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148億元能完成嗎?
蔚來汽車真的看到了未來?
10月16日,蔚來汽車有限公司(下稱 蔚來)股價再度上揚。截至當日收盤股價為28.48美元/股,總市值384億美元。盤中,其股價一度上摸到29.40美元/股,創歷史新高,且在半年時間內,股價漲了近10倍。
與此同時,在剛剛過去的9月,《財富》雜誌公布的2020年改變世界的100家公司名單中,蔚來汽車榮登該榜單,排名第47位,是榜單中唯一的車企。據悉,蔚來ES6從2019年10月登上國內純電SUV銷量冠軍的寶座。直到今年9月,ES6已整整蟬聯了12個月銷量冠軍,今年以來累計銷量已突破兩萬。
此外,不久前的10月9日,位於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經開發區的蔚來中國總部正式啟用。
這些成績對於蔚來汽車來說實屬不易。要知道,在今年3月的時候,蔚來還命懸一線——蔚來汽車在2019年全年財報中預警「現金不足以支持未來12個月持續經營所需的營運資本及流動性」。
但同樣在10月16日,蔚來官方表示,因受到運營商網絡的影響,App的遠程車輛控制、旅程等功能暫時無法使用,App查看預約換電站信息、查看家充樁狀態也受到影響。蔚來技術團隊正在與運營商進行溝通排查,儘快恢復服務。
這引出一個現實的問題,蔚來真的能「鹹魚翻身」嗎?
如果說「你需要捨得花錢才能賺錢」,是有史以來最被廣為接受的商業格言之一。那麼,新能源汽車絕對算一個。彭博社一篇報導稱,特斯拉燒錢速度之迅猛,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每分鐘就要花費約6500美元。在2017年結束之際,特斯拉手握34億美元現金,未償債務共計94億美元。
蔚來也是個「燒錢」大戶。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6月,蔚來就拿到了騰訊、京東和高瓴資本等大財團的1億美元A輪融資,9月拿到了紅杉資本和愉悅資本的5億美元B輪融資。從2015年至2019年期間,總共拿了9輪融資。
蔚來的最後一輪融資估值是67億美金,現今市值不到最後一輪的三分之一。騰訊、淡馬錫、百度資本、紅杉、厚樸、聯想集團、華平、TPG、GIC、IDG、愉悅資本等,這些後進的投資人,帳面虧損巨大。在資本的助推下,蔚來2017年底首款量產車ES8正式接受訂單,2018年9月成功在美國上市。
融資融得快,蔚來的燒錢能力也不差,從2016開始後的3年半財年時間,蔚來虧損金額已經達到403億元人民幣(57億美元)。
這讓蔚來必須想辦法找到一個大後盾。2019年5月28日,蔚來汽車宣布,公司與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亦莊國投」)籤訂了框架協議,通過設立新的實體「蔚來中國」等方式換取亦莊國投100億元現金投資。同時,蔚來汽車在2019年10月對外宣布「正與湖州市吳興區洽談一筆超50億元的融資意向,同時將落戶20萬輛年產能的工廠」,但最終均無果而終。
在兩個「金主」洽談相繼無果後,蔚來終於抓住了不多的機會。2020年2月25日,蔚來與安徽合肥籤約——合肥市會牽頭組織對蔚來中國項目進行戰略投資,約定投資金額不少於100億元,用於公司研發、市場體系的建立和運營,並打造以合肥為中心的中國總部運營體系。
到此,蔚來算真的可以喘口氣了,但並表示其就可以高枕無憂。
首當其衝的還是質量問題。2019年,因電池原因,蔚來先後發生了3起汽車自燃事件。6月2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蔚來汽車召回部分搭載了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間生產的動力電池包的蔚來 ES8電動汽車,共計4803輛,此次召回的汽車佔其售出總數的20%以上。
其次,蔚來還要達到投資方的業績要求,這也是關乎蔚來汽車今後怎麼走的重要因素。根據合肥市政府官方發布的消息,蔚來中國項目計劃融資超百億元。作為回報,李斌向合肥描繪下「蔚來中國落戶合肥5年內將打造一個千億產值的龍頭產業」圖景,同時加速合肥新能源汽車集群發展,引領帶動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其中,蔚來中國2020年預計上市3款車型,營收148億元;2024年將上市6到8款車型,營收1200億元。2020至2025年總營收4200億元,總稅收78億元,2025年前在科創板上市。
蔚來汽車2019年財報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全年累計總收入78.25億元,同比增長58%。這也意味著,蔚來汽車向合肥「對賭」的營收目標將在2020年和2024年分別比2019年實現近乎翻番和增長逾15倍。
