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0-12-10 15:16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構建和諧警民關係,既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對公安工作的本質要求,又是做好新形勢下社會穩定工作的根本保證,更是全面推進政法「三項重點工作」和公安「四項建設」的強大動力。如何構建新形勢下和諧的警民關係,是擺在全省公安機關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筆者認為,警民關係是一種由主體、客體和媒介三要素組成的公共關係,在構建和諧警民關係方面,必須在警民關係三大要素上做文章,才能找準構建和諧警民關係的最佳切入點。
一、立足主體挖潛,做好警民關係主體文章,助推和諧警民關係構建
民警是既影響警民關係的主要因素,也是構建和諧警民關係的主要推進者和主導力量。助推和諧警民關係構建,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好警民關係主體文章,關鍵要著力強化民警「兩種能力」。
一種是執法能力。群眾看公安,關鍵看執法。執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警民關係構建的「牛鼻子」工程。在今年全國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國務委員、公安部長孟建柱強調,要以創新執法理念為先導,以解決執法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提高履職能力為核心,全面深入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使公安機關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能力進一步增強,執法公信力進一步提升,警民關係更加和諧。因此,做警民關係主體文章,首要的是強化民警執法能力。關鍵要做到三點:一是創新執法理念。要牢固樹立嚴格、公正、規範和理性、平和、文明執法的理念,努力轉變以管人者自居的思想,更多地體現服務意識。二是強化執法培訓。要全面推行「輪值輪訓、戰訓合一」訓練模式,不斷創新教育訓練形式,緊緊圍繞公安工作的現實需要,著眼於崗位上最需要學習的知識、實戰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切實加大實戰訓練,著力提高公安民警的實戰能力。三是提高執法藝術。要突出執法重點,以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執法問題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以信息化提升執法規範化水平,不斷提升公安機關的執法公信力,努力實現法、理、情的有效統一,讓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獲得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贏得人民群眾的普遍尊重。
另一種是群眾工作能力。群眾工作是公安機關一項最基本的工作,群眾工作能力是公安民警正確履職的「基本功」,是提高公安工作水平、促進和諧警民關係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做警民關係主體文章,助推和諧警民關係構建,必須強化民警做群眾工作的能力。關鍵要做到三點:一是牢固樹立「民本警務」理念,把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衡量公安工作的第一標準,堅持從人民群眾不滿意度的地方改起,從事關群眾利益的小事、小案、實事、好事做起,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二是繼續推行社區警務戰略,真正讓社區民警下得去、沉得住、搞得好,按照「三懂四會」的要求,在實踐中鍛鍊和培養更多作群眾工作的行家裡手,努力把社區警務室建成與群眾溝通聯繫的第一堡壘和前沿陣地。三是深化大走訪長效機制建設,認真總結推廣「大走訪愛民實踐」「警民懇談」、「警民議事」等實踐經驗,把走訪聯繫群眾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通過這些措施,努力形成警愛民、警系民、警助民的良好氛圍,最大限度地贏得群眾的認可、愛戴和擁護。
二、加強公關建設,做好警民關係客體文章,助推和諧警民關係構建
加強警察公共關係建設是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是公安機關轉變職能和內涵外延的重要表現,是新形勢下促進公安機關和人民群眾溝通互動,密切警民關係,樹立警察隊伍良好形象的有效載體。構建和諧警民關係,公安機關必須高度重視警察公共關係建設,做好警民關係客體文章。加強警察公共關係建設,關鍵要樹牢「六大意識」和把握好「三大原則」。
「六大意識」即:一是樹立群眾意識。即重視群眾的利益,將群眾的意願作為我們工作的根據,將滿足群眾的要求作為公安工作的追求目標。二是樹立團隊意識。每位民警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公安機關和自身的聲譽和形象,時刻緊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弦,自覺維護警隊整體形象,並將其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點。三是樹立宣傳意識。民警在工作中要有強烈的傳播欲望,自覺利用一切宣傳機會去影響我們周圍的人,引導和爭取群眾,贏得群眾的理解、信任和好感。四是樹立協調意識。善於調節、平衡和統一各種不同的關係、不同的利益,懂得「兼顧」、「統籌」、「緩衝」和必要的「調和」、「折衷」,努力在各種不同的矛盾中求和諧、求平衡。五是樹立互惠意識。警察與群眾之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從公共關係的角度上講是一種合作關係。因此,要將平等互利作為處理各種關係的行為準則,將自身的發展和群眾的要求聯繫起來,通過雙方協作來達到和諧的目的。六是樹立服務意識。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對公眾、對社會的一種奉獻精神,是通過民警的努力給群眾帶來方便,用服務去贏得群眾的好感和信譽。
