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 姜宣憑
昨日召開的2015年成都市委經濟工作會首次提出「極核牽引」概念
2014年成都經濟總量有望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在7日召開的2015年成都市委經濟工作會上,成都亮出了去年的經濟成績單,並謀劃了今年的經濟任務。
未來成都該如何發展?哪些產業會迎來紅利?華西都市報記者了解到,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仍是成都經濟發展的主題。此次經濟工作會首次提出堅持「極核牽引」概念,加強建設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兩個「主極核」,培育一批以衛星城、區域中心城為代表的「次極核」,使之成為牽引成都發展的強大引擎。此外,天府新區成都片區將規劃建設成都科學城。
極核牽引
中心城區、天府新區為「主極核」
衛星城、區域中心為「次極核」
天府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後,成都再增一「極」。繼「單核」、「雙核」後,本次經濟工作會議再度提出一個全新概念——「極核牽引」。何為「極核牽引」?會議透露,未來將重點建設成都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兩個「主極核」,培育壯大一批以衛星城、區域中心城為代表的「次極核」,優化各「極核」的產業層次和功能品質,使之成為牽引成都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極核牽引』這一戰略舉措的提出恰逢其時,抓住了當前需要發展的重點,更是長遠的謀劃。」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表示,不管是老城區、天府新區還是衛星城等這批核心區域,它們的勢能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作為重點培育的對象,驅動極核引擎,未來將在更大範圍內產生影響。」
在盛毅看來,中心城區這一「主極核」早已形成,有基礎支撐,關鍵是如何加強發展,在功能、結構、總量等方面起到更強的推動作用。天府新區和衛星城等都在建設之中,未來進一步集中更多的要素,壯大經濟總量,將提升區域帶動能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抱團發展
成都應主動融入
發揮帶頭輻射作用
未來,成都是準備「單打獨鬥」還是「抱團取暖」?本次經濟工作會給出了答案。本次經濟工作會明確,成都要主動參與四川天府新區、成都平原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建設,注重與周邊城市優勢互補、深度合作、抱團發展。
一位參會代表直言,不管是成渝經濟區還是天府新區,成都都已開始融入。「成綿樂客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串聯起成都平原經濟區3000萬人口,縮短了區內距離與時間,在帶動產業轉移的同時,更有利於各城市間組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