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劇版《金陵十三釵》更接近原著(圖)

2020-12-10 中國新聞網

嚴歌苓:劇版《金陵十三釵》更接近原著(圖)

2014-11-13 09:13:25來源:廣州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四十九日·祭》海報

  記者獲悉,改編自嚴歌苓長篇小說《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即將於12月初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該劇由張嘉譯、宋佳、黃志忠、胡歌、張歆怡等出演,以審判的形式講述南京被日軍攻佔前及日軍進城之後49天內發生的人間慘劇,反映絕境中的生命意義與人性救贖。編劇嚴歌苓表示,對比電影版,自己在人物設定等許多方面作出了調整,她認為這是「最愉悅的一次作品呈現」。

  人物故事有改編:

  玉墨不會說英語

  曾經擔任過電影《金陵十三釵》編劇的嚴歌苓,再次擔任電視劇《四十九日·祭》的編劇。自己的作品一再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嚴歌苓的態度依然是謹慎和認真,對於《金陵十三釵》反覆被搬上螢屏,嚴歌苓覺得很欣慰,「小說《金陵十三釵》在西方出版後,很多人才知道中國歷史上發生過這麼大一件事。南京大屠殺是一次不同尋常的事件,一定要想辦法讓世人了解。」

  在《四十九日·祭》開播之前,已經有張藝謀的電影《金陵十三釵》珠玉在前,電視劇版如何拍出特色?嚴歌苓表示,受篇幅所限,電影版必須捨棄很多對南京大屠殺的思考,電視劇版中新增了大量素材和新鮮感受,將原著改為長篇,情節和角色設置上也有許多的調整,電視劇增加了「前史」和「後史」,人物故事也會有一些改編。此外,劇版中,女主角玉墨不會說英語,她沒有「凋零」而是作為戰後倖存者參與了大屠殺清算,女學生書娟也比電影版更陰鬱。嚴歌苓表示,總體上,劇版更接近原著,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能在電視劇裡更完整地展現,「身為作者和這部劇的編劇,這是我最願意也最愉悅的一次作品呈現。」嚴歌苓說。

  導演希望「打撈歷史」

  在悲劇中挖掘生命本質

  在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前,螢屏上已經有不少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作品,為什麼還要再拍這段歷史?導演張黎表示,拍《四十九日·祭》有兩個意義,一是審視,二是警醒。張黎認為,在這部劇裡,生命是平等的,更是有尊嚴的,這部劇就是想用絕境求生揭示生命的意義:與其屈辱活著不如尊嚴死去。

  相較於《金陵十三釵》將筆墨更多地放在兩個女性群體的命運互換上,《四十九日·祭》更關注大屠殺中的群像,張黎說:「這部劇中可能沒有特別絕對的男一號女一號,多條線索相互勾連,它是群體命運而不是個體命運。」張黎表示,「《四十九日·祭》概括來說,就是幾個男人為了身後各自的女人一個個去死的故事。我們希望打撈歷史,在大悲劇中挖掘生命本質,真實還原人性的選擇和情感力量。」

  視帝視後合作,

  胡歌演軍人灰頭土臉

  在演員陣容方面,《四十九日·祭》的演員陣容由「視帝」張嘉譯和「視後」宋佳領銜。其中,宋佳飾演玉墨一角。宋佳表示:「這部戲對我來說,不只是一部好作品,更是與一群有抱負的人在做一件對整個民族都有意義的事。演玉墨,是一件有使命感的事。」

  此外,一貫以偶像帥哥亮相的胡歌將首次出演一個「從頭到尾都是灰頭土臉的」軍人。談到該劇細節,胡歌透露說:「這個戲的景做得特別寫實,那些燒過、炸過的痕跡,包括那些彈孔,每個細節都做得很到位,看到那樣的景,我開始就有個想法,我覺得我應該在那裡睡一晚。」記者 莫斯其格

