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那麼多兒子,為何沒人敢和朱標搶太子之位?甚至朱棣也不敢

2020-10-06 文史漫今生

皇室紛爭是非常殘酷的,從我們平時看的古裝劇中就能看出來,什麼手足兄弟因為皇位自相殘殺,什麼起義又動亂的,皇子們之間的鬥爭也更是一場沾滿鮮血的戰爭,唐朝時期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更甚至有殘忍血腥之稱的清朝九子奪嫡悲劇,因為中國古代的封建整體,皇室之爭在那個年代確實是屢見不鮮的常事了,尤其是皇帝有那麼多妻妾寵妃,兒子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兒子多了,那些有野心的兒子也就存在了,不安於現狀想要篡權的也大有人在。

但也並不是皇室皇子多了,皇室大戰就會一觸即發,當然也有太子和各位兄弟姐妹們友好平安相處的例子,就像明太祖朱元璋他的那龐大的皇系分支,二十六個兒子啊,人才輩出但是在明朝創立的數百年間都沒出現過奪嫡大戰,皇太子朱標為人寬厚仁愛,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這些皇子都可謂不是等閒之輩各個都非常優秀,不僅戰功顯赫還知書達理,讓人驚異的是竟然沒有一位皇子去跟太子朱標爭位,甚至到朱棣即位後也沒有出現過爭奪太子之位的情況。

清朝和明朝這麼一對比,康熙帝那三十五個兒子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除去那些早夭和沒有列入序齒的那二十四的兒子,一場預謀已久的爭奪之戰展開了,九子奪嫡之爭也拉開了序幕,這種亂象相比於和睦共處的明朝皇子們真的是差距過大啊,那大家就會有疑問了,為什麼朱元璋那麼多優秀又有鴻鵠之志的兒子沒有一位站出來和朱標爭奪太子之位呢?甚至連有預謀有野心的朱棣都沒有跟朱標爭奪過,還是在朱標生病去世後才開始以輔佐侄子為由爭奪皇位的,清朝為什麼會和明朝相差過大的,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探尋。

首先要明確的是,明朝啟始就有設立嫡長子繼承制這一制度,這也就從某種程度上闡述了,為什麼在明朝朱標的兄弟們沒有和他爭奪嫡長子之位,甚至在明朝沒有開國就設立有了嫡長子繼承制這一關鍵性封建制度,朱元璋在開國前期就已經將朱標設為世子,所以在朱元璋開國後朱標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太子,所以也就是因為制度的限制,才有了明朝時根深蒂固的名分所在,就在朱標因病去世後,朱標之子也因此即位,朱棣是靠篡奪皇位才上位的,這也是為什麼朱棣上位總被後人貶低的原因了,這罵名實屬活該。

朱棣作為朱元璋第四個兒子,所以說在繼承皇位上不存在任何優勢,即使在朱標早逝後朱元璋立朱標的長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後,如果說換一個角度說,即使朱元璋不將朱允炆立為新人皇位人選也排不到朱棣頭上來,因為朱棣作為老四前面還有在世的兩位兄長,但是從實力上來說,朱棣確實是可以作為皇位的最佳繼承人脫穎而出的,不單單只是靠屢獲戰功,還因為朱棣在早期就已經在勢力和天賦方面展露頭角了,後來又隨著一個一個兄長逝世,朱棣心中的野心之火也越來越烈了,諸王之首的稱號也確實是做到了實至名歸,也確實是朱允炆皇位的最佳勁敵,但是在朱標在世時,朱棣的勢力還暫時不允許他和哥哥爭奪皇位,他這也算是能看清自己,沒有違背綱常倫理做出自不量力的傻事。

