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臨川才子李茹旻《臨川「十詠」》詩

2020-12-17 虢哥淘古

臨川「十詠」次明郡守蘇公本眉韻

出自清代臨川才子李茹旻《李鷺洲集》卷十七

蘇本眉(1614-1673),字道生,山東霑化人。順治副貢,歷任平陽通判,河間、撫州兩府同知。

右軍墨池

過江三少成名聞

(陳留阮裕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

書法偏能掩右軍。

比伐深源輸本記,

東山安石病浮文。

臨池免敗千頭穎,

戲海鴻飄幾聚群。

八貼只今空紫紙,

龍賓餘沈尚生雲。

羊角石

觸藩贏角弩芳茸,

伏士羵羊隱怪蹤。

豈自金華來遯跡,

漫支玉筍別成峰。

青城使者書難問,

白沙先生洞已封。

欲借仙騎訪三島,

驅山何得鐸如鍾。

翻經臺

在香楠峰,宋元嘉初,謝錄運為臨川內史,以曇無懺(印度高僧)所翻《大涅盤經》,語小質樸,乃與沙門範惠嚴、匡慧觀,依舊《泥洹經》於此翻譯,唐大曆中奏為寶應寺,顏真卿俱有記。明嘉靖中寺廢,乃遷臨川縣學於此,尊經閣即臺遺址。

木義金字重祇林,

內史才華映古今。

石磴雨荒三谷屐,

香楠晴布一壇陰,

昆尼律學流風遠,

震旦文人慧業深。

謾說故鍾移寶應,

宮牆猶發海鯨音。

臨川舊有寶應寺鐘,移玉茗佑之。懺及,寶應寺廢,危全諷所鑄巨鍾猶存,今懸之學前樹聲樓(即原「三元樓」)上。

擬峴臺

大隄宛宛抱城來,仿佛襄陽峴首臺。

鷗渚波光檣櫓亂,鳳林山靄畫圖開。

從看緩帶輕裘度,並有文場武庫才。

底事清風門一路,舊時冠蓋委蒿萊。

沿臺迤南百步,舊有清風門,荊公、南豐(指曾鞏)俱有清風閣詩。明初塞之人文,俱不逮宋。

荊公故宅二首

救時經術冠熙豐,政府飜成謗議叢。

元祐列碑誰不黨?靖康歸獄豈為公。

金陵漫老三山宅,鹽步空遺一畝宮。

宋史沿譌千古屈,何當清濁判鴻濛。

其二

南樓聞說署清風,比舍空餘杞棘叢。

三黨幾知謀宋室,六官爭欲詆周公。

但能協力調新法,何至乘與出故宮?

太息半山終不起,無為後詠兩其濛。

公《九宮》記,宅在清風樓北。

陸象山祠

永康標榜事功名,比似金溪判莛楹。

五箚文章懸宇宙,一州武備足幹城。

空談總屬諸賢病,實踐應為後學程。

莫漫隨聲相詆斥,異同才見兩先生。

宋儒(朱熹)有「江西頓悟」永(這個「永」字疑是多寫)「永康事功」之語。

郡廨後圃,一雲郡治西園。南唐徐鉉、李建封皆有詩。殆即危全諷所開。

郡齋晴曳五峰霞,

別圃林亭擅物華。

甘渚日添銀箭漏,

(甘渚在城西二仙橋下,源出宜黃連樊山,較重於諸水。譙樓銅壺,耴充滴漏,晷刻無差)

乳泉時煮玉川茶。

(乳泉在東城天寧寺,一名滴泉,荊公有詩)

垣連睥睨浮山翠,

檻拂芙蓉面水涯。

盛世不須愁蹢躅,

一憑投轄醉交花。

宋郡廨有芙蓉池及交花亭。

玉茗堂

祠郎乘興上封章,

興盡歸來臥此堂。

直道自甘士師黜,

私門爭斥正平狂。

金柅草閣妝碁局,

(先生別有金柅閣,示不復出意。又《三十七》有詩云:「神州雖大局,數著亦可畢,了此足高謝,別有煙霞質。」)

