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論文剽竊案始末公開 周濟稱學術不端零容忍

2020-12-14 搜狐網

  中新網3月16日電「對學術不端行為要像體育界反興奮劑一樣,像對待假冒偽劣產品一樣"零容忍",實行"一票否決"。」教育部15日舉行高校學術風氣建設座談會,教育界官員、專家學者以及高校校長等「會診」學術不端現象,教育部部長周濟在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周濟:嚴肅查處學術不端

  周濟在座談會上指出,目前學術失範、學風不正現象仍然存在,學術不端行為仍有發生,在有些方面還比較嚴重,損害了學術形象,敗壞了學術風氣,阻礙了學術進步,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此,嚴肅查處,決不能任其滋長蔓延。「無論涉及什麼人、什麼事,都要態度堅決、一查到底,做到不護短、不姑息、不手軟。」他說。

  周濟要求,要著力構建教育、制度、監督相結合的懲治和預防工作體系。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淨化學術風氣,遏制學術不端行為,必須標本兼治,懲防並舉,多管齊下,綜合治理,自律與他律相統一,內部治理與社會監督相結合。一是加強教育引導,提高道德自律水平,發揮道德力量,使之不願違背學術道德;二是加強制度約束,規範學術管理,發揮制度力量,使之不能違背學術道德;三是加強社會監督,形成良好社會氛圍,發揮社會力量,使之不敢違背學術道德。  

浙大校長細陳論文剽竊事件始末

  座談會上浙江大學校長楊衛詳細陳述了該校發生的賀海波論文剽竊事件事件始末及處理情況。

  據楊衛介紹,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學藥學院收到反映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學術不端的郵件。收到該郵件後,在院、校兩個層面相繼組成了調查組,當天即著手調查此事。2008年10月23日,在學校著手調查賀海波學術不端行為一周後,「新語絲」網站披露了其一稿多投行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春節後,事件引起了眾多媒體和社會各方面廣泛關注,成為社會輿論的一個熱點。

  賀海波2006年6月博士畢業後進浙江大學藥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合作導師為李連達院士。李連達是該校聘任的藥學院院長。

  在整個「賀海波論文事件」處理過程中,學校共核查了賀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關人員涉嫌學術道德問題的論文20篇,其中賀海波涉及論文9篇。除作為合作作者的1篇論文外,賀海波作為第一作者的8篇論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竊、抄襲原博士導師實驗數據,以及一稿兩投、部分圖表數據張冠李戴、重複發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標註基金資助、捏造知名專家幫助修改英語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有鑑其問題確鑿,本人供認不諱,學校當即作出了處分:去年11月決定撤銷其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解除聘用合同。由於賀的行為在國內外範圍內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學校決定將其開除出教師隊伍。

  賀海波8篇有學術造假內容的論文的通訊作者均署為我校中藥藥理研究室主任吳XX副教授。根據至今近4個月的調查,沒有證據指向吳直接參與了上述論文的寫作和最初投稿;但他在賀海波的部分問題論文錄用或刊出後,作為通訊作者將其用於申報項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人也存在重複發表學術論文等問題;此外,中藥藥理研究室的學風監管失範,作為研究室主任嚴重管理失職。最近,我們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作出決定:撤銷吳擔任的中藥研究所所長助理及中藥藥理研究室主任職務,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並解除其聘用合同。

  根據所有相關人員的陳述、筆跡鑑定和目前掌握的其它材料來看,涉及賀海波8篇有學術造假內容的論文中李連達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賀海波擅署的,沒有證據說明李連達參與了論文造假、剽竊和抄襲等。李連達院士作為院長、學術帶頭人和合作導師,對賀海波事件負有疏於管理、教育不力、監管督察不嚴的責任。現院長任期屆滿,學校將不再續聘。  

北大復旦校長談整治學術不端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分析說,當今國內的「學術失範」之風屢禁不止的現象,首先是學者對自己的「公共知識分子」身份的自我認知不足,忘卻了「公共知識分子」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堅守的是民族文化和人類文明中的普適性價值理想。除此之外,媒體本身對「學術研究」的報導也為其罩上了許多不切實際的「光環」,使「學術研究」帶上了人為的「神秘感」,而缺少應有學術精神和嚴謹性。媒體的這種「廣告式」的學術報導,往往連研究領域稍有不同的專家都難以理解,並常常對公眾產生誤導,但它卻為學術機構和個人贏得一些實際的利益。這種做法的一個「隱動力」源自多年來風行的,嚴重背離學術精神的學術評價、評估和評審體系,其危害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北大校長周其鳳說,近年來,學術活動中道德失準、行為失範的問題時有發生。一些學者違背學術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製濫造;或媚於世俗,熱衷炒作;更有甚者,喪失學術道德,以抄襲剽竊為手段換取一時之名利。這些行為和現象雖屬個別,但若不加以制約,將嚴重汙染學術環境,影響學術聲譽,阻礙學術進步,進而影響整個學術群體的創新和發展。