和明朝這麼一對比,清朝的制度就大為不同了,因為清朝前期繼承制度並沒有得到正式確認,就連清太宗皇太極死後也沒有確定繼承皇位的人選也是靠後來的一番勢力的鬥爭才最終得以確定的,看來清朝在前期新的君主都是這樣來的,一直到康熙都是沒有推行嫡長子繼承制的,在康熙這時候再推行嫡長子繼承制確實也已經是為時已晚了,因為康熙已經是第四個君主了,顯而易見已經晚了,正是因為清朝君主從一開始就沒有運用到嫡長子繼承制才導致了後面那些混亂的局面,所以說吧九子之爭可以說是必然的形況原因也很單純,簡單的權力之爭。

不僅因為簡單的推行制度不同,朱元璋和康熙兩位君主的影響也是為什麼明朝皇子之間的關係比清朝更和睦的根本原因,雖然朱元璋作為開國的君主,但是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在成為皇帝之前的生活確實是非常不如意的,所以朱元璋特別看重孩子們對於苦難的理解,對二十六個兒子的教育也是非常嚴格的,從小就開始讓他們去民間考察體恤民情,這也是後來歷史記載到朱棣評價自己的幼年生活說道對於民間那些事是了解的非常透徹的,尊師重道也是朱元璋對於兒子們特別教育的,各個皇子在少年時期就表現出來了不同於同齡人的優秀和成熟,雖然朱元璋作為殺人不眨眼的霸氣皇帝在歷史上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但是朱元璋在教育子女方面確實是做得很優秀,這也導致了每個皇子都老老實實的,不敢造次,所以爭奪嫡位在明朝基本上是不會存在的。

康熙對於孩子們卻是溺愛更多,對於兒子也是如此,這也為後來皇子們不尊重師長,囂張跋扈埋下了隱患,而康熙對於皇子們的所作所為並沒有加以制止更別說給他們懲罰了,溺愛真的能害死人,這也是後來九子爭地位的主要原因了,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行為是非常重要的。

