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去參觀了蜀錦博物館,對蜀錦喜愛得不行。希望能多寫幾期關於成都、成都蜀錦的故事。
很多省外的朋友來了成都,除了看國寶的大熊貓,都會去逛逛寬窄巷子、錦裡。成都有很多和「錦」相關的地名。城以錦名、千年錦官,成都錦裡、錦江的由來是怎麼樣的?
典型的詩句有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其中名句「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提到的「錦官城」是成都的別稱。
20世紀80年代的錦官驛
關於成都錦的故事,有東晉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錦官城 「錦江織錦濯其江中則鮮明,濯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裡也」。後人用作成都之別稱。唐盧照鄰 《文翁講堂》詩: 「錦裡淹中館,岷山稷下亭。」宋句延慶撰 《錦裡耆舊傳》、清張邦伸撰 《錦裡新編》,皆以錦裡代表成都。
參觀完蜀錦博物館後,才深刻地意識到,成都與蜀錦的關係妙不可言,可以追溯到更早。
秦滅六國後,「移秦民萬戶入蜀」,大批織錦工匠遷入蜀地,一方面是促進的蜀錦的長足發展,漢王朝在成都設置「錦官」管理官營織錦生產,由於官營場地規模較大,為加強管理和保護,在工場外築城設防。時人謂之「錦官城」,也稱之「錦城」。
錦官城
古人利用岷江流經成都的江水濯錦,濯錦者沿江不絕,致使江水五光十色,豔麗似錦,故此錦江得名;買賣蜀錦的集市成為「錦市」,織錦工匠居住的地方叫「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