但2020年營收148億元的目標似乎真的不容易實現。蔚來2020年中報顯示,其營收50.91億元,這意味著,後6個月要完成一倍以上的收入。如今到年底也僅剩2個多月時間,能不能完成還真是未知數。
蔚來的營收50.91億元,成本就高達49.45億元,毛利潤僅為1.46億元,淨利潤再虧28.68億元。其中,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就佔到了17.85億元。如此高的營銷管理費用,與特斯拉形成了鮮明對比——馬斯克對特斯拉產品極度自信,從不花一分錢做廣告。相反,通常是產品賣不動,才會想辦法通過營銷手段增加銷售。
再來看看蔚來的負債。說實在的,尚未看到蔚來有辦法解決「燒錢」無底洞的命運。其中報顯示,2020、2019、2018這三年的中報負債分別226.28億元、177.47億元、44.33億元,而2019年的負債是194.04億元。也就是說,蔚來的負債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這是一個嚴肅且不容迴避的話題,如果有一天出現了資金危機,誰來為此埋單呢?當然,最好不要出現。
或許有人會說,蔚來銷量連續霸榜是對危機的最好回應。但也有部分業內人士對蔚來汽車的成本做了一個簡單計算。2019年一季度,蔚來的單車成本為41.24萬元,單車虧損2.76萬元。換句話說,賣的越多,虧的越多。
還有一個更為核心的問題,誰在買蔚來汽車?
毫無疑問,蔚來汽車的價格在國產品牌的純電車裡是最貴的。中國人買車的時候,從內心深處會存在一個想法,買車也是一種面子。舉個例子,大多數時候買奔馳的並不為了駕駛感受,而是為了面子。你的車足夠的貴,別人就會給予你更多的尊重。蔚來汽車旗下的車基本都屬於豪華車的範疇,中產階層買它,在面子上就已經贏了。
除此之外,還有蔚來汽車能夠通過細緻的差異化服務,打動中產階層消費者。部分消費者表示,他們喜歡蔚來的這套車主維護的手段,但是,畢竟這些運營手段都是建立在大量的金錢消耗上的,這一點,蔚來中報在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一欄中的17.85億元,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問題所在。但靠大量金錢去推進的這種方式能持續多久?
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電池問題。蔚來汽車與眾不同支出,是可直接換電之後繼續上路,至少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別的品牌在搞這個東西。而且,蔚來為了換電這件事,在京港澳高速沿線建設了很多換電站。這就意味著,國內的南北縱線,你可以開著蔚來汽車沒有續航焦慮。
問題在於,換電策略特斯拉早就玩過。早在2013年6月,特斯拉就發布的更換電池技術,可以在90秒內完成電量補充。當時把這項技術吹得天花亂墜。比如,換電站可以做到90秒的極致高效,跟加油差不多,而且全程機器操作,車主無需下車。還有節約成本等等好處,並且,特斯拉還採用120kw快充20分鐘可充滿50%、享受充電免費待遇、超充站點已經遍布全美等方式,來推廣換電模式。但最後還是因為成本等問題放棄了換電模式。
蔚來汽車會是例外嗎?
題外話,換電模式真的不是什麼新鮮事。筆者在2006年就接觸過,國內的一家電動汽車公司與北理工合作開發了換電模式的電動汽車,並在北京市部分公交車線路上進行了測試。但最後種種原因,這個項目擱淺。
還有一個對於蔚來汽車不利的消息,外媒獲悉,號稱特斯拉「殺手」——美國的造車新勢力Lucid Motors,於近期公布了其首款車型Lucid Air全系車型的價格和部分性能細節,其中基礎版車型補貼後售價6.9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3萬元)起。
據了解,新車共有4款車型。其中,基礎版Lucid Air搭載一臺480馬力的電動機,EPA工況下續航裡程為406英裡(約合653公裡),補貼後售價為6.99萬美元(約合43萬元人民幣),按照當前計劃,新車將於2022年上市。
Lucid Air Grand Touring車型續航更長,動力更強。新車配有一臺800馬力的電動機,EPA工況下續航裡程為517英裡(約合832公裡),補貼後售價為13.15萬美元(約合89.8萬元人民幣),將於2021年年中推出。
也就是說,明年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慘烈。如果蔚來還是賣一輛虧一輛,那未來就真的麻煩了。
文/每日資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