筆者想說,嫡長子繼承制確實是對比清朝和明朝出現皇子爭奪戰的根本原因了,再加上朱元璋對皇子們的教育非常得當,每個皇子都非常守規矩,所以沒有造成皇子間手足相殘的局面,而康熙因為過於溺愛皇子,還沒有承明朝舊制才釀成九子爭嫡的悲劇。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兒子那麼多,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之位,連朱棣也不敢?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他一共有26個皇子,16個公主,這在很多皇帝當中也算是子嗣多的了,朱元璋身體好,孩子多也是正常,像朱標,朱棣,還有朱桂,朱權等人,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生的第一個孩子,就在1367年的時候,朱元璋變成吳王,就立馬讓朱標做了世子,當他成為皇帝的時候,朱標自然而然穩坐太子之位
  •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敢跟朱標爭太子,甚至連朱棣都不敢?
    諸如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除卻皇太子朱標仁慈寬厚以外,其他諸如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等亦是優秀之輩,但他們之間並沒有發生奪嫡之爭,沒有人出來與朱標爭太子之位,甚至後來的明成祖朱棣,在洪武朝也沒有與朱標爭過太子之位。再對比明朝之後,清朝赫赫有名的康熙帝,共有35個兒子,沒有早夭,列入序齒的共有24個兒子。結果卻有人與胤礽爭太子之位,甚至發生了九子奪嫡亂象,可謂是差別很大。
  • 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敢跟朱標爭太子,甚至連朱棣都不敢?
    諸如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除卻皇太子朱標仁慈寬厚以外,其他諸如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等亦是優秀之輩,但他們之間並沒有發生奪嫡之爭,沒有人出來與朱標爭太子之位,甚至後來的明成祖朱棣,在洪武朝也沒有與朱標爭過太子之位
  • 朱元璋有26個兒子,可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甚至連朱棣都不敢
    朱標是大明王朝第一位太子,同時也是最有力量,地位最高,認可度最高的太子。為何呢?因為他的出生好,能力強,性格好,並且還深受其父朱元璋喜歡。對於這樣實力爆棚的人,朱元璋其他的那些兒子誰敢與之爭鋒呢?但如果真的有人敢反對他,或者是想取而代之,那麼他就不是和朱標過不去了,而是和滿朝文武百官過不去了。哪怕最後爭得了皇位,也同樣坐不長久。那麼,這朱標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竟能讓眾兄弟心服口服,沒有反他的膽子呢?
  • 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之位?就連朱棣都不敢
    作為中國歷史中出身最低的皇帝,朱元璋在兩千多年中也算是個相當牛逼的存在了。雖然在後世當中,有著不少人對他的評價,有很大的差異化。可要論其人品的話,朱元璋的確是說得過去的。在當上皇帝後,馬氏這個糟糠之妻馬上就被他冊封為自己的皇后,而自己的大兒子朱標,也是順理成章成為了太子。
  • 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沒人跟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
    其長子朱標也是一位文武雙全,心地寬厚的皇太子。如果不是朱標早逝,並順利的繼承皇位,包括朱棣在內的弟弟們都會對朱標心悅誠服,明朝的歷史或許又會是另一番景象。那麼,問題出來了——明太祖有20多個兒子,為什麼沒有敢和朱標爭奪太子之位,就連有稱帝野心的朱棣也不敢反對自己的大哥?這裡面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內幕呢?
  • 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位,連朱棣都不敢
    萬曆皇帝的國本之爭就是個例子,長時間不立太子,惹得朝廷上下雞飛狗跳。鄭貴妃搞小動作想立她兒子朱常洵,大臣則執拗要求立長子朱常洛。幾番糾纏下,萬曆皇帝乾脆不上朝了,惹下了不知多少麻煩。如果早早立下太子,確立了接班人,朝廷上下才能安心。
  • 朱元璋26子,為何沒人敢跟朱標爭太子位,就連朱棣只能隱忍?
    甚至如果朱標想提前做皇帝,朱元璋還會屁顛屁顛的禪讓帝位,並誇讚朱標有出息。而之所以沒人敢覬覦太子之位,除了朱元璋的因素以外,還有朱標為人寬厚,對兄弟也是極其好的,在兄弟中威望最高密不可分。一、朱標是嫡長子,地位十分牢固拋開其他不說,就光憑嫡長子這個身份,朱標這個太子位置就穩坐了。
  • 朱元璋26子,為何沒人敢跟朱標爭太子位,就連朱棣只能隱忍?
    甚至如果朱標想提前做皇帝,朱元璋還會屁顛屁顛的禪讓帝位,並誇讚朱標有出息。而之所以沒人敢覬覦太子之位,除了朱元璋的因素以外,還有朱標為人寬厚,對兄弟也是極其好的,在兄弟中威望最高密不可分。一、朱標是嫡長子,地位十分牢固拋開其他不說,就光憑嫡長子這個身份,朱標這個太子位置就穩坐了。
  • 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什麼沒人跟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
