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行廣東:惠州陳炯明墓,記錄一代辛亥革命元勳的是非得失

2021-01-17 博悅旅途

陳炯明墓,位於惠州市西湖紫薇山.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據聞:墓園在文革時被毀.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重新修葺過後的景觀.現今綠草如菌,鮮花正豔,品品一代辛亥革命的元勳的風採,也是不錯的.(免費參觀)【探索廣東美景,我在路上.歡迎關注!】

惠州陳炯明墓-簡介:墓園始建於1934年.建築用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座西向東布局.(博閱圖像)

陳炯明何許人?他是廣東海豐人,中華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領袖,堅持聯省自治,以和平協商的方式統一中國,但與孫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權、不惜以武力徵戰謀求統一中國的政治綱領不合,最終分道揚鑣、反目成仇,為國共兩黨均不受歡迎的爭議人物.(博閱圖像)

惠州陳炯明墓-大理石建造.碑銘正面為國學大師章炳麟親筆題字:陳竟存先生墓.(博閱圖像)

惠州陳炯明墓-周圍景觀.(博閱圖像)

惠州陳炯明墓-周圍景觀.(博閱圖像)

惠州陳炯明墓-鮮花正豔.(博閱圖像)

惠州陳炯明墓,一處尋跡一代辛亥革命陳炯明的好地方,山下有陳炯明史料館.陳炯明,在教科書上都以「逆黨」,「叛軍」,「叛徒」稱之.但他曾經作出的貢獻,我們又知道多少?時過境遷,我們都要重新認識歷史,對嗎?【更多景點,關注百家號:博閱生活】

