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朝末年和東漢末年那麼相似,卻沒有人挾天子以令諸侯?

2020-12-19 說今道古

說起唐朝末年的政治環境,其實跟東漢末年基本可以算是如出一轍,都是朝廷中的宦官和權臣輪番執政,同時在外面也是群雄割據,每個人都不受皇權管制的局面。皇帝雖然想利用其中一種勢力去攻打另外一種,但是一直都沒有成功,反而還被別人架空成了傀儡,但是東漢末年出了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最早還不止曹操想要爭奪漢獻帝,董卓有這樣的想法,袁紹也有這樣的想法,就連劉備都把漢獻帝接到自己家來的想法。可是唐朝末年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甚至都十分恐懼讓皇帝來自己這裡。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唐朝曾經發生過安史之亂,這個問題導致了很多諸侯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後來大家都擁兵自重,同時不去理會朝廷的管教,當年的皇權對於這些諸侯來說可謂是可有可無。而且執政手段大部分都在宦官手裡,皇帝這個籌碼,可以有,也可以沒有,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第二點就是在唐末年間,也沒有一個像曹操這樣的人站出來,可以把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招用的明白的。

基本上沒出現過一個擁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們根本不會用這些計謀,這就導致了在晚唐年間諸侯們只能建立起一些短命王朝,並不可能像東漢末年那樣,實行全國的大統一。最後就是兩個皇帝之間的差別,要知道漢獻帝自己是十分怯懦的,當年她的皇后被曹操抓起來的時候求他幫忙求情,漢獻帝直接來了一句我都不知道我自己什麼時候死呢,還幫你求情?

而反觀唐末年間的皇帝呢?尤其是唐昭宗,一直在想辦法恢復自己手中的權利,只不過最後沒有成功,繼續當了別人的傀儡,但是本身想法特別好,而且不願意屈居人下,這就是兩個皇帝的差別。何況在東漢末年的時候。諸侯們擁有勢力也是因為黃巾之亂而才有的自家武裝勢力,而且打的旗號也都是拱衛朝廷。所以如果稱王根本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像袁術率先稱帝之後,馬上遭到了其他諸侯的譴責,最後自食惡果,得到了一個悲慘的結局,所以看得出來,在東漢末年,皇權還是一個十分頂用的名號,而且曹操本身就是雄才偉略之人,一招挾天子以令諸侯更是運用的淋漓盡致,以致最後差點統一了全國。這就是兩個朝代的差別。