玉茗檀心噴筆床,

獨挽頺波還大雅,

後先「七子」遜琳琅

(弘治中,北地李夢陽獻吉、信陽何景明鍾默、武功康海對山、鄠社王九思敬夫、吳郡徐禎卿昌谷、儀封王廷相子衡、濟南功貢廷賓,以詩、古文結社,京師號「七子」。)

嘉靖末,王、李諸人結社都下,東晉布衣謝榛茂秦、濟南李板(攀)龍於鱗、吳郡王世貞元美、長興徐中行子興、廣陵宗臣子相、南海梁有譽公實,已而謝、李交惡,遂黜榛而稱「五子」,又益以武昌吳國倫明卿、南昌餘日德德甫、銅陵張佳胤孕肖甫亦號「七子」。

千金坡

巨石鱗差汝水陰,

華陂遺蹟此追尋。

宜房刑馬還沈璧,

離碓蹲犀更冶金,

谷實秋連黃茂滿,

桃花春漾碧流深,

義仍賦後無消息,

載筆何人許嗣音。

文昌橋

橫江蝀屬通衢,

百尺連延壯此都。

玉石西蟠廻寶水,

金堤南控引瑤湖。

紫垣果應文昌否,

華蓋還鍾間氣無。

目極風檣時出沒,

迷離煙樹總堪圖。

相關焦點

  • 臨川--才子之鄉
    到了明朝中葉,隨著贛東民謠:臨川才子金溪書的廣泛傳播,「人才之鄉」便被人民大眾改稱為「才子之鄉」。長期以來,臨川人民既引以為榮,又深感過譽,一直把它作為鼓勵鞭策、奮勇上進的精神力量。同一時期,境內還有王安禮、王安國、王雱(世稱「臨川三王」),謝逸、謝薖(世稱「臨川二謝」),危稹、危和(世稱「臨川二危」),陳鬱、陳世崇(世稱「臨川二陳」)汪革、饒節、鄔慮、劉龠、歐陽闢、俞國寶、鄧名世等一批文人才士,在詩、文、詞、賦上的成就也很高。據《苕漁隱叢話》引述《復齋漫錄》:「元佑中,臨川謝無逸地黃州關山杏花村館驛,遇湖北王某,江蘇褚某,浙江單某,福建張某等秀才。
  • 臨川復原歷史古街 再現千年才子文化
    街頭,移植一棟300年前的青磚老屋;街道上,牡丹園、半山場、同叔場、子固場、才子匯等以臨川名人湯顯祖、王安石等有關的仿古建築和廣場比比皆是,讓人仿佛穿越到古代的街區。近日,走進臨川才子巷文旅商業古街建設現場,各式各樣造型獨特的古代建築讓人看後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 清代臨川才子紀大奎《雙桂堂稿》中記載的幾位騰橋人
    清代臨川才子紀大奎(龍溪鎮人)《雙桂堂稿》中記載的幾位騰橋人的故事遊四姑,山東參政遊王庭曾孫女,生員遊軾女。幼聰穎寡言笑性,不喜鉛飾,媼輩偶以時花簪之,輒恚怒委諸地。讀《孝經》《列女傳》諸書,通大義。李紱、遊裕、饒學曙、錢載、張所、姚頤、史貽謨、鄧夢琴、盧文弨、陳朗、盧明楷、萬廷蘭及當時知名士皆有詩,清江楊氏曰:「貞女,同曾祖姊妹三十餘人半皆以節著,遊氏之門何堅多節耶!」卒年八十三,入祀節孝祠(貞女,改訂舊志傳)。羅光星,居邑騰橋裡,明崇禎時人。性至孝,父病危篤,醫治罔效。光星默,割股和藥以進,病遂痊。本裡進士、河南巡撫邱兆麟旌其門曰:「孝性鍾天」。
  • 江西臨川為何被稱為才子之鄉?
    江西有一個地方被稱為才子之鄉,江西撫州臨川區,位於江西東部,撫河中遊。從古至今名人才子多出江南,南方地區有名大家也曾經一度出於江西臨川。而才子之鄉的稱號是怎麼來的呢?來自典故:唐初四傑之一王勃就發出了 「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的吟誦。
  • 撫州市將建大型"臨川才子園"
    華夏經緯網3月4日訊:為把旅遊業培育成撫州市新興支柱產業,提高旅遊業在第三產業和GDP中的比重,帶動撫州市經濟全面快速發展,撫州市確定旅遊業新的發展總體目標:以臨川文化為主題據悉,該市將用臨川文化這一「晶片」為主線,把臨川文化打造成旅遊業的「月亮」,在市內建設一座臨川文化展示地——集文化長廊、藝術園林、群雕、建築等為一體的文化景觀「臨川才子園」。「臨川才子園」可起到統領全市旅遊業的作用,最終形成一個文化旅遊網絡,引導旅遊消費者到各縣(區)遊覽。
  • 臨川才子賦
