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為編輯約稿,我終於在這個冬天第一次刷被譽為「最適合冬天看的韓國劇」—《請回答1988》。
事實證明,這部劇真的是太好哭了,每一集都能莫名地戳中人們的淚點,而我第一次哭到淚流滿面,是在第二集的開頭。
德善的奶奶去世了,在老師辦公室接到家中電話的那一刻,德善就開始哭,她拼命問姐姐,這怎麼可以。
收拾好行李,她和姐姐弟弟一起坐車回老家,路上,德善是哭得最兇的那一個,此時的寶拉卻一反常態,照顧著弟弟妹妹的情緒,她看起來極為平靜和堅強,她沒有哭,反而表現出了沉穩的一面。
回到老家,德善卻看到其樂融融的一幕。
所有來參加葬禮的人,都各自圍成一片,大聲談論生活,一片祥和,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在辦喜事。
旁人也就算了,讓德善最不能理解的是父親和姑姑們。
德善以為自己的父親會很傷心,但是她看到的卻是父親在笑容滿面地招呼著客人,看到很久未曾見過的朋友,他大方地向人們介紹著自己的這三個讓自己無比驕傲的孩子。
德善不理解,為何父親如此冷血,鐵石心腸。
德善更不理解其他幾個姑姑,幾個女人坐在一起,自己的母親去世了,居然還有心情去炫耀自己手中那漂亮的戒指。
德善覺得自己的奶奶實在太可憐了,去世了,大伯遠在美國未能趕回來見到奶奶最後一面,她也沒看到自己的父親為奶奶流眼淚,更沒看到奶奶的女兒為奶奶哭泣。
她很生氣,為去世的奶奶抱不平,卻又無能為力。
直到葬禮結束,父親一個人坐在地上,一臉疲憊,眼神看起來似乎是幾天不曾睡過了,此時作為奶奶長子的大伯終於從美國趕了回來,他滿含淚水,喊了幾聲德善父親的名字,德善看到爸爸才終於抱著自己的大哥失聲痛哭,他哭為什麼自己的媽媽要走得那麼急,他哭這一輩子就再也沒有了媽媽了。
姑姑們也終於找到了一個宣洩口,哥哥回來了,他們才終於有了依靠,不用再在外人面前強撐著強顏歡笑,而是終於可以卸下偽裝做一個孩子。
幾個姑姑也失聲痛哭說道,沒有媽媽了,怎麼活下去?姑姑把手上的戒指拿起來狠狠地扔在了地上,原來,那顆帶在手上被炫耀的戒指,不過只是一個隱藏自己眼淚的道具而已。
那一刻,德善才終於明白,大人們的苦衷。
他們早就過了可以肆無忌憚不顧場合不顧一切宣洩自己悲傷的年齡了,成年人在哭泣之前,首先想的已不再是自己的情緒,擺在第一的,是那要扛下來的責任。
就像這一集裡面德善的旁白一樣:
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著大人們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擔。
02
那一年的德善,剛剛過了自己的18歲生日,她還不理解,成年人的世界裡,如果布滿心酸,那也是不可以被他人看穿的,哪怕是自己最親近的人。
比如那一天,善宇外婆來看善宇一家的時候。
善宇媽媽手忙腳亂,她去狗煥家裡,跟他們借了煤,借了米,甚至借了平日裡化妝用的護膚品,她打點好一切,想讓自己的媽媽看到自己過得很好很富足的樣子。
她還是和往常一樣笑得很大聲,大大咧咧的樣子一點也看不出平日裡作為一個中年喪夫,孤單且心酸的模樣。
她不想讓自己的母親太擔心自己的生活,就算是裝,也要裝得幸福和快樂,至於委屈和痛苦,那是見不得人的東西,收起來就好。
可是細心的外婆,卻還是從晾在衣架上的破洞衣服看穿了女兒偽裝堅強的一切,她怎會不了解自己的女兒呢?
同樣善良的外婆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在臨走之前,把一封信留了下來,旁邊還放了給善宇媽媽的錢。
看完外婆留下來的信,善宇媽媽打電話給自己的媽媽,接通後,她止不住淚流滿面,所有的假裝和委屈,在那一刻化成淚水傾瀉而下。
成年人的悲哀在於,即便是在最親近的人面前,有時候我們也喪失了可以真實表達自己的勇氣。
因為你知道,曾經是你靠山的父母,如今也老了,他們也不再可以承載我們遇到的人生苦難,你便也不再是那個一遇到挫折就會打電話跟父母哭訴的小孩了,他們變成了你的軟肋,而你終將要變成那個照顧他們的靠山。
有多少成年人,都從一個恨不得全世界知道自己痛苦,特別容易悲春懷秋的人,變成了那個即便在最親近的人面前也要笑著說,我很好的成年人?
03
有句話說:
至親離去的那一瞬間,通常不會使人感到悲傷,而真正會讓你感到悲傷的,是打開冰箱的半盒牛奶、窗臺上隨風微曳的綠蘿。安靜摺疊在床上的絨被,還有深夜裡洗衣機傳來的陣陣喧譁。
很多人是在葬禮上崩潰暈倒,但是少有人被真正打倒。真正被打倒的時候,反而是那些細小的無聲痛苦,它如此悠遠綿長,只能你一人經歷面對。
這些痛苦,並不像葬禮上的撕心裂肺,反而它寂靜得可怕,看起來歲月靜好,實則早在暗地波濤洶湧。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也是如此。
是德善爸爸在失去自己的母親之後與賓客們的談笑風生,細心維持葬禮的體面和秩序。是德善姑姑們在失去母親以後,要保證讓母親心無掛礙地去她該去的地方,和賓客們一起快樂地送母親最後一程。也是善宇媽媽不想讓年邁的母親擔憂自己,一向真實的她卻想盡辦法在母親面前假扮快樂和虛榮。也是剛剛在生活中經歷暴風雨的你,一夜夜地失眠,卻仍然能在早上準時到達工作現場和客戶談笑風生。
你積極,樂觀,堅強,在所有人的面前,看起來比孩子活得還像孩子,卻唯獨將苦悶和情緒留下來給自己和這孤獨的夜。
就像傅首爾曾經說過的那樣:
成年人的悲傷不像小孩子丟了一根棒棒糖。成年人的悲傷就像掉進了海裡。你在裡面掙扎多久,發現還是一樣,四周一片汪洋。
後來的成年人看起來活得一片輕鬆和安詳,不是因為他們終於逃開了這片汪洋,而是他們已經學會了不再掙扎,用盡各種方法,嘗試在這片汪洋裡努力,活下來。
作者:
謝四毛,自媒體撰稿人。
我有一支筆,寫風花雪月,也寫柴米油鹽。
關注我,聊聊情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