人關注聽障群體,為聾人朋友們發聲,聽見屬於他們自己的聲音。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尋找最美「手語人」活動,廣東省殘聯還舉辦國家通用手語培訓班,共分三期進行,採取線上教學與線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手語專業教師與聾人骨幹合作開展教學,每次活動均得到學員的廣泛好評。
在10月15日結束的全省殘聯繫統國家通用手語培訓班,三期來自全省各地200多名省市縣殘聯工作者學有所成,成為肩負著全省推廣使用國家通用手語重任的一支骨幹力量,為廣大聾人朋友搭建起溝通交流無障礙的橋梁。
廣東省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廣國家通用手語,是普通話推廣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使聽力殘障人士使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得以維護,也將對殘疾人學習文化知識、獲取信息以及更加公平地參與社會交往、社會生活,平等實現權益與融合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來,在手語培訓和手語翻譯方面,廣東省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湧現出大批優秀手語翻譯員及手語教師,為聾人群體在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融入社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該負責人透露,「60名優勝者脫穎而出,也將作為廣東省第一批最美手語人,成為廣東省宣傳、推廣、使用國家通用手語的形象大使。」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蘇贊
圖片:魏勁松提供
【來源:大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