相關焦點

  • 嚴歌苓:劇版《金陵十三釵》更接近原著
    編劇嚴歌苓表示,對比電影版,自己在人物設定等許多方面作出了調整,她認為這是「最愉悅的一次作品呈現」。   人物故事有改編:   玉墨不會說英語   曾經擔任過電影《金陵十三釵》編劇的嚴歌苓,再次擔任電視劇《四十九日·祭》的編劇。
  • 劇版《金陵十三釵》將播 嚴歌苓:更接近原著 玉墨不會說英語
    編劇嚴歌苓表示,對比電影版,自己在人物設定等許多方面作出了調整,她認為這是「最愉悅的一次作品呈現」。  人物故事有改編  玉墨不會說英語  曾經擔任過電影《金陵十三釵》編劇的嚴歌苓,再次擔任電視劇《四十九日·祭》的編劇。
  • 嚴歌苓談《金陵十三釵》:重寫長篇源於親戚經歷
    等不及十三釵出閣 嚴歌苓用鉛筆寫了個「加長版」  等不及出閣嚴歌苓用鉛筆寫了個「加長版」「十三釵  」手繪圖嚴歌苓:我不要做幕後,我也要玩營銷(設計臺詞)  嚴歌苓點評「書中人」與此同時,《金陵十三釵》原著作者嚴歌苓又將這部中篇擴充成長篇小說,交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在國內出版發行。經過幾經周折,華西都市報記者終於和人在國外的嚴歌苓展開直接對話,她講述了創作這部作品的不少幕後故事。  重寫長篇源於親戚的親身經歷  「我的姨媽孟書娟一直在找一個人。準確地說,在找一個女人。
  • 電視劇版《金陵十三釵》鏡頭瞄準「南京大屠殺」
    本劇是電影《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版,其故事發生地點與拍攝地均在南京這座城市,因此,它的出現對南京城及南京觀眾有著別樣的意義。近日,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此劇編劇兼原著小說《金陵十三釵》的作者——著名旅美作家嚴歌苓。揚子晚報記者 張漪   電視劇是什麼風格?
  • 《四十九日祭》更接近原著 首次呈現南京大審判
    該劇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金陵十三釵》,聚焦1937年南京被日軍攻佔前以及日軍進城之後四十九日內發生的人間慘劇。11月29日,片方提前組織媒體看片,從現場所播放的幾集劇集來看,劇版《四十九日-祭》相比電影版《金陵十三釵》而言,更接近原著。雖然走的是戰爭正劇路線,但格局更大更群像,情感也更虐心。同時劇版也首次大篇幅地呈現了南京大審判這一鮮少出現在影視劇中的歷史事件,頗有開創意義。
  • 電視劇版《金陵十三釵》啟動:不走情色路線
    搜狐娛樂訊 (巫天旭/文 馬森/圖 李楠/視頻)改編自嚴歌苓長篇小說《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四十九日》,於1月21日在京宣布正式啟動,該劇計劃在今年底在湖南衛視播出。編劇嚴歌苓、導演張黎攜主演張嘉譯、小宋佳出席了開機發布會。
  • 原作者嚴歌苓談《金陵十三釵》背後的故事
    海外華人作家嚴歌苓根據一段史料創作了小說《金陵十三釵》。金陵女子大學教務長魏特琳一段日記披露:南京陷落的時候,日本人要求金陵大學必須交出100個女人,否則就要在學校駐軍。當時有20多個妓女站出來,使女學生們逃脫了厄運……  把這部小說搬上銀幕的張藝謀在電影中保留了這個故事核心。嚴歌苓說:「這也是小說與電影唯一的相同之處。」
  • 同時出現多個版本 《金陵十三釵》惹版權糾紛
    隨著電影《金陵十三釵》的開拍,同名小說也登上暢銷書榜。 6月22日,該小說作家嚴歌苓忽然在微博上留言:「最近有很多媒體和讀者來信問我,為什麼市面上有多個《金陵十三釵》的版本,在此向大家做一個說明,我的最新長篇小說《金陵十三釵》獨家授權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出版,謝謝大家對我的關注!
  • 傳《金陵十三釵》編劇嚴歌苓獲年諾貝爾文學獎
    嚴歌苓(資料圖片)  本報訊 張藝謀執導的2012賀歲片《金陵十三釵》日前成功點映,正式吹響「申奧」號角,一向消息頗為「靈通」的內地作家張一一昨天微博披露稱,《金陵十三釵》編劇嚴歌苓已獲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將於下周正式公布這一獲獎結果。
  • 專訪嚴歌苓:《金陵十三釵》的遺憾用電視版補償
    《金陵十三釵》入圍第62屆柏林電影節展映,原著作者嚴歌苓也難得同時出現在媒體面前,在這裡,她的身份不但是影片的編劇,也是今年天才訓練營的主講嘉賓之一。網易娛樂2月15日報導 (文/3pinky 視頻、圖/663)《金陵十三釵》入圍第62屆柏林電影節展映,原著作者嚴歌苓也難得同時出現在媒體面前,在這裡,她的身份不但是影片的編劇,也是今年天才訓練營的主講嘉賓之一。
  • 嚴歌苓談《四十九日祭》:電視劇改編更接近小說