    但偏偏,在朱元璋在位時期,其餘的二十六個兒子,都沒有一個敢和當時的太子朱標爭奪最可能登上至高無上的皇位的太子之位,甚至連最出色的燕王朱棣都不敢與之爭鋒,選擇了隱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朱元璋兒子眾多,立朱標為太子後卻沒人敢跟他爭,即便朱棣都不敢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的鐵血政權也讓多人聞風喪膽。雖然說朱元璋對待自己的親人是非常體貼的,但他的兒子們也意識到了,如果說自己有任何忤逆父親的行為,他們都將受到非常嚴厲的懲罰,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使他們對太子的人選心有不滿,也並不敢公然地表現出來。
  • 朱元璋26個孩子,為什麼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位?朱棣:我都得忍著
    、皇帝位置,兄弟反目,父子成仇,但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登基大寶,坐穩皇帝位之後,在他的26個兒子中,直接立大兒子朱標為太子,其他皇子為什麼沒人敢爭,甚至連文武兼備的朱棣也選擇隱忍呢?其太子之位可謂是堅如磐石。  很多人覺得朱標能當太子,僅僅只是因為他是嫡長子,仿佛好像他不是嫡長子,他就沒能力坐穩太子之位似的。但其實朱標真的是被大大低估了,他的能力和他的手腕,完全配得上太子之位。  比如洪武十年,朱元璋下旨意明言「朝中政事先啟請太子處分,然後奏聞」。非常的大膽的給朱標放權。
  • 朱元璋兒子有26個,為何無人敢與朱標爭太子位?朱棣也不行
    但是在朱元璋登基了之後,他就直接將朱標立為了太子,並且古怪的是,朱元璋的二十六個孩子,居然沒有一個人願意和朱標搶位置,哪怕連朱棣這種雄才大略的人,都對其退避三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朱標在世時,為什麼無一人敢跟他搶太子位?朱棣:找死的事誰敢幹
    朱元璋的帝位一開始是傳給了自己的孫子,也就是朱棣的侄兒朱允炆,朱棣是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這看上去有點不科學,畢竟帝位有可能傳給弟弟或者兒子乃至於孫子,但是怎麼著都很難傳到自己叔叔頭上去的,朱棣怎麼就繼承侄子的帝位了呢?
  • 朱元璋多個兒子,為何無人與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皇帝的兒子不多,就不會發生這樣的爭鬥。然而下面筆者要給大家說的這位皇帝就完全打破了這種的懷疑和猜想。可以像我們很好的證明並不是皇子多就一定會發生爭鬥,也有很多皇子頗多但是都相安無事的情況。一輩子有26個兒子,除了皇太子朱標性格異常的仁慈寬厚之外,其他的所有孩子們也全部都是優秀的人才,並且即使有著這麼多的兄弟,也沒有出現任何一次內鬥和奪嫡的事情。
  • 如果是太子朱標繼承了朱元璋的皇位,燕王朱棣還敢造反嗎?
    而且朱元璋時代的皇子們和清代的阿哥們恰恰相反,他們互相之間幾乎不存在爭奪太子的殘酷鬥爭,因為所有人都明白,戎馬一生的朱元璋已經認定了寬厚仁義的朱標,將來接替自己的位子,帶領大明繼續前進。可惜的是,朱標在37歲的時候便先於朱元璋去世了,悲痛的朱元璋最後只好把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 朱元璋和馬皇后生了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朱元璋最喜歡朱標?
    像朱元璋這樣,兒子又很多,嫡長子朱標又特別優秀的,所以他根本不會為了國家的繼承者而發愁。但就是這個很優秀的長子也發生了難以預料的皇位之爭。朱棣無論是出生時間,還是出生的地點都很糟糕,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好打了勝仗。朱標的脾氣也很溫柔,不像朱元璋那樣暴躁。為什麼朱元璋最喜歡朱標?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朱元璋:我也想但我不敢
    立長立嫡的傳統根深蒂固,越過二子、三子直接傳位給四子是取亂之道朱標死後,對待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朱元璋一開始也很猶豫。朱棣的能耐大,也頗得朱元璋的心意。但最大的難題是:朱棣排行老四,長子朱標雖然不在了,但還有二子秦王和三子晉王。這兩兒子不成器,繼位不可能。
  • 有人說如果朱標哪怕當一天皇帝,傳位給兒子,朱棣也不敢造反
    有人說如果朱標哪怕當一天皇帝,傳位給兒子,朱棣也不敢造反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起義軍中做大,進而是當上了皇帝,最初朱元璋將太子之位傳給了朱標,並且對於朱標也是認真培養,然而朱標的早亡,使得朱元璋迫不得已之下,將皇位傳給了皇孫朱允炆,並且為了幫其掃清道路大開殺戒
  • 朱元璋有26個兒子,卻無人敢和朱標爭奪太子之位,朱棣都不敢覬覦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總共生育了26個兒子,因為馬皇后的仁慈,這些皇子大多都能安然長大,並且在成年之後有了自己的封地。 其中朱標作為長子,在洪武元年被立為皇太子,眾多兄弟中沒有一個人敢和他爭奪皇位,就連實力強大的朱棣,都要尊稱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