相關焦點

  • 挾天子以令諸侯——拉開東漢末年戰亂的為什麼是這個人
    提起東漢末年,那麼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董卓。董卓進京挾天子以令諸侯導致十八路諸侯討伐,拉開了東漢末年戰亂的序幕。那麼為什麼會是董卓這個人物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進程呢,還是冥冥之中的天註定。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又靠近羌胡少數民族,長期和他們交戰,所以當地民風剽悍,連婦女都夠披甲背弓上戰場。董卓出生在涼州地區,大部分時間也都生活在涼州,受到涼州風氣影響,武藝高強,憑藉在羌胡戰爭中的軍功還擔任了州級別的武官,這樣的名氣讓很多羌胡好漢都來投靠他,這樣,董卓就初步建立起了日後奪取政權的勢力。
  • 東漢末年,袁紹為何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到底怎麼想的?
    ,成為東漢末年實力最強大的諸侯。那麼,問題來了,東漢末年,袁紹為何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到底怎麼想的?眾所周知,袁紹作為東漢末年的一方諸侯,具有僭越稱帝的野心,只是相對於他的兄弟袁術,袁紹並沒有著急稱帝。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如果官渡之戰是袁紹取得勝利的話,那麼,袁紹不僅會消滅周邊的割據勢力,甚至會對東漢王朝取而代之。既然如此,漢獻帝劉協對於袁紹來說,確實是比較尷尬的存在了。對於袁紹來說,如果殺了漢獻帝劉協就像項羽弒義帝一樣,被劉邦抓住了把柄,狠做文章,從而在道義和名聲上處在下風。
  • 東漢末年,袁紹為何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到底怎麼想的?
    比如先後消滅了袁術、呂布、袁紹等諸侯,成為東漢末年實力最強大的諸侯。那麼,問題來了,東漢末年,袁紹為何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到底怎麼想的?對此,在筆者看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確實帶來了不少好處,但是,迎奉漢獻帝的弊端,我們也需要看到。在迎奉漢獻帝之後,劉協及其勢力曾多次謀劃對曹操不利,而就曹操來說,也不好直接殺了漢獻帝,只能不斷限制和防範他。三在此基礎上,因為當初打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號,曹操到死都沒能稱帝,也即只能把稱帝的機會留給了曹丕。
  •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皇帝淪為傀儡,為何控制皇帝可以挾天子令諸侯
    事實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一個笑話,皇帝本人都不能「令諸侯」,就算是挾制皇帝,又怎麼能號令天下諸侯呢?東漢末年第一個挾制天子以令諸侯的人是董卓,董卓廢立皇帝,掌控傀儡天子,控制朝政,結果呢?
  •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難道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難道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但緊接著曹操就以洛陽城破不足堅守為由,半推半就的將漢獻帝一行遷往自己的地盤許昌,並而此拉開了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幕。
  • 東漢末年曹操和董卓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們有什麼區別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皇權喪失,堂堂大漢天子被淪為傀儡成了別人手中的玩物,生不如死。堂堂的漢獻帝劉協曾經兩次被當做傀儡,曹操和董卓都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最終的結果是曹操成功了,董卓卻慘死街頭!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和董卓的做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一個成功一個失敗,有什麼區別嗎?
  • 曹操「挾天子」容易,為什麼難「令諸侯」?
    一、天子的威信已經消失殆盡,漢室已經得不到諸侯的擁立,曹操手中的「天子」對大部分諸侯來說無疑是廢人一個,軍事實力才是讓諸侯歸順朝廷的關鍵之處很多人把曹操取得功績的原因與其「挾天子以令諸侯」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並非如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帶給曹操的惡果多於善果,是利大於弊的。
  • 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是誰?
    中國歷史悠久,經歷過很多戰亂時期,發生過多次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挾天子以令諸侯指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今天保哥和朋友們一起探討下誰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第一人。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嗨大家好,我是你們親愛的小編,前面我們說道董卓在洛陽挾持了天子漢獻帝,那麼接下來劇情會如何發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各路諸侯連兵一處攻伐董卓,董卓也有覺得,一看反對自己的人勢力太大了怎麼辦呢?軍閥打仗就是這樣,今兒和了明兒分了,今兒是朋友,明兒是仇人,漢獻帝現在的處境十分的危難,曹操一直在關注著漢獻帝的動向。曹操在哪兒啊?曹操這會兒這官職是兗州牧,正在兗州這個時候,他就在想時局的變化。這天有謀臣毛玠求見,曹操手下招攬了好些人才,曹操對人才是不拘一格呀,所以這些謀士們真為他著急,毛玠秘密求見是什麼事兒啊?
  • 挾天子以令諸侯
    當然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是曹操在東漢末年選擇了一種非常英明的政治策略,這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叫「挾天子以令諸侯」。實際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東漢末年是各路諸侯們都明白的一個道理,也都想這麼做。不僅諸侯想這麼做,那些宦官、外戚、或者那些在朝的官員們像王允他們也都知道,一定要挾天子才能令諸侯。
  • 在東漢末年,有三位謀士提出「挾天子以令不臣」,結果就袁紹沒聽
    「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東漢末年初創,至少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當時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所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其實就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而後諸多權臣皆有此意,如王莽就曾攜西漢末主劉嬰而令天下。
  • 諸侯真的很難「令」:被誇大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東漢末年,群雄爭霸,漢室顛沛流離,漢獻帝雖貴為天子卻無落腳之地,曹操順勢將其迎接到自己的根據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於曹操這一舉措,很多人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如諸葛亮對劉備說:「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曹操下江東時,東吳的權貴也認為:「然託明漢相,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為辭。」
  • 「挾天子以令諸侯」指的是哪位皇帝?為什麼能夠成功?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統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權的一大政治智慧的體現。將「天子的權利架空」,並能通過皇帝的口吻將天下諸侯平定,這既可以減少自己的政治阻力,又能為自己打敗對手提供「口實」。曹操挾天子後,很快就收服了河南地(洛陽盆地)和關中(陝西),長安在關中,洛陽在河南,是東漢帝國的西京和東都,影響力最大的地方,作為嫁妝加盟了曹操集團。曹操搶先控制了夾在他和當時最強大諸侯袁紹之間的河內郡,應該就是河內郡最著名的家族就是河內司馬氏幫助的結果。
  • 若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劉備,他能否統一天下,能否興復漢室
    東漢末年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不是曹操,而是董卓,只是董卓並不懂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真正含義,而是完全憑藉個人喜好,大肆屠殺不聽從自己的百官,甚至毒殺太后,廢立皇帝,簡單幹了一系列超出道德、禮儀並且不得人心的荒唐壞事,才最終被王允聯合呂布所殺。
  • 同為東漢末年權臣,董卓為何沒能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隨著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方豪族勢力逐漸壯大、紛紛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加之當時的中樞朝廷正處於宦官、外戚和世家反覆權力拉鋸之中,政治黑暗、皇權虛弱,對地方掌控力下降,從而造成了群雄割據、流民四起的動亂景象。
  •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誰提出來的?「天子」指的是誰?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統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權的一大政治智慧的體現。
  • 「一名吉利」何德何能,可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就霸業
    那麼一名吉利何德何能做到了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恢復了北方的統一,成就了自己輝煌的霸業呢?就連魯迅先生都稱他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其留下的《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都廣為學習和流傳。同時曹操的書法也很了得,唐朝的張懷繇《書斷》裡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在現代考試曹操絕對稱得上是全能王,體育、文藝,書法絕對是考滿分啊。
  • 朱溫挾天子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903年,宣武節度使朱溫迎唐昭宗回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操弄政權,成為當時勢力最大的藩鎮首領。韓全誨挾昭宗投靠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再趁機挾天子以令諸侯,藉機顛覆唐朝王室,把權力奪了過來,篡唐自立。後果:朱溫代唐自立,唐朝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 曹操董卓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一個名留青史,一個留下罵名
    "挾天子以令諸侯"出自於《後漢書·袁紹傳》,原文:"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是指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或比喻假借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 袁紹真的不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理
    很多人認為袁紹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理,只是他有自己的現實利益考量,其實他的選擇恰恰說明袁紹真的不懂這個道理。在袁紹的現實考量中,從來就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條選項,代漢自立才是他的理想,不存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麼一條過渡地帶。