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十詠」次明郡守蘇公本眉韻
出自清代臨川才子李茹旻《李鷺洲集》卷十七
蘇本眉(1614-1673),字道生,山東霑化人。順治副貢,歷任平陽通判,河間、撫州兩府同知。
右軍墨池
過江三少成名聞
(陳留阮裕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
書法偏能掩右軍。
比伐深源輸本記,
東山安石病浮文。
臨池免敗千頭穎,
戲海鴻飄幾聚群。
八貼只今空紫紙,
龍賓餘沈尚生雲。
羊角石
觸藩贏角弩芳茸,
伏士羵羊隱怪蹤。
豈自金華來遯跡,
漫支玉筍別成峰。
青城使者書難問,
白沙先生洞已封。
欲借仙騎訪三島,
驅山何得鐸如鍾。
翻經臺
在香楠峰,宋元嘉初,謝錄運為臨川內史,以曇無懺(印度高僧)所翻《大涅盤經》,語小質樸,乃與沙門範惠嚴、匡慧觀,依舊《泥洹經》於此翻譯,唐大曆中奏為寶應寺,顏真卿俱有記。明嘉靖中寺廢,乃遷臨川縣學於此,尊經閣即臺遺址。
木義金字重祇林,
內史才華映古今。
石磴雨荒三谷屐,
香楠晴布一壇陰,
昆尼律學流風遠,
震旦文人慧業深。
謾說故鍾移寶應,
宮牆猶發海鯨音。
臨川舊有寶應寺鐘,移玉茗佑之。懺及,寶應寺廢,危全諷所鑄巨鍾猶存,今懸之學前樹聲樓(即原「三元樓」)上。
擬峴臺
大隄宛宛抱城來,仿佛襄陽峴首臺。
鷗渚波光檣櫓亂,鳳林山靄畫圖開。
從看緩帶輕裘度,並有文場武庫才。
底事清風門一路,舊時冠蓋委蒿萊。
沿臺迤南百步,舊有清風門,荊公、南豐(指曾鞏)俱有清風閣詩。明初塞之人文,俱不逮宋。
荊公故宅二首
救時經術冠熙豐,政府飜成謗議叢。
元祐列碑誰不黨?靖康歸獄豈為公。
金陵漫老三山宅,鹽步空遺一畝宮。
宋史沿譌千古屈,何當清濁判鴻濛。
其二
南樓聞說署清風,比舍空餘杞棘叢。
三黨幾知謀宋室,六官爭欲詆周公。
但能協力調新法,何至乘與出故宮?
太息半山終不起,無為後詠兩其濛。
公《九宮》記,宅在清風樓北。
陸象山祠
永康標榜事功名,比似金溪判莛楹。
五箚文章懸宇宙,一州武備足幹城。
空談總屬諸賢病,實踐應為後學程。
莫漫隨聲相詆斥,異同才見兩先生。
宋儒(朱熹)有「江西頓悟」永(這個「永」字疑是多寫)「永康事功」之語。
金柅園
郡廨後圃,一雲郡治西園。南唐徐鉉、李建封皆有詩。殆即危全諷所開。
郡齋晴曳五峰霞,
別圃林亭擅物華。
甘渚日添銀箭漏,
(甘渚在城西二仙橋下,源出宜黃連樊山,較重於諸水。譙樓銅壺,耴充滴漏,晷刻無差)
乳泉時煮玉川茶。
(乳泉在東城天寧寺,一名滴泉,荊公有詩)
垣連睥睨浮山翠,
檻拂芙蓉面水涯。
盛世不須愁蹢躅,
一憑投轄醉交花。
宋郡廨有芙蓉池及交花亭。
玉茗堂
祠郎乘興上封章,
興盡歸來臥此堂。
直道自甘士師黜,
私門爭斥正平狂。
金柅草閣妝碁局,
(先生別有金柅閣,示不復出意。又《三十七》有詩云:「神州雖大局,數著亦可畢,了此足高謝,別有煙霞質。」)
玉茗檀心噴筆床,
獨挽頺波還大雅,
後先「七子」遜琳琅
(弘治中,北地李夢陽獻吉、信陽何景明鍾默、武功康海對山、鄠社王九思敬夫、吳郡徐禎卿昌谷、儀封王廷相子衡、濟南功貢廷賓,以詩、古文結社,京師號「七子」。)
嘉靖末,王、李諸人結社都下,東晉布衣謝榛茂秦、濟南李板(攀)龍於鱗、吳郡王世貞元美、長興徐中行子興、廣陵宗臣子相、南海梁有譽公實,已而謝、李交惡,遂黜榛而稱「五子」,又益以武昌吳國倫明卿、南昌餘日德德甫、銅陵張佳胤孕肖甫亦號「七子」。
千金坡
巨石鱗差汝水陰,
華陂遺蹟此追尋。
宜房刑馬還沈璧,
離碓蹲犀更冶金,
谷實秋連黃茂滿,
桃花春漾碧流深,
義仍賦後無消息,
載筆何人許嗣音。
文昌橋
橫江蝀屬通衢,
百尺連延壯此都。
玉石西蟠廻寶水,
金堤南控引瑤湖。
紫垣果應文昌否,
華蓋還鍾間氣無。
目極風檣時出沒,
迷離煙樹總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