  周其鳳指出,在學術道德規範建設上堅持四原則:一、建設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和諧統一的學術氛圍,二、建設制度規範與自我約束有機結合的控制機制,三、建設事先預防和事後處理互為補充的教育手段,對於學術失範事件,根據嚴重程度給予不同形式的懲處。同時,著重致力於學術失範的預防機制建設,避免潛在的學術失範現象的發生,四、建設表現形式與實質內容並重的成果評價體系。

相關焦點

  • 論文抄襲、「冒名騙獎」……學術不端行為是否違法?
    「正義網」微信公號2月12日消息,近日,有網友公開演員翟天臨在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的一篇學術性質文章查重率達40%,存在抄襲的嫌疑,引發社會關注。2月11日,北京電影學院對該事件成立了調查組,並表示對學術不端行為持零容忍態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隨後也發布聲明表示,將根據翟天臨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調查結論按規定做出處理。
  • 學術不端引以為戒!盤點國外典型案例
    7月27日,人民網發文《官方通報107篇論文被撤稿:涉521人,正依規處理》,再一次讓人們聚焦學術不端事件。學術不端事件中外皆有,一旦被發現後果嚴重。直到2010年8月10日,《波士頓環球報》率先曝出新聞:豪瑟因為學術不端而離職一年,其主要原因是由於2002年他發表的一篇關於猴子行為方面的研究論文,實驗數據並不支持論文結論。 隨後,哈佛大學公布了對豪瑟存在問題的論文撤消處理的情況,豪瑟本人也發表聲明,要「離開」哈佛一年,其所教授的課程也全部停止。
  • 高校校長因自我抄襲被指學術不端!如何避免出現相同情況被退稿?
    學術不端,對於處於科研圈的學者來說,這是件嚴肅的事情,往往當一個人的學術經歷上沾染汙點,那麼未來可能很難在此道路上大展身手,走通一條光明前途了。然而,我們不排除在一些自己容易忽視的情況下,發生一些學術不當行為,導致最終被判定為學術不端,這是需要我們再三了解及警惕的!
  • 翟天臨學術不端調查:碩士論文被指抄襲陳坤本科論文
    隨後,有網友公開演員翟天臨在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的一篇學術性質文章查重率達40%,存在抄襲的嫌疑。翟天臨是否達到博士畢業條件、是否有資格被錄用為博士後,引發廣泛討論。不僅如此,翟天臨的碩士論文也被指存在抄襲嫌疑,抄襲的對象之一包括同是演員的陳坤的本科論文。
  • 韓春雨事件謎團加深:未定學術不端,但有疑似處理
    調查過程不公開,學校拒談  按照《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高等學校是學術不端行為預防與處理的主體。而依據《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高等學校應當依法設立學術委員會,以學術委員會作為校內最高學術機構,統籌行使學術事務的決策、審議、評定和諮詢等職權。
  • 對科技論文加大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其意義在哪裡?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卻不斷湧現出一些學術不端行為,成為了社會進步的「攪屎棍」。科技論文的可信度問題不斷暴露,學術不端事件成為了老百姓茶前飯後的談資。各種「奇形怪狀」的學術不端怪象。一、一稿多投。就是這樣一位足壇上的佼佼者,被爆出:他曾經在2006年發表在《科技信息》上的一篇論文,在2007年又重複發表在了《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上。一篇論文重複發表,這是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其樹立的完美形象瞬間崩塌。二、同一學術成果重複發表。
  • 校方讓韓春雨事件謎團加深:不提學術不端但疑似按其標準處理
    調查過程不公開,學校拒談按照《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高等學校是學術不端行為預防與處理的主體。而依據《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高等學校應當依法設立學術委員會,以學術委員會作為校內最高學術機構,統籌行使學術事務的決策、審議、評定和諮詢等職權。
  • 河北科大讓韓春雨事件謎團加深:未定學術不端,但有疑似處理—新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調查中發現,校方對韓春雨是否「學術不端」並未做明確認定,但是相關的「終止或者撤銷相關的科研項目,撤銷學術獎勵、榮譽稱號」,實際上是按照《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第五章處理部分對學術不端行為責任人作出的處理之一。
  • 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再起質疑,其碩士論文被指重複字數過萬
    近日,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演員翟天臨涉學術不端備受關注。繼翟天臨博士期間論文涉嫌抄襲之後,其碩士論文也難逃質疑。全文對比顯示,翟天臨和陳坤論文共13處相似,除去5處引用文獻外,另有8處高度重合。根據《北京電影學院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第八條規定,論文相似比(去除本人已發表的論文及著作)在 30%(含)——60%之間的學位論文視為未通過檢測,一般作延期答辯處理,研究生須在導師指導下對論文進行重大修改或重新選題,延期重新申請學位。
  • 論文降重|從韓春雨到翟天臨,學術不端層出不窮,應該如何避免?
