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甲兒媳同床照顧90歲婆婆
花甲兒媳同床照顧90歲婆婆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24日 09:49:52 | 作者:杜思遠 | 編輯:董之震 「沒有大嫂的辛苦照顧,媽媽就不可能安享晚年,我們這些兄妹都很感恩大嫂的付出……」22日中午,在湖溪鎮南塘村老人郭秀茶的90歲生日宴上
-
菏澤78歲兒媳照顧103歲臥床婆婆17年:這是我報恩的時候
大眾網·海報新聞 見習記者 李晨光 菏澤報導「誰都有老的時候,我覺得我現在還不老,還能照顧我的婆婆。」菏澤78歲的兒媳照顧103歲的臥床婆婆17年,成為網絡熱點。「我今年已經78歲了,吃別的牙口不好,這些對於我來說,好吃還有營養。」李富榮在吃午餐,婆婆王紀榮已經吃過飯,在一旁看新聞節目,場面溫馨。「我現在一頓飯能吃兩個雞蛋,還能喝一碗湯。」面對記者,王紀榮露出慈祥的笑容,雖說話不是特別利索,但精神狀態很好。「坐,別光站著,喝口水。」她不停地招呼記者。
-
菏澤78歲老人悉心照顧臥床婆婆17年:有個老人在一起怪好嘞
菏澤78歲老人悉心照顧臥床婆婆17年:有個老人在一起怪好嘞 2020-06-27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許荊生:不離不棄照顧臥床妻子用守護詮釋人間真愛
記者 陳昂 通訊員 張杰 文/圖今年72歲的許荊生,是經開區月光花園小區一名普通居民。從2005年起,他一直照顧著因腦部腫瘤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倪士順,用內心的堅守兌現婚姻的承諾。15年來,他用他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樸實無華地詮釋著「丈夫」兩個字的深刻內涵。
-
同床照顧90歲婆婆,東陽這位好媳婦,村裡人人誇
百善孝為先,湖溪鎮南塘村的郭滿光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顧年邁的婆婆,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孝」的含義。 一早,61歲的郭滿光用熱毛巾為婆婆郭秀茶擦拭身體,適宜的水溫,嫻熟的擦洗手法,郭滿光一邊悉心照料著婆婆,一邊耐心地低聲輕哄。為了讓婆婆清爽乾淨,這已經成為了郭滿光生活的日常。
-
一句承諾,三餐四季 「只要我活著,我就照顧他!」
承諾到底有多重要?為了一句口頭承諾,有的人可以用11年、22年,甚至一生去堅守……這是關於承諾的故事。為了一個口頭承諾,82歲老人照顧殘疾鄰居11年家裡有個殘疾孩子,父母總要花費更多的心血來照顧,其中的甘苦外人很難想像。
-
「天降」么妹兒 85歲婆婆無子女獲任德榮照顧20年
70多歲的何孃孃在梯坎邊住了一輩子。 走走停停十分鐘,將近200級的梯坎終於爬完,任德榮走進國際村111號的青磚小樓,在樓道裡就開始喊,「遊孃孃,在屋頭噻!」站在1樓的門口,任德榮看見了門邊站著的遊婆婆。 「哎呀,么妹兒,來了呀!」看著任德榮,已經85歲的遊婆婆側著臉,滿臉笑容地看著她。任德榮一把摟住遊婆婆的肩膀,兩人說笑著進了屋。
-
5歲男孩洗衣餵飯照顧重病臥床媽媽
本報記者 畢繼紅 攝他,只有5歲,卻已經照顧重病在床的母親兩年了。洗臉餵飯、端屎端尿,這些連成年人做起來都嫌麻煩的事情,他從3歲就開始做了。這是怎樣的一個孩子呢?5歲男孩一人照顧媽媽「中醫科病房裡有個娃娃,特別讓人心疼,不大點兒,卻照顧他媽媽。」
-
兒媳發明護理床照顧植物人婆婆 孝順又致富(圖)
□東方今報見習記者 張學軍/文圖 18年前,為了全心全意照顧因病成為植物人的婆婆,身為醫生的她毅然辭職回到了家中。 18年前,從醫院辭職照顧植物人婆婆 「我是當晚輩的,不能看著失能的婆婆遭罪。」3月16日下午,蔡玉霞談及自己與婆婆的感情時感慨萬千,「剛和愛人認識的時候,婆婆就對我照顧入微,後來結婚過門了,老人家更是把我當親閨女對待。但不幸的是,婆婆因病成了植物人,我咋忍心把老人家託付給保姆?所以我瞞著丈夫辭職了。
-
成都大爺為臥病老伴堆雪人送到床前:不離不棄
由於老伴生病臥床不起,八旬的唐爺爺將親手堆成的小雪人,送到房間裡臥床的老伴身邊,開心地給她展示:「看,我給你堆的雪人!」↑唐爺爺給奶奶展示雪人。看著兩位老人有愛的一幕,樓層護理組長唐國瓊把這一幕拍了下來。網友紛紛評論,「這一定是今冬最美的雪人。」「老人們的愛情太暖了。」
-
76歲老人摔傷,鄰居大姐搬進家中照顧日夜看護:13年前她也幫過我
11月5日,76歲老太陳奶奶在獨自外出買菜的路途中摔倒,造成髕骨骨折,只能臥床休養,無法照顧基本的生活了。陳奶奶還有一個81歲的老伴,因為患有老年痴呆症,一直都是陳奶奶在照顧。這一次摔倒,讓陳奶奶不知所措,兒子遠在浙江工作,自己又不想耽誤孩子賺錢。
-
婆婆50多歲,為帶孫子和老伴分居兩地,累成狗反被兒媳說活該
