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越是到高年級,語文越難考高分,小學階段的100分,99分,建議同學們能考就多考幾次,那是你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高光時刻。語文難得高分,原因在於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在綜合文學素養中,我們對語文的考察最全面。於是不少同學覺得語文看似很簡單,可不管自己怎麼複習,就是難考出高分來。這時候語文老師往往會說,那是因為你沒有積累,在小學階段積累了的同學,基礎打得牢,就能考高分。積累成為了語文學習最重要的一個學習方式,但卻最難做,怎麼才是積累?我該積累哪些知識點?要積累到一個什麼程度,才能讓我升入中學後語文考110分的高分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看語文考試的標準,對於學習能力,每個年級段都不一樣,只要我們照著學習目標,能力要求去學習和複習,做到紮實每一步的學習,成績就不會差。不過我們挺多同學在高年級段,尤其是初中,就放鬆了對語文學習的要求。學習任務很中,我們不斷去擠壓中學語文學習的時間,靠吃著小學基礎的紅利,等到了初三,才發現該積累的都沒積累,看著學霸們考110分,只能心生後悔。那麼語文到底要積累什麼?在學習的過程中該如何積累?小島老師想和同學們分享3點學習內容,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去把握這3點,就能保證我們的成績穩定進步。
01重視課文的學習,低年級階段別盲目刷題
對於語文學習,小島老師一直強調的是課文。重視課文的學習,把學習的重點放在語文課本裡,別去盲目刷題,做閱讀拓展,尤其是低年級的同學,課本裡的知識點,都是考試的考點,生字詞句,把最基礎的東西搞清楚,掌握好,語文考100分不是問題。我們說在小學階段的基礎積累,積累的就是課本裡的知識點,生字詞表,背默課文的短句,一本語文書,從第一課到最後一課,每一課的知識點就像是印刻在腦海中一樣,全部熟練了,考試就沒有問題了。
不少家長盲目給學生進行拓展練習,這雖然也是一種積累,但是課本裡的知識點沒有搞熟練,拓展練習的時候,就非常吃力。我們在積累學習的時候,表面上看著是把知識點進行了梳理和歸納學習,實際上我們把負面的情緒也進行了積累。反覆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挫折和打擊,對學習的自信也會減少。尤其是語文學習的興趣,我們的學生會暗示自己,語文學習實在是太難了。自己的能力有限總是學不好,考試的成績也一般,缺乏對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優化概念。寫作和閱讀的積累,在小學階段一定是把課本裡的基礎都積累好,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積累要求。
02仿寫課文的句子和段落,做好基本功的寫作積累
寫作練習的積累,不是比拼我每個月、每一周寫了多少練筆,而是我是否從練筆中去了解了文學常識和修辭手法,是否去體會了寫作的技巧。沒有這個練習的轉化,我們很多同學都是做了無效的寫作練習。積累的作文素材也好,寫作方法也好,對應試考試沒有用,對我們的生活也沒有幫助。別看一些同學,在小學階段進行了大量的寫作練習,但是到了中學,甚至是高考,應用文的寫作,還是不會寫。以至於以後走上了工作崗位,不會寫郵件,不會寫工作總結。這些都是因為沒有進行過有效的寫作積累。
關於積累練習,在小學階段怎麼做呢?想要中考作文取得高分,我們必須在小學階段進行仿寫課文的句子和段落練習。語文課本就是我們最好的作文書,把每一課的課後要求練習好,這是我們對文字理解,對文章學習的過程和前提。在語文園地中的寫作練習,我們也要先仿寫例句和例文中的段落。課文中,哪些句子是按順序寫的,哪些句子涵蓋了考試要求中的修辭手法,哪些句子是優美的句子,具體優美在哪裡?仿寫的過程,去搞清楚這些問題,這是寫作的一個基本積累。我們到了中學,為什麼很多學生寫出的作文還是略顯稚嫩,像小學生寫的作文?就是因為沒有進行過課文仿寫練習,沒有熟悉我們的寫作要求。
03閱讀同類語文書和課文作者的同類作品
關於閱讀的積累,很多家長認為,就是讓孩子多看書就好了。保持好一個閱讀的習慣,甚至有的家長會以每個學期看了多少本書為考察的標準,事實上閱讀的積累,是一個知識性的拓展學習,看得多不代表理解得多,學會了。而是我們要有目標的去積累,積累閱讀的目的有一半是為了應對考試,也有一半是提高自身的文學鑑賞能力,更是對我們學習習慣的一個培養。每天讓孩子留心觀察身邊的事,保持家庭閱讀的一個氛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中考語文考出110分的高分提供一個可能和前提。
很多小學生的家長,不知道閱讀積累要看什麼書,其實就是同類的語文書和課文作者的同類作品。我們的語文課本有好多版本,部編版、人教版、蘇教版、鄂教版等等,把這些語文課本當作是課外書來閱讀,符合每個年級段的閱讀能力。包括課本裡的作者,他們出了寫出了課文,還寫了哪些作品,都可以作為閱讀積累。想要中考考出高分,小學階段語文閱讀和寫作積累一定是一個日常的狀態,每天都在學習和積累,包括閱讀。做到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在中學階段,語文學習感到受益無窮。關於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你還有哪些看法?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