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朝末年的政治環境,其實跟東漢末年基本可以算是如出一轍,都是朝廷中的宦官和權臣輪番執政,同時在外面也是群雄割據,每個人都不受皇權管制的局面。皇帝雖然想利用其中一種勢力去攻打另外一種,但是一直都沒有成功,反而還被別人架空成了傀儡,但是東漢末年出了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最早還不止曹操想要爭奪漢獻帝,董卓有這樣的想法,袁紹也有這樣的想法,就連劉備都把漢獻帝接到自己家來的想法。可是唐朝末年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甚至都十分恐懼讓皇帝來自己這裡。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唐朝曾經發生過安史之亂,這個問題導致了很多諸侯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後來大家都擁兵自重,同時不去理會朝廷的管教,當年的皇權對於這些諸侯來說可謂是可有可無。而且執政手段大部分都在宦官手裡,皇帝這個籌碼,可以有,也可以沒有,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第二點就是在唐末年間,也沒有一個像曹操這樣的人站出來,可以把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招用的明白的。
基本上沒出現過一個擁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們根本不會用這些計謀,這就導致了在晚唐年間諸侯們只能建立起一些短命王朝,並不可能像東漢末年那樣,實行全國的大統一。最後就是兩個皇帝之間的差別,要知道漢獻帝自己是十分怯懦的,當年她的皇后被曹操抓起來的時候求他幫忙求情,漢獻帝直接來了一句我都不知道我自己什麼時候死呢,還幫你求情?
而反觀唐末年間的皇帝呢?尤其是唐昭宗,一直在想辦法恢復自己手中的權利,只不過最後沒有成功,繼續當了別人的傀儡,但是本身想法特別好,而且不願意屈居人下,這就是兩個皇帝的差別。何況在東漢末年的時候。諸侯們擁有勢力也是因為黃巾之亂而才有的自家武裝勢力,而且打的旗號也都是拱衛朝廷。所以如果稱王根本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像袁術率先稱帝之後,馬上遭到了其他諸侯的譴責,最後自食惡果,得到了一個悲慘的結局,所以看得出來,在東漢末年,皇權還是一個十分頂用的名號,而且曹操本身就是雄才偉略之人,一招挾天子以令諸侯更是運用的淋漓盡致,以致最後差點統一了全國。這就是兩個朝代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