相關焦點

  • 一代梟雄海豐陳炯明,一度開創「惠州人的廣東」
    陳氏天下一家親 一代梟雄陳炯明, 一度開創「惠州人的廣東」 鱷湖邊的一個小山坡 有座建成不久的仿洋建築 ——陳炯明史料館
  • 鳳凰臺名嘴楊錦高度評價陳炯明!今天 海豐各界人士在惠州緬懷辛亥革命元勳陳烔明先生
    2018年4月15日,為傳承愛國精神、弘揚家風家訓,緬懷辛亥革命元勳陳烔明先生的大型活動於廣東省惠州紫薇山上隆重舉行。據悉,陳烔明先生的緬懷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八年,4月15日上午,陳炯明先生親屬,香港、廣州、深圳、惠州、汕尾專家、學者、教授以及海豐縣各界同胞,共計人數200餘人深情參與此次活動。
  • 陳炯明惠州西湖情緣
    惠州西湖人文薈萃,亦是不少歷史名人魂歸之處。西湖孤山,「屬於」王朝雲;太保山,「屬於」葉夢熊;豐渚園,「屬於」江逢辰;紫薇山,「屬於」陳炯明……這可以列出一串長長的名單,這裡單表辛亥元勳、致公黨魁陳炯明,這個頗具爭議、欲說還休的人物。在惠州西湖諸多景點中,陳炯明墓園及其史料館,是較為冷清的。
  • 陳炯明的惠州情結
    1922年4月21日,孫中山不得不下令撤銷粵軍總司令部,準陳炯明辭去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軍政府內政部總長職務,只保留軍政府陸軍部總長職務。陳炯明憤然不平,於當天深夜離開省城回到惠州。粵軍無主帥,軍紀鬆弛,不願遷駐廣州遠郊。陳炯明的心腹部下以此事開始向孫中山發難,強烈要求恢復粵軍總司令部,恢復陳炯明職務。
  • 軍閥陳炯明貧困中去世,用母親棺木下葬,家鄉出資2100萬修墓
    這是章太炎評價軍閥陳炯明的一句話。在動蕩的民國時期,陳炯明有著多重矛盾身份,他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是辛亥革命的元勳之一;他又是背叛者,曾公開反對孫中山任大總統,消極北伐;他是鐵血的軍閥,卻以開明著稱於世。
  • 陳炯明將軍墓的靈異小故事
    惠州惠城的阿封,小時候住在陳炯明將軍墓附近。他跟我們分享了小時候發生在這附近的一個靈異小經歷。
  • 三識陳炯明
    而且,不少人對陳炯明的評價是正面的。有人說他是個文才武略、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一代梟雄;有人說他從惠州登上廣東軍政舞臺,一度創造了「惠州人的廣東」的神話;還有人說他主政廣東時,確確實實為廣東和惠州做了不少好事,以至於有些人提起陳炯明,臉上還掛著崇敬之情。聽得多了,陳炯明在我腦海中的印象也逐漸豐滿起來,陳炯明的形象也不再是當年那種單一的反面人物了。
  • 陳炯明與惠州西湖
    陳炯明入讀法政學堂的第二年,就做了一件讓自己名聲大振的義舉:針對惠州知府陳召棠因握有就地正法之權而草菅人命,陳炯明應惠州士紳之請,聯合惠州留省同鄉會400餘人,與張友仁共同參與揭露批評陳召棠活動,在廣東資議局會議上提出停止就地正法的提案。當下無辜老百姓們無不為之動容,而這位默默無聞的小夥子才30歲不到。
  • 民國一代梟雄~~陳炯明
    陳炯明光緒二十四年中秀才光緒三十二年就讀於廣東法政學堂,光緒三十四年以成績優等畢業。宣統元年被推選為廣東諮議局議員。參加過辛亥革命及著名的黃花崗起義,黃花崗之役中為敢死隊第四隊隊長。謀炸廣東水師提督未中。1917年幫助孫中山打響護法戰爭,對抗北京段祺瑞政府。他在軍事上支持和幫助孫中山在廣東的發展。
  • 三識陳炯明:共和將軍,致公黨魁
    有人說他是個文才武略、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一代梟雄;有人說他從惠州登上廣東軍政舞臺,一度創造了「惠州人的廣東」的神話;還有人說他主政廣東時,確確實實為廣東和惠州做了不少好事,以至於有些人提起陳炯明,臉上還掛著崇敬之情。聽得多了,陳炯明在我腦海中的印象也逐漸豐滿起來,陳炯明的形象也不再是當年那種單一的反面人物了。今年,我對陳炯明的認識又更進一步了。
  • 提議在黃花崗為憲政先驅陳炯明立銅像
    辛亥革命時,陳任黃花崗起義敢死隊隊長,嗣後任廣東紀律最嚴明、戰鬥力最強的一支民軍首領。中華民國時期,陳任廣東省軍政領袖。他畢生堅持聯省自治政治主張,致力於和平協商統一中國,一度與孫中山推行的個人臣服、中央集權、不惜勞民傷財武力統一中國的政綱不合,最終分道揚鑣,反目成仇,成為國共兩黨教科書上都貶損的人物。
  • 在惠州西湖畔,一位致公黨魁守望於斯……
    畔紫薇山,長眠一位辛亥元勳他生於1878年,逝世於1933年,歸葬惠州於1935年他是前清秀才,辛亥革命時帶領鄧鏗、馬育航、翁式亮等光復了惠州 今年4月,惠州西湖讀書節期間惠集讀書社聯合惠州市作家協會、海豐縣陳炯明學術研究會舉辦了「陳炯明印象」徵文,收到全國各地來稿約200篇並成功舉辦頒獎儀式
  • 豐湖論史:中大歷史系教授李吉奎蒞惠暢談《孫中山和陳炯明》
    1月10日,由廣東省政協特聘委員、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吉奎主講的講座《孫中山和陳炯明》在豐湖書院舉辦。李吉奎教授在講座中闡述了在不同時期孫中山與陳炯明之間的交集及相關事件對中國近代時局產生的影響。李吉奎表示,陳炯明在閩南各縣及廣東地區的社會治理所取得的巨大成績。
  • 被歷史蒙塵的大英雄陳炯明
    把這段話用在陳炯明身上,再恰當不過了。要說陳炯明的功勳,的確不容小覷。他是辛亥革命元勳,參加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後,陳炯明在清軍管帶洪兆麟的幫助下光復惠州。他建立廣東紀律最嚴明、戰鬥力最強的一支民軍,這是當時廣東唯一一支真正屬於同盟會的軍隊。
  • 陳炯明在廣東惠州無人不知,曾被人誤為大奸大惡,可事實並非如此
    由於孫、陳反目之後,蔣介石跑到永豐艦上跟孫中山一起呆了一段時間,成了他後來發家的重要政治資本,為突出蔣氏之忠勇,對陳炯明之醜化、鬼化自然要不遺餘力。其次,陳炯明早期曾支持蘇俄和中共,醜化陳炯明還可以兼收為所謂「戡亂建國」或「反攻大陸」作「學術動員」之效。陳炯明曾參加辛亥革命、護國討袁和護法運動,出任過廣東都督、粵軍總司令和廣東省長。
  • 1.4萬兵力,卻執掌廣東12年,「廣東王」陳炯明的一生
    陳炯明於1878年出生於廣東海豐,是中華民國時期粵系軍閥的重要代表之一,自1911年辛亥革命由廣州打響之後,直到1923年被迫下臺,共執掌廣東12年之久,也因此被稱作"廣東王"。
  • 辛亥革命先驅鄧演達與惠州七女湖起義
    中新社惠州9月16日電 題:辛亥革命先驅鄧演達與惠州七女湖起義  作者 宋秀傑 李惠敏  鄧演達,是辛亥革命元勳、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孫中山曾說:「幹革命,有『兩達』(指鄧演達和張民達),革命有希望。」足見孫中山對他的賞識和器重。鄧演達曾追隨孫中山,對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起過重大作用,並協助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
  • 一代宗師還是一代「中失」:試談高劍父與陳炯明的交往情誼
    除了他在藝術上對國畫進行大膽革新,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外,其辛亥革命元老的身份,也是其藝術在民國時期得享大名的重要原因。高劍父的政治生涯,以1906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為起點。在此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積累了不少革命資本與人脈,在藝術上一直得到掌握新政權的革命同志的扶持與關照。細讀史料,他與兩度主政廣東的陳炯明有著極為密切的交往情誼,陳氏實是高劍父中年之後藝術生涯最為重要的支持者。
  • 粵軍之父陳炯明小傳
    陳炯明將7個民軍大隊和陸續進城的民軍及降軍一起整編成7個旅,有1萬多人,取惠州為古循州之義稱作「循軍」,自任總司令。11月17日,陳炯明被各界代表會增選為廣東副都督,並受命率循軍於11月28日抵達廣州。12月21日,廣東都督胡漢民跟隨孫中山北上後,陳炯明代理廣東都督。
  • 辛亥革命與廣州
    以「七十二行」為基礎,廣州商人建立了一個政治性的組織粵商自治會,領導了多次愛國運動。廣州具有反抗清朝專制的傳統,孫中山受了這種傳統的影響,青年時代即決志繼承洪秀全的反清事業。  貳  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和重要戰場  廣州南園抗風軒的集會  在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形成的過程中,廣州是不可忽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