    資料圖片  為紀念12月13日第一個國家公祭日,由著名小說《金陵十三釵》改編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於12月1日晚登陸湖南衛視。這部電視劇版的「金陵十三釵」集結了編劇嚴歌苓、導演張黎、演員宋佳、張嘉譯、胡歌等實力派主創陣容,開播前就備受期待。播出兩集後,觀眾普遍認為這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嚴肅正劇,不同於當下一些戲說歷史的雷劇。
  • 《芳華》牽扯舊案:《金陵十三釵》居然是抄襲作者前公公創意
    2011年,嚴歌苓參與編劇的《金陵十三釵》公映,當時網友就發現這部電影,與1988年嚴歌苓參與編劇的《避難》的情節極其雷同,似乎給人的感覺,嚴歌苓不過在《金陵十三釵》裡,新翻楊柳枝,是對自己過去參與創作的一個IP創意的改寫與刷新。其實事情還並不這麼簡單。
  • 嚴歌苓重寫金陵十三釵 小說與電影完全獨立
    核心提示:昨天,旅居海外的女作家嚴歌苓帶著新書《金陵十三釵》在北京舉行發布會。這部曾於2005年出版的中篇小說,在嚴歌苓最終寫作完電影劇本後,又被她拿來重寫了一遍,擴展成一部脈絡相同、但內容卻豐富了很多的長篇小說。
  • 張藝謀《金陵十三釵》劇情 懸念中結局
    片方說這個檔期是早就安排好的,因為要給老謀子的下一部片子《金陵十三釵》讓路,用他們的原話來說,《金陵十三釵》是一部準備了四年多的「大製作」。  自從《紅高粱》之後,張藝謀十餘年未碰抗戰題材,而《金陵十三釵》給了他這樣的機會。故事取材自作家嚴歌苓的同名原著,背景是南京大屠殺。近日,江蘇文藝出版社將該故事與嚴歌苓的其他幾部中篇結集出版。
  • 日軍攻陷南京,婦女慘遭凌辱,嚴歌苓:《金陵十三釵》非寫不可
    ,還有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這部由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講述了日軍攻佔南京後,13位秦淮河風塵女子為了保護女學生們不被日軍侵犯,假扮成學生被日軍帶走。嚴歌苓曾提及《金陵十三釵》的創作來源,一是《魏特琳日記》,二是蔣公轂的《陷京三月記》。明妮·魏特琳是一名來自美國的傳教士,當時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育系主任。
  • 《金陵十三釵》選用新人 湯唯周冬雨出局
    張藝謀新片《金陵十三釵》即將開機,關於新片的主角人選一事,也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昨日,該片投資方新畫面公司老總張偉平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獨家採訪,他確認湯唯與周冬雨無緣《金陵十三釵》。至於閆妮是否加盟,張偉平說:「我和藝謀都很欣賞她的演技和人品,接下來,我們一定會合作。」
  • 《金陵十三釵》---真實的南京大屠殺?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是2011年張藝謀執導,劉恆、 嚴歌苓擔任編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
  • 《金陵十三釵》:紫色的靈魂,卑微者的高貴
    嚴歌苓是旅美著名華裔女作家,她以獨特的中西融合視角撰寫了很多優秀的小說和劇本。我們熟知嚴歌苓更是因為著名導演張藝謀,她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被張導改編成了電影《歸來》,她的中篇小說《金陵十三釵》也是被張導改編成了同名電影。電影是聲光色的綜合藝術,小說是叩問心靈的文學藝術。
  • 《金陵十三釵》小說三版本上市 誰是李鬼?
    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金陵十三釵》江蘇文藝出版的《金陵十三釵》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的《金陵十三釵》張藝謀的電影《金陵十三釵》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但讓讀者疑惑的是,一本是新華先鋒策劃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的長篇小說《金陵十三釵》,還有兩本分別是江蘇文藝出版社和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金陵十三釵》。新華先鋒表示,「我們的版本才是與電影最接近的,其他版本是李鬼。」而江蘇文藝直喊委屈:「我們的出版在前,有正式合同,不可能是假的。」
  • 文工團出身的嚴歌苓,能寫出《芳華》,也能寫出《金陵十三釵》
    2017年,馮小剛的一部誠意之作《芳華》,讓觀眾重新認可了馮小剛,也通過這部《芳華》捧紅了一批沒整容的新人苗苗、鍾楚曦和黃軒等人;更讓無數觀眾認識了這部電影的原作者嚴歌苓,因為這些故事來自她自己在部隊文工團的真實生活經歷。【嚴歌苓的人生經歷,卻遠不止一個文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