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人們熟知的二十四節氣歌訣。每個節氣都有各自的特點,不同的地方也伴著不同的民俗。這裡,我用文字的形式,留存一份節氣的記載和鄉愁……
——題記
大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四時的終結,也預兆著新春的開始。《列子·湯問》有言:「涼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極。」一年走到了大寒,也就意味著寒冷到達了極致而回暖,最後的冬天也即將離我們遠去。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今年大寒正始於「四九」的第三天。小寒近臘月,大寒整一年。回望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寒冷中沉澱,也在流年中成長。記得黃庭堅《歲寒知松柏》有詩道:「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可見,不經歷一番嚴寒,怎知道松柏的高格?
俗話說,「過了大寒,又是一年。」這個時節,因為臨近過年,很多民俗活動都具有濃重的「年味」,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飾新、掃塵潔物、趕年集、備年貨、寫春聯、置新衣、祭灶天、沐浴、剪髮……實際上,都是為了過一個祥和的年,寄望老小親人來年平安,所以也有「大寒迎年,歲歲平安」之說。
在古人看來,大寒有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也就是說,到了大寒,母雞因感受到陽氣的上升,已經開始產蛋孵小雞了;鷹隼之類的徵鳥在天空中盤旋,尋找著獵物來度過最後的寒冬;河流結冰,又厚又結實,直凍到最中心,但在堅冰的深處,有春水在湧動著……
大寒過後,便是立春了。雖然大寒還十分寒冷,但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小寒那般酷寒,而且隱隱中已可感受到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正所謂「堅冰深處春水生」「蠟梅花開迎春來」,就讓我們一起在詩詞中感悟歲月、等待花開……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生的起伏,就像這二十四節氣一樣四季輪轉,總有那段天寒地坼的艱難旅程,嚴寒褪盡才有大地回春,歷經磨練方可破土重生。
大寒已至,春天已經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