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澳大利亞大陸南移15個緯度,降水分布恐將變成「西多東少」

2020-12-14 地理沙龍號

一個地區氣候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海拔、下墊面因素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區域,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不同,形成的不同的氣候特徵,我們以幾個大洲為例來加以說明,非洲的緯度範圍大約為南北緯30°之間,幾乎關於赤道對稱,所以非洲大部分地區都位於熱帶地區,被稱為熱帶大陸,氣候類型也關於赤道對稱。

如果澳大利亞南移15個緯度

再比如位於亞歐大陸西部的「歐洲」,其緯度範圍大約為北緯36°至北緯71°左右,屬於中高緯度地區,從緯度位置來看,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盛行西風帶的勢力範圍內,降水多由來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風帶帶來,歐洲分布有世界上最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後再來看一看「南極洲」,南極洲位於南極圈以北,屬於高緯度地區,主要位於南寒帶,由於緯度高氣溫低,氣候類型為終年酷寒的極地氣候。

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

通過非洲、歐洲和南極洲的例子,我們發現大洲所處的緯度範圍會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個大洲的氣候主要特徵。那麼,我們來看看大洋洲,主要就是「澳大利亞大陸」的緯度分布情況,澳大利亞大陸位於南半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北部與亞洲的馬來群島隔海相望,南部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澳大利亞大陸的面積約為769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形態呈東西長南北窄的不規則形態,緯度範圍大約為南緯10°至南緯40°左右。

澳大利亞陸地自然帶分布圖

澳大利亞大陸的緯度跨度大約為30個緯度,其中心緯線差不多是南緯25°,南回歸線(南緯23.5°)穿過澳大利亞的中部地區,使得澳大利亞中西部區域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分布熱帶沙漠氣候,沙漠氣候在澳大利亞大陸的分布比重較高。此外由於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範圍較大,使得澳大利亞大分水嶺以西的廣大地區氣候都十分乾旱,降水偏少。澳大利亞只有大分水嶺東側沿海地區,以及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區降水較為充足,氣候整體上呈半環狀分布。

澳大利亞大陸大氣環流示意圖

我們在這裡做一個假設,如果澳大利亞大陸整體向南移動15個緯度,那麼澳大利亞的氣候會變成怎樣呢?澳大利亞大陸整體南移15個緯度,那麼澳大利亞的緯度範圍就會變為南緯25°至南緯55°左右,這樣一來澳大利亞大陸就是一個主要位於中緯度地區的大陸了。這樣一來副熱帶高氣壓帶對於澳大利亞的影響就大大減弱了,而盛行西風帶的影響將會大大加強。澳大利亞西部的廣大區域,將會受到來自印度洋的盛行西風帶影響,帶來溼潤的水汽。在南緯30°至40°的澳大利亞大陸西部地區將會形成「地中海氣候」。

澳大利亞大陸南移15個緯度的世界地圖

而在南緯40°至55°的澳大利亞大陸西部地區將會常年受盛行西風帶控制,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隨著盛行西風帶由西往東吹拂,水汽不斷減少,在內陸地區,主要是大分水嶺西側的中部地區,將會很大概率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大分水嶺東側地區,本來主要分布的是熱帶雨林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而如今,由於幾乎不受東南信風的影響,反而處於盛行西風帶的背風坡,降水稀少,可能成為澳大利亞大陸降水最為稀少的地區,自然帶變為荒漠自然帶。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澳大利亞大陸的緯度整體南移15個緯度,那麼降水分布就會從現在的東多西少,轉變為西多東少,而整體上澳大利亞大陸會趨向更加溼潤。

