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上了年紀,身體就大不如前了,總會時不時地出點狀況。在農村,有幾個年齡段被老人視為特殊,覺得那是人生的幾個關口,會格外注意,如果過不去,那這輩子就算到頭了。關於這一類的俗語也有好多,其中有一句就是這麼說的: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
人老兩年坎
人老了有兩道坎是比較難過的,這兩道坎就是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的時候。
民間還流傳有這麼一句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可見,人到了這歲數是很難闖過去的。
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古代由於各方麵條件都差,人們的平均壽命要遠低於現在,上五十歲就已經算高壽了,能活到七十、八十以上的都是長壽老人。到了這個年齡,自己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
但是為什麼單單特指七十三、八十四這兩個年齡,而不是七十五、八十七這些其他年齡呢?這個呀和歷史上的兩大名人孔子和孟子有關。
孔子是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至聖、萬世師表等。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稱為「亞聖」,也就是僅次於孔子的聖人。他倆在封建社會中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備受推崇。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孟子大約是生於公元前372年,卒於約公元前289年,享年84歲。正因為對孔、孟的推崇備至,老百姓們覺得,這兩個年齡,連聖人都過不去了,那對於尋常百姓來說,更是兩大坎了。
不過,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醫學也昌明了,人們對自身健康也是越來越注重,老百姓是越活越高壽,七八十歲的都比比皆是,上九十上一百的也都不稀奇了。
暗九大關口
九,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地位是很高的。
它是個位數中最大的數,又是陽數,還與「久」諧音,有長長久久的美好之意。皇帝被尊為「九五之尊」,天的最高處為「九霄」、「九重天」等等。
在民間也以「九」為至高境界,老百姓做壽也是「做九不做十」,比如六十大壽,就會在59歲時操辦。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是滿盈之數,極滿則溢,極盛必衰。而「九」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永遠呈上升趨勢。
所以,不僅「明九」,比如59、69、79等年齡對老百姓來說是個關口,只要能衝過這個關口,那之後就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了。連「暗九」老百姓們也是格外謹慎。
何為「暗九」呢?
就是隱藏著九,數字裡不帶九,但和九又有關係,也就是九的倍數,比如六十三、七十二、八十一這些年齡。人老了,上了年紀了,如果每個年齡段都能順利渡過九的倍數這道關口,也就意味著又平安過了一關。
當然,這其中肯定是有穿鑿附會色彩的。人一旦上了年紀,每個歲數都應該多加注意,而不是只緊張幾個所謂的「關口」。要時刻保持心情愉快,進行適當鍛鍊,這樣才會身體健康,跨越年齡上的坎。
關注陌上花,每日給您帶來各種農村趣聞雜談和農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