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了一遍《平凡的世界》,略讀,因為以前已經讀過很多遍了。
不同的年紀,感受不同。
記得讀第一遍時,被孫少平的精神感動,為田曉霞的不幸而悲傷。
我也是農村的孩子,知道窮是什麼感覺,雖不至於像孫少平的遭遇那樣慘,但也感同身受。
現在呢?
覺得孫少平跟田曉霞不在一起是必然的。
田曉霞的離開反而是最好的結局,不然怎麼結尾。
兩人屬於不同的階級,很難跨越,如果走在一起了,漫長的婚可能才是不幸的開始。
童話故事總是這樣結尾,從此與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樣的結局對於天性單純的兒童來說是必須的,不能讓破壞了孩子的美好幻想。
談到童話故事,據說最初版本的《灰姑娘》等童話故事並不是這樣的,而是充滿了血腥、暴力、sq等,幾經刪減改寫才成了現在的版本。
真實與否,我無從判斷,我讀的書雜而亂,從不隨意評論任何對與錯,也不隨意盲從任何言論。
想了解的可以自行網絡搜索。
繼續說平凡的世界,據說路遙的一生就是非常貧困的,經常靠朋友接濟度日,窮,就會限制想像力,思維就很難躍升,很難跳出自己所處的階層。
當年我們特別喜歡看窮小子遭遇白富美的小說,一夜之間靠著白富美實現苦逼人生的逆襲。
窮小子,要麼功夫了得,要麼身懷絕技,總歸離不了愛上白富美的主題。
看的多了,就開始每天幻想自己什麼時候能有如此美好的遭遇,起碼以後就不用種地了。
初中時,我的同桌就是鎮長家的千金,因為我學習成績好,老師才把我們安排在一桌。
她,就成了我的幻想對象,這可是鎮長的女兒啊,如果我被她看中,我不就實現了人生的逆襲了嗎?
鎮長已經是我能接觸的到的最大官了,所謂的接觸也只是偶爾來學校檢查才能遠遠的看到他。
有了這個幻想,每次鎮長來學校視察,我都格外的興奮,還驕傲的環視身邊的同學,等著瞧吧,我就是日後鎮長的女婿,你們就等著羨慕我吧。
開始頻繁的給同桌獻殷勤,完全把她當成未來的媳婦兒對待了,言聽計從,百依百順。
如果我成了鎮長的女婿,那我爹就是他的親家,肯定就不用種地了,至少賣糧食時不用排隊,還能賣上最好的價錢。
我呢,畢業後,應該會成為初中的老師,然後當校長,再然後呢?
我想不出來了。
有了這麼點優待,我已經興奮不已了。
什麼時候幻想破滅了呢?
她報考中專的那一刻,那個年代,只有有關係的人才有資格報考中專,一般人想都不要想。
上中專意味著就有了固定工作,畢業後最次也是初中老師。
我那麼努力的獻殷勤,連鎮長家門都沒進過,更不要說獲取一起上中專的資格了。
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偶爾走到一起只是偶然,必然的結果就是不可能在一起,以喜劇開頭,用悲劇結尾。
即使突破了種種困難最終走在一起,也突破不了那層隱隱存在的隔閡。
門當戶對,才有可能白頭偕老。
來自不同家庭,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一男一女,組成一個新家,這就是婚姻。
偶爾跟媳婦兒吵架後,她說,咱家六口人,你父母,倆孩子,都跟你有血緣關係,算來算去,就我一個外人。
如果你對我不好,我在這個家就沒有任何地位了。
一男一女,一對夫妻,一個家庭。
最容易解決的是物質困難,最難解決的是精神問題,最難懂的是靈魂世界。
努力拼搏就可以實現物質的富足。
相濡以沫就能夠恩愛終老。
靈魂伴侶呢?
婚姻就像兩個人走山路,互相攙扶,互相鼓勵,一起欣賞風景,一起感受快樂,一起承擔風雨。
兩個人一起走,並肩而行,或者一前一後,遇到陡坡,一個推,一個拉,就能白頭偕老,一直走下去。
為什麼會有離婚。
如果一個走,一個停在原地不動,前面的走的遠了!會因為擔心停下來等待,左等不來,右等不到。
此時又有別的單身路人經過,一個休息一個等人,越聊越投機,
等的煩了,也就忘記了是在等人。
聊得開心了,重新組隊的兩個人就快樂的繼續上路了。
最穩定的婚姻是兩人互相彌補,共同進步,一起前行,而不是寄生關係。
結婚僅僅是個開始,漫長的人生才是過程,不論男女,都不要總是指責對方為自己少幹了什麼?
而要多想想,我能為對方付出什麼,我能為她(他)多做點什麼?
一段中途破碎的婚姻,最受傷的還是女性,女性應該有自我獨立的能力。
有你,沒你,一樣。
最完美的婚姻,靈魂的伴侶,應該是這樣的:我懂你的欲言又止,你懂我的言外之意。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