    近年來,學術不端的事件層出不窮,有些著名學者也難以倖免,這些人敗壞了學術的風氣,阻礙了學術的發展,給我國的科教事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這些事件,希望從中我們能得到一些啟示。一、何為學術不端?我們總說某人學術不端,那學術不端到底是什麼呢?
  • 北大確認翟天臨學術不端 一篇貨真價實的博士論文要過幾關?
    &nbsp&nbsp&nbsp&nbsp一篇貨真價實的博士論文要過幾關&nbsp&nbsp&nbsp&nbsp北大確認翟天臨學術不端,對其作出退站處理;其博士論文審查環節為何失守?
  • 請回答2020:學術不端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老師,知乎上又爆出了大瓜,付向東教授實名舉報楊輝研究員學術剽竊,各種微信公眾號都傳開了,您怎麼看?答:發生了這樣的事當然很遺憾,從現有的公開信息看,我個人認為楊的行為屬於學術不端。如果楊只看過付已發表的論文,沒聽過那個報告,不知道付已經取得但未發表的實驗結果,而是獨立地進行實驗,可以認為是正常的競爭。
  • 中國第一部「學術憲章」出臺 懲處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不端行為也有了一個明確的定義。以後,偽注,偽造、篡改文獻和數據等行為將被劃為學術不端行為。  從事學術研究的最基本規範再次被重申。《規範》正式規定:「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襲、剽竊或侵吞他人學術成果。」  近一段時間以來,學術成果的署名混亂問題嚴重破壞了學術風氣,對此,《規範》也作出約束:「學術成果的署名應實事求是。
  • 科研大佬背後的學術不端,高產教授背後的幾種科研論文造假的行為
    學術不端這個名詞似乎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不同於早期的學術規範制度的不嚴格,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各種學術不端和造假開始泛濫,失去了對科研發現開始的初衷,各種的學術不端給違背了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也讓很多期刊雜誌失去了權威性,因此為了應對各類的學術不端行為,科研圈內開始淨化行為,對於學術有問題的教授進行批判,對於有問題的論文進行退稿,學術不端不僅造成學術界的混亂,同時也會浪費很多科學家的時間,例如著名韓春雨事件,因為韓春雨的科研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刊登,科研影響力巨大,造成全球無數科學家進行試驗重複
  • Nature|為什麼中國的學術不端那麼難管?
    調查表明,截至 2017 年,中國貢獻的科研文章數量佔到全球的 8.2%,但撤銷的論文數卻佔到了全球的 24.2%。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都見證過許多虛假同行評審、圖像篡改、著作權交易的故事,涉及人員不乏一些學界知名的人物。為什麼中國的學術不端那麼難管?
  • 「淥水杯」選登 毛銳《研究生應恪守學術道德、抵制學術不端》
    研究生應恪守學術道德、抵制學術不端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研究,而研究生群體又是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因此如何提高研究生群體的學術誠信是當前我們亟待解決的難題。近年來,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頻頻被爆出論文抄襲、偽造數據、篡改數據等學術不端的行為,嚴重汙染了我國的學術環境,同時給中國學術界在國際上的形象帶來了負面的衝擊。「朝聞道,夕死可矣。
  • 父親學術不端,女兒論文起疑,兩所大學同時開始追查
    呂翔用一篇格式和篇幅接近學術論文的123頁舉報材料,將張裕卿和他的女兒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舉報材料曝出後,張裕卿承認了自己學術不端的事實,並表示願意接受任何處罰,但此事與自己的女兒無關。而張裕卿任職的天津大學也迅速解除了與張裕卿的合同。
  • 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教育部:不得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作為...
    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弘揚科學精神觀、創新質量觀、服務貢獻觀,樹立更加鮮明的人才培養導向、潛心治學導向、服務黨和人民導向,改進科研評價方式,強化科研育人功能,以學術質量和社會效益作為學術評價的重要標準,建立有利於潛心研究和創新創造的評價制度,引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 更有甚者:Nature連發兩文,揭露兒童署名學術論文造假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對不當署名也有明確界定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亦發布了行業標準《學術出版規範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174—2019)》,並已於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
  • 從翟天臨論文造假,到復旦大學SCI喜加五事件,聊聊學術不端
    它們都是在單純的學術不端基礎上疊加了其他佐料,從而成為老百姓的談資。  翟天臨年初翻車,他顯然不熟悉這個圈子的遊戲規則,卻以此為賣點背書自己的娛樂事業,你不倒黴誰倒黴?倘若能抓住這大好機遇,用心完成學業,那真可謂學術圈和娛樂圈的一段跨界佳話。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