我相信現在很多家庭都面臨著很多問題,婆媳矛盾是一個最為突出的,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婆婆和兒媳婦都願意摻和到婆媳矛盾之中,誰不想過個安寧的日子呢,誰不想家庭幸福美滿呢?有的時候可能就是沒有互相理解,沒有溝通,最後導致了各種矛盾並發,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結局。
-
長者照顧難難難?「長護險」來排憂
、糖尿病、冠心病、老年性精神障礙(抑鬱症)、阿爾茨海默症(中度),83歲的張琳(化名)婆婆成了一名高齡重度失能長者。因精神萎靡疲憊,她常需臥床休息,但這也增加了患褥瘡的風險。與此同時,張婆婆的老伴患有尿毒症,每周需要前往醫院洗腎,如此狀況,讓其整個家庭陷入到巨大的照顧壓力和經濟負擔中。重度失能人員照護保險,給這個家庭解決了難題。2019年9月,作為定點機構,張婆婆所居住的天河南街道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慈愛嘉承接)為其遞交了長護險的申請。
-
年近八旬的兒子兒媳,精心照顧臥床百歲老母親十數載
1941年出生的羅守松老人,今年79歲了,妻子許月珍78歲。兩位幾近耄耋之年的老人,十多年來,精心照顧生活無法自理,臥床不起的百歲老母親徐經蘭的孝順事跡,在四鄉八鄰廣為流傳,並為其感動紛紛點讚:兩位老人的真情和孝心,詮釋了中華民族最美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
-
鄒城市田慶英:不懼流言照顧婆婆與大伯哥的好媳婦
持家對於剛結婚的小兩口來說完全是一片空白,但他們互相照顧,互相支持,學做飯、學縫被子、學收拾屋子,學著操持各種家務,也學著如何讓兩個獨立的人出現在一個交集裡和諧地相處。結婚近15年來,他們沒有紅過臉,當意見不統一時,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交流,儘可能多地避免傷害對方,正所謂,家和萬事興。
-
曾經對我百般刁難的婆婆,如今哭著求我回來照顧她
俗話說的好「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現實生活中往往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婆婆卻不多,曾經那個強勢的婆婆,以她各種理由各種刁難,終於把我還是逼出了家。我和老公是因為工作認識的,婆婆一心想為老公尋一個本地姑娘,我偏偏還是遠嫁到此,如果不是當時我懷孕在身,或許這門親事也不會成,於是婆婆拿出了他們畢生積蓄為我們付了首付,我和老公辛辛苦苦這幾年也算把房款還的差不多,可如今他們家卻不讓房產證加上我一個的名字,被逼無奈,老公受不了我們整天的糾紛也和我搬了出來。
-
母親久病去世 女兒帶著61歲父親與婆婆登記結婚
原標題:帶著父親與婆婆登記結婚 女兒圓了母親遺願母親久病去世,西安一位女兒帶著61歲的父親與57歲的婆婆辦理了結婚證,希望兩位老人以後做個伴,這也是母親的遺願。門口貼著白色的對聯,記者問老伴去世多久了,趙軍默默指了一下牆上,臉上露出哀傷的神情。客廳牆上,貼著一張白紙,上面寫著:首七臘月二十六,二七正月初七……百天三月三十。「老伴去世前交代過這個事,一開始,我不同意,後來大家也勸,我想也行,親上加親,她也不是外人。」趙軍說,5年前,老伴查出骨髓瘤,知道不能陪他度過以後的日子,早早就考慮找一個可靠的人照顧他的晚年。
-
女子一句承諾無悔照顧叔叔十年 孝心感動十裡八鄉-廣西新聞網
因為這句承諾,劉媛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叔叔宋家玉。除此之外,劉媛多年來還無微不至照顧她丈夫的兩個殘疾兄弟,她的孝心感動了十裡八鄉。為愛不怕苦與累1994年,劉媛和同村青年宋運鎮結婚了。當時,外人私下裡說她傻,被愛情衝昏了頭腦。
-
兒媳坐月子婆婆沒照顧,兒媳記恨婆婆咋辦?別擔心將來兒媳不伺候
有位網友給我發消息求助:「老婆總是記恨坐月子的時候,我媽沒有照顧她,怎麼辦?」 看到這條消息第一想說的是,雖然妻子不滿意的是親媽,但是作為老公首先要接納妻子的不滿。因為生孩子是女人最大的事情,也是最關鍵的時期。
-
只為一句三十年前的承諾 慶元女子照顧鄰居17年
只為兌現一句橫跨三十年的承諾,麗水市慶元縣姚家村村民蔣增美將鄰居吳珠鶴接到家中照顧整整十七載的濃濃鄰裡互助之情,待老人如親生母親一般,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今年88歲的吳珠鶴,已在蔣增美家住了17個年頭。令人不解的是,她和蔣增美並非母女,也非親戚,蔣增美不收她房租,一家人還很細心照顧她。一句承諾:「等我有了房子,就接你到我家一起住」同住一個屋簷下的緣分,還要從三十幾年前一句口頭約定說起。三十幾年前,21歲的蔣增美剛和丈夫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