    夫才子者,天地之精華,日月之輝光。其思可達穹宇,其文可爍古今,其情可通三界,其理可應天道,其智可開新物,其能可匡社稷,其武可震八荒。泱泱華夏,灼灼英才,人文淵藪,薪火傳揚。有唐於今,臨川顯彰。遠色入江湖,煙波古臨川。斯域天寶物華,文化繁盛;斯鄉學子熠熠,士林煌煌。名儒巨公,迭出不殤。江右有才,於斯最昌。
  • 臨川才子之鄉多才子
    江西省臨川縣(現屬撫州市臨川區)有歷代「才子之鄉」的殊榮。早在唐初的四傑之一王勃就贊道:「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臨川山環水抱,人傑地靈。臨川縣被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就有一百三十多人,其中唐宋八大家就佔兩位:王安石、曾鞏。
  • 才子之鄉臨川的名人及其傳說
    明有四大名士,四大才子,他們相觀於大同,相喜於小異,吐納珠現,其中《王臨川全集》、《珠玉詞》、《小山詞》、《元豐類稿》、《王荊公年譜考略》、《陸子文集》、《太平環宇記》等,均為中國名著。《盱江文集》、《朱子晚年全篇》、《北觀堂集》、《晉書》、《學基》、《學統》《道園學古錄》、《羅近溪先生全集》、《禹貢圖注》、《毛詩朱注》等都為傳世之作。其它卷秩浩繁,列在《四庫藏書》存目中的不勝枚舉。
  • 才子之鄉文昌裡,助你尋夢到「臨川」
    」一句 為何拿「臨川」做參照物呢 因為此地實乃一處人傑地靈的寶地 從這裡走進走出的才子真真數不勝數 像王羲之、謝靈運、顏真卿、 戴叔倫、王安石、曾鞏、 晏殊、湯顯祖……(此處必加……)
  • 臨川才子甲天下,這裡是王安石、湯顯祖的故鄉
    在江南的江西省有這麼個盛產「才子」的地方,被譽為「才子之鄉」,這個地方就是江西臨川,今天的撫州。先看看臨川(撫州)出過哪些才子。改革家又是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唐宋八大家曾鞏;「宋詞四開祖,臨川有二晏」的晏殊、晏幾道父子;南宋心學大師陸九淵;明劇作家湯顯祖;現代書法家舒同,電腦裡的「舒體」就是他的字體...。再往大了方面看,自宋而清,臨川(撫州)進士及第者2000餘人,湧現出了舉世矚目的才子群體。
  • 「臨川四小才子」開啟青春頭腦風暴
    中國江西網撫州訊 記者楊浩軍、實習生劉麗萍、章超宇報導:1月18日晚,臨川二中南校區圖書館四樓報告廳內燈光璀璨,身穿黃色校服的臨川學子坐在這裡,聆聽了一場由四位臨川才子擔任主講的才鄉論壇。此次論壇由撫州市全媒體中心、臨川二中主辦,以「故土·故人·故事」為主題。
  • 臨川文化的人文基礎
    1993年11月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的《臨川縣誌》志首中有一篇非常別致的《才鄉紀略》,對「臨川文化」的人文基礎有充分的敘述。  臨川自古文風昌盛,英才輩出。早在唐朝,王勃在他所寫的傳世名作《滕王閣序》中,就發出過「光照臨川之筆」的由衷讚嘆。至宋,又因科舉連捷,流光溢彩,被著名學者董震譽為「人才之鄉」,民間大眾俗稱為「才子之鄉」。
  • 鄒自振:臨川文化與贛文化、中華文化
    此外,還有北宋著名地理學家樂史,南宋醫學巨匠陳自明,明代理學大師羅汝芳,一代抗倭名將譚綸,以及風流倜儻、出口成詩的晚明「臨川四才子」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艾(南英),清代文言小說家樂鈞,近現代佛學大師歐陽漸等。在現代,則有被譽為物理學界「四大名旦」之一的饒毓泰,著名波譜學家丁渝,楚辭研究專家遊國恩,杜甫研究專家肖滌非,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等。
  • "才子之鄉"江西臨川教育集團高考喜獲豐收