南移15度以後的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

相關焦點

  • 大分水嶺的存在,使澳大利亞大陸的氣候呈明顯「半環狀」分布特徵
    比如全球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的氣候分布,就具有明顯的「半環狀」分布的特徵,這是什麼原因呢?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圖從緯度位置的角度來看,南回歸線(南緯23.5°)穿過澳大利亞大陸的中部,緯度介於南緯10°至南緯40°之間,以中低緯度地區為主,以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分布為主。
  • 世界上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為什麼會有大片沙漠分布?
    澳大利亞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陸,總面積約為769萬平方千米,澳大利亞雖然四面環海,但是溼潤氣候區卻不多,有很多地區都是降水稀少的乾旱區。海洋是陸地水汽的主要提供者,但是海洋中蒸發的水汽也需要通過風帶到陸地上,從而帶來降水。
  • 遠離世界其他大陸的「澳大利亞大陸」,有著怎樣的氣候特點?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其所在的澳大利亞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的總面積約為769萬平方千米。同時,澳大利亞大陸也是一個位於南半球遠離世界其他大陸的「孤立大陸」,大約在3900萬年之前,澳大利亞大陸就和世界其他大陸分離了,從此澳大利亞大陸上的動物就開始了其獨立進化的歷程,所以到如今澳大利亞擁有許多獨有的動植物種類。氣候是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其中主要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狀況和洋流等因素的影響。
  • 為什麼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大陸東南部沿海地區?
    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約為769萬平方千米,主要的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截止2019年7月澳大利亞的總人口約為2544萬人,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約為3.3人每平方千米。
  • 澳大利亞沙漠面積340萬平方公裡,它四面環海,怎麼還這麼幹旱?
    澳大利亞的的荒漠和半荒漠面積有340萬平方公裡之多,佔到了澳大利亞總面積的44%。在澳大利亞,比較大的沙漠就有11個。它們佔了整個大陸面積的20%。澳大利亞能夠用作牧場和耕地的面積只有26萬平方公裡。這僅僅佔了澳大利亞總面積的3.4%。因此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大陸。有網友戲稱澳大利亞是「上帝也難以滋養的大陸」。
  • 【專題突破】關於氣候特點及成因的87個問答題,這裡全部都有!
    (1)東部為東非高原,地勢較高,來自幾內亞灣的氣流,印度洋的東南信風在沿海有降水,但難以進入東非高原。(2)西南氣流本較淺薄,進入東非高原就更薄,故降水少,東非高原為熱帶草原氣候。(3)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北夏南冬時處於18oN,北冬南夏時向南移,經過東非高原的時間短,降水量少。  15.亞馬遜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熱帶雨林氣候區的成因?
  • 【高中地理】關於氣候特點及成因的87個問答題,這裡全部都有!
    印度半島三面為海洋,夏季時,氣壓帶風帶北移,東南信風過赤道後偏轉為西南風,風從北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島,帶來充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冬季時,氣壓帶風帶南移,使印度半島受東北信風帶的影響盛行東北季風,且此時亞洲大陸形成冷高壓,氣流向四周輻散,影響印度半島,使其降水少,形成乾季。
  • 奇怪的「氣候分布圖」——為何澳大利亞東、西岸氣候不同?
    1、澳大利亞的氣候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10°S~42°S)、東半球(113°E~153°E),南回歸線穿過其中,東臨太平洋,其他方向都瀕臨印度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 南極洲氣候特徵:極地氣候廣泛分布,表現為酷寒、大風和降水稀少
    氣候是指一定區域內大氣物理特徵的多年平均狀況,氣候的形成受到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下墊面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各種氣候類型通常具有自身鮮明的氣候特徵,包括氣溫、熱量、降水、光照等氣候要素組成。比如非洲的氣候呈明顯的南北對稱分布特徵;亞洲由於陸地面積巨大,氣候呈現複雜多樣的特徵;大洋洲澳大利亞大陸的氣候呈現「半環狀」分布特徵;歐洲地區由於海岸線曲折漫長等因素的影響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顯著;南美洲的氣候受到安第斯山脈的影響十分顯著,北美洲的氣候覆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顯著等
  • 澳大利亞沙漠面積高達23億畝,為什麼不修運河,將沙漠改成綠洲?
    如果在澳大利亞修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會讓澳洲沙漠變綠洲嗎?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實際上需要從澳大利亞沙漠的成因、澳大利亞的水資源分布以及澳大利亞的人口現狀等全要素展開分析。
  • 盤點全球氣候類型的成因和分布特點,告別死記硬背輕鬆作答文綜題
    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全年高溫,且具有明顯的乾濕兩季,形成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中和南部、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地;3、【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受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全年高溫且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形成熱帶季風氣候
  • 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又被稱為「世界的心臟」
    澳大利亞是大洋洲面積最大的國家,總面積約為769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六大國。澳大利亞的領土主要有兩部分組成,分別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塔斯馬尼亞島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東南部,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往南隔海與南極洲相望,往北距離澳大利亞大陸大約240千米,中間隔著東西走向的巴斯海峽,海峽中的海水平均深度約為50米。
  • 分布於世界各地數量眾多的「大陸島」,也有著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徵
    島嶼是指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島嶼和大陸的最大區別在於面積大小,我們把面積比澳大利亞大陸(面積為769萬平方千米)還要小的陸地都稱為島嶼,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總面積約為216萬平方千米,全球的島嶼總數超過5萬多個,約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十五分之一。
  • 澳大利亞大陸地形特徵:東部大分水嶺縱貫南北,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世界上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地形類型,以及不同的分布狀況,形成不同的地勢高低起伏,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形特徵。世界七大洲都有各自的地形特徵,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大洋洲的地形特徵。大洋洲的英文名字「Oceania」就是指被大洋包圍的陸地,大洋洲的主體是澳大利亞大陸,其總面積約為769萬平方千米,約佔大洋洲總面積的85.7%,所以大洋洲的地形特徵,我們就著重來看澳大利亞大陸的地形特徵。
  • 下了今年1/4的量 周六起,成都還有強降水
    這樣的區域性暴雨,從1961年開始至今,60年裡只出現過6次,下得如此集中的也只有三個年頭。降雨還沒有結束,8月15日-18日,成都還有一輪強降水,繼續「西多東少」,雨量為大到暴雨,局地還會有大暴雨。降水的「西多東少」對成都來說,其實是不陌生的氣候特點,「暖溼氣流在西部山區抬升,為降水輸送了足夠的水汽,容易出現局地強對流。」但東部也有龍泉山脈,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情形呢?張濤解釋,一來龍泉山的高度低,對水汽的抬升效應不明顯,另外無論是偏南暖溼氣流還是西南暖溼氣流,在西部的龍門山脈、邛崍山脈的聚集更豐富。
  • 高中地理影響降水的9大因素
    降水指大氣中水汽凝結降落的過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但主要條件是三個:充足的水汽供應,氣流上升達到過飽和狀態,足夠的凝結核。  山脈走向對海洋水汽有阻擋作用和引導作用,如果山脈走向與海洋水汽來向垂直,就會阻擋水汽的進入,使大陸內側降水明顯減少,如北美大陸西部,由於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縱列,與來自太平洋的溼潤的西風氣流垂直,阻擋了西風的進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東部地區就難以受到它的影響了;而歐洲西部地區,阿爾卑斯山脈東西走向,與西風氣流來向一致,有利於海洋溼潤氣流的進入,降水的分布較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