「三大原則」即:一是積極主動原則。警察作為公安機關公共關係的主體,理所當然需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這也是一般公共關係的基本原則。廣大民警要以不等不靠的態度,不做不行的信念,摒棄那種「坐在辦公室辦公」、「等著人民找警察」、「出了問題才『公關』」等錯誤思想,主動投入到警察公共關係建設中去,儘快實現警察公關從「要我做」到「我要做」轉變。二是實事求是的原則。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在樹立公安機關公眾形象的過程中,面對群眾,必須實事求是地講我們的態度、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措施、我們的成績,決不能為了贏得群眾的認可、誇獎進行誇張、吹捧,否則會適得其反。三是統籌兼顧的原則。加強公共關係建設,需要協調好「公關」與業務工作的關係。「公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做好業務工作,做好基本業務工作是公安機關公共關係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民眾看不到公安機關執法為民的有力舉措,再好的「公關」也無法形成公信力。
三、利用網絡優勢,做好警民關係紐帶文章,助推和諧警民關係構建
當今時代,網際網路已成為人們獲知信息、反映心聲的一個最主要的渠道。公安機關必須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優勢,認真謀劃、積極開展公安輿論宣傳工作,在警察和群眾之間架起一條互動交流的高速通道,充分展示公安隊伍建設成就和人民警察良好風貌,廣泛聽取群眾對公安工作新要求、新期待,努力形成一種互動互信互助的良好警民關係。為此,關鍵要下足「三個功夫」:
(一)在強化網絡媒體宣傳上下功夫。當前公安宣傳工作普遍存在「利用傳統媒體宣傳多,利用網絡媒體宣傳少;作『點』的宣傳多,作『面』的宣傳少」「兩多兩少」的現象。如何創新公安宣傳方式,不斷提升宣傳的速度、廣度和深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利用網絡媒體宣傳,效果會大大強於傳統媒體;搞好了網絡媒體宣傳,就能夠讓更多群眾了解公安、理解公安、支持公安。如,汶川「餵奶警察」蔣曉娟、「京城最帥交警」孟昆玉、「溫柔一刀」胡玲……一個個可愛的警察形象就是被網民所推崇在網絡上推出來的正面宣傳例子。因此,公安機關應當在利用網際網路開展宣傳上下功夫,不斷創新公安宣傳方式。具體要做到「三個更加注重」:一要更加注重正面典型的推樹。善於迎合網絡環境,策劃推出一些在抗震救災、維穩處突、打擊犯罪、交通指揮、服務群眾等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正面典型。二要更加注重公安工作「面」的宣傳。善於利用網絡、報紙、手機、電視等互動結合,形成全方位立體式宣傳態勢,儘量把全省公安工作大動作、大措施、大成效展現在群眾面前。三要更加注重推出符合網民口味內容的宣傳。善於把握群眾心裡需求,主動策劃推出一些廣受網民歡迎、關注的公安新聞事件、以案說法、預防違法犯罪提示、便民利民措施等。通過這些措施,努力打造一部公安宣傳「新引擎」。
(二)在應對涉警負面網絡輿情上下功夫。事實表明,當前影響和諧警民關係構建面臨的最大挑戰在網絡輿情引導。由於網絡傳播的隱匿性和自由性,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發帖,也讓網絡成為了「意見的自由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網絡輿情的無政府主義。一旦警務工作出現問題,少數媒體就會藉機進行曝光、披露,有的甚至惡意炒作,從而出現警察形象危機。如「甕安事件」、「石首事件」、「躲貓貓」、「洗臉死」等等一些影響較大的涉警事件都是通過網絡熱炒起來的。因此,在網際網路上正確引導網絡輿論,已成為當前警民和諧關係的一個關鍵點。總結近年來應對涉警負面輿情的經驗和教訓,筆者認為必須做到「九個堅持」,即堅持牢固樹立案情就是輿情的意識;堅持輿論引導與事件處置同步進行;堅持及時準確發布權威消息;堅持把正確處置放在輿論引導的首位;堅持盡最大努力控制住關鍵信息源;堅持突出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堅持努力構建和諧的警媒關係;堅持爭取黨委宣傳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堅持有針對性地加強正面宣傳。切實做到上述九點,公安機關就會擁有一把有效處置涉警輿情的「金鑰匙」。
(三)在搭建警民網絡溝通渠道上下功夫。在網際網路日益普及的今天,公安機關通過網絡問政了解社情民意不但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也成為必須掌握的一種工作方法。事實證明,利用好了網絡,它就會成為公安機關聯繫群眾的重要紐帶。當前,公安機關應當藉助公安信息化建設的良好時機,在網際網路上探索建立警民聯繫溝通渠道。如嘗試開設微博。廣東、北京等地在這方面已經走在前面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0年,廣東全省公安機關全部開通公安微博,建立全國第一家公安微博群,使其具備了迅速快捷地與網民交流、互動的能力。北京公安7月開通的「平安北京」微博,至11月底微博粉絲超23萬,日增長量達2000人,一度成為警民交流互動的新渠道。此外,還可以借鑑鄂州吳豐炳網上警務室的做法建立警民共享QQ群,等等。總之,就是要大膽探索、大膽實踐,努力搭建一條警民網絡溝通的「高速路」。
(作者系省公安廳宣傳處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