    華夏經緯網6月29日訊:江西臨川是中國著名的「才子之鄉」。近日,一條喜訊令臨川教育集團的師生們歡欣雀躍,在今年的高考中,臨川教育集團獲得大面積豐收:在上線人數中,過700分的有7人(總分740分);過600分的文理科考生共有800多人。在撫州市理科前10名中,臨川教育集團佔了9人。
  • 臨川文化的內涵
    「名儒巨公,彬彬輩出,不可勝數」,「臨川才子」是「臨川文化」的得意之筆。自古以來,臨川才子之多向為世人矚目。「臨川文化」區內樂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雙封爵,文武兩狀元,參政代天子,師保五六人,一門十進士,兩朝四尚書,進士五十二,知縣四十多,鄉舉百六餘,會解監元群,鄉賢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記述,就是臨川才子湧現的生動寫照。
  • 臨川才子艾才文詩選,九龍潭水清如鏡,舟在青山頂上行
    【曉東詩刊】推出百度詩人:臨川才子《艾才文詩選》【曉東詩刊】推出百度詩人:臨川才子《艾才文詩選》作者 : 艾才文>總編:艾曉東主編 : 指尖花花 審核 : 花花 校對 : 冷月嵌名詩聯 : 艾曉東【作者簡介】艾才文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人,中學高級教師,「臨川四才子」艾南英後裔。
  • 初中暑假作文:臨川遊記
    臨川,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真可謂才子之鄉,有唐宋八大家之稱的北宋曾鞏、王安石,有明末臨川四大才子之稱的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艾南英,有東方莎士比亞之稱的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 這個暑假我有幸來到了臨川這個才子之鄉,參觀了那裡的夢園。夢園是為了紀念湯顯祖的處女作《臨川四夢》而建造的。
  • 臨川最出名的,除了才子,還有它
    臨川菜梗是我們臨川家喻戶曉的一道美食,選用優質芥菜梗為原料,經特色醃製而成。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文學名著《千字文》文中即有「果珍李柰,菜重量芥姜」之記載。時至今日,臨川菜梗以它特有的歷史淵源和獨特的風味,深受大眾的喜愛。
  • 多少城市如臨川:享人才輩出之美譽,卻承人才短缺之無奈?
    說起盛產人才的地方,就不得不提到中國有名的三大「才子之鄉」——湖北蘄春、江蘇宜興,以及江西臨川。只不過,這些為國家建設培養了許多人才的地方,卻普遍面臨「人才危機」,人才外流嚴重造成當地人才短缺,早已不復當年興盛的模樣。
  • 臨川文化,我為你驕傲(演講稿)
    「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1300多年前,少年才子王勃就發出了這樣的驚嘆。今日,我們學校附近的名人雕塑園更是向我們展示了臨川文化的燦爛輝煌。我們的臨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名人輩出。我們最熟悉的當然是湯顯祖,他是明代偉大的戲劇家,有「東方的莎士比亞」之美譽,他的戲曲《牡丹亭》我們耳熟能詳,它和《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臨川四夢」。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國、日